抑恶扬善,不平则鸣

一个平常人,不是人上人,也不是人下人。
个人资料
博文
(2009-07-24 05:01:55)
2009-06-16
加起来155岁的爸爸妈妈昨晚平安到达,一路顺利!
耶~~~~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9-07-24 04:52:14)

2009-05-30
话说阿小葛同学,做了十分诱人的葱油花卷,挑战大家去PK。
三丰子同学说:“等我学会发面,再来PK。在现有条件下,BAGEL味道也很不错的。”
我答三丰子同学道:“看着这样的花卷,居然能够说出‘bagel味道也很不错的’话来,我真佩服你的心理定力!我真想说:‘我爱花卷啊,别了,bagel!’”
三丰子同学答我道:“借个地方,给小泥山上节面点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9-07-24 04:44:33)

2009-05-10
女儿昨天晚上就兴奋得不行,今天一早高高兴兴地给了我她做的漂亮手工。有照片为证。贺卡里写的是:
Dearspecialmom: Iloveyoubecauseyoucarealotaboutme.Youhelpmemanytimesandyou’rethenicestmominthewholeentireworld!
Loveyou!
儿子也难得耐心地和我们一起,照了十来张全家福。呵呵!我们带女儿去公园看郁金香,没想到儿子主动说,“我来做晚饭吧。”排骨烧油豆腐,蒜蓉油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9-06-05 08:39:09)
Source:http://i2.cdn.turner.com/cnn/2009/images/06/04/obama.anewbeginning.pdf
REMARKSBYTHEPRESIDENTONANEWBEGINNINGCairoUniversity
Cairo,Egypt
June4,2009
PRESIDENTOBAMA:Thankyouverymuch.Goodafternoon.IamhonoredtobeinthetimelesscityofCairo,andtobehostedbytworemarkableinstitutions.Foroverathousandyears,Al-AzharhasstoodasabeaconofIslamiclearning;andforoveracentury,CairoUniversityhasbee...[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09-06-04 07:28:38)

Source:http://www.drunkpiano-liuyu.net/?p=326
1.
对那年夏天,确实没有多少悲情感。一是因为当时年纪小,只有13岁,但更主要的是因为我对一切“群众运动”有天然的隔阂感。总觉得那年夏天的学生和66年夏天的学生是同一批人,不过是赶上的“班车”不同而已。
2.
但仍需纪念。因为那个数字已经成了一个符号,和自由、热忱、理想主义等人之为人的品质联系在一起。今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银乡住了两年之后,公社调妈妈去田村小学。田村比银乡要小一些,既靠近公路,离公社也很近。
调动妈妈的理由是:有一个新毕业的单身的青年女教师菊,她不愿去田村,要求分配到银乡,和另一个单身的青年女教师在一起做伴。为了照顾她们,只好把妈妈挪个地方。
妈妈对这次调动的抵触情绪大极了,跑了好几次公社,上交了几份报告,公社书记最后说:“到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2009-05-14 19:57:09)
前些日子,歌儿把歌友会搬到了google的博客。去那边逛了几次后,挺喜欢,于是我也“狡兔二窟”一把,注册了一个:
http://xiaonishan.blogspot.com/
欢迎文学城的朋友去我的新家作客。要冒泡的话,必须注册。如有gmail地址,应该很方便。
我的回忆文章,会继续贴到这边来,不过,我会写得很慢,但希望能坚持。
几个月前,从没想过要开博客的我,写起了博客,现在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春节后我和小平坐长途车回县城接着训练。虽然妈妈交代我仍然去陶阿姨家过夜,但我因为不喜欢阿琼,自作主张地去了少年甲队的(十五岁左右)队友陈国香家。陈国香热情爽快,说她父母不会在乎的。没想到,陈国香家孩子好多,我都记不得是几个孩子在一块儿睡了,反正我挤在大床的角落里。她家的被子很破很薄,晚上我被冻醒,更糟的是,还拉肚子,急急忙忙爬起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1)


爸爸是个水利工程师,经常出差住工地,但只要在家,他总是和我们玩:讲故事,打牌,下棋,等等。七十年代初,全国上下一片乒乓热。爸爸给我和哥哥买了一副光板的乒乓球拍,拆下家里的门板来教我和哥哥打乒乓。
有了几下门板上的功夫作底子,八岁多那年,泥县体委的邓教练下乡来选乒乓球苗子的时候,我居然被选上了,来年要参加少年组(九岁以下)的地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0)
下山之后我们家住银乡,生活条件比山上好了太多,但家里成员发生了变化:奶奶来了。我从出生就是奶奶带,但文革时奶奶被迫返乡,接下来我们下放,因此我对奶奶的印象只是每年过年在外婆家一大家子相聚的短短几天。我七岁多时,奶奶来银乡,开始了真正和奶奶共同生活。对我,这很有点“文化冲击”的意思。爸爸妈妈很讲男女平等,对我和我哥一视同仁(当然我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2)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