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翻译是什么?是两种语言的符号置换,是两个文明的促膝长谈。译者是什么?是马拉松海边执信飞奔的菲迪皮茨,是巴别塔下抡起锤子攀爬的第欧根尼。正是他们,让凝结在方块字里的中华文明得以揭去面纱,让深藏在字母里的印欧传说拨云见日。70年来,皓首穷经、学贯中西的译者留下的文字,或许能让你一窥星火相传的文明轨迹。01许渊冲著名翻译家,江西南昌人,北京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10-14 11:04:31)
阅读 ()评论 (0)
(2019-10-14 09:03:07)

住的梦 老舍 在北平与青岛住家的时候,我永远没想到过:将来我要住在什么地方去。在乐园里的人或者不会梦想另辟乐园吧。在抗战中,在重庆与它的郊区住了六年。这六年的酷暑重雾,和房屋的不像房屋,使我会作梦了。我梦想着抗战胜利后我应去住的地方。 不管我的梦想能否成为事实,说出来总是好玩的: 春天,我将要住在杭州。二十年前,我到过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刘雷先生刘雷,1954年生于吉林长春,1969年到农村插队,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曾任《文化交流》杂志社摄影记者,文化部国家公务员。现为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杂志编委。曾荣获世界专业摄影贝尔格莱德自由金像奖,第十八届全国影展铜牌奖,文化部政府奖"群星奖"摄影金奖。曾在国内外举办黄土高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图为在北京国际饭店上拍摄的北京城,前面那一条是东长安街。 导游带着外地游客逛北京城。 那时候北京街上除了自行车,小汽车也越来越多了,但是交通还不拥挤,不像现在堵的让人怀疑人生。 胡同里面菜摊子,看着胡同里人来人往,感觉很有人情味儿。 人们坐在小区的大树下乘凉、聊天。 图为故宫的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那时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当初我揣着几十美金来到美国,只为一件事:奔美术馆看原作。往后怎么活下去、画下去,全不知道。现在想来,真蠢得连这就叫做“奢侈”也不知道。如今中国来的不少同行总算知道得多了:简历、幻灯片子、参展资料、得奖记录,外加画廊名单。美术馆呢,有空再去,或根本不去。是啊,凭什么非得去——我想明白了:恐怕这才叫做“奢侈”!我觉得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英国的劳伦斯,曾风行一时,我们年轻时争看。戴·赫·劳伦斯(D.H.Lawrence,1885—1930)。诗人、小说家,也写戏剧、散文。《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dyChatterley’sLover)使他驰名世界,许多人却不太知道他也写诗和散文,是意象派作家。出身贫家。父为矿工,酗酒。母亲是小学教员,常和父亲吵架。家庭不和乐,母亲全心爱他。他靠教低年级班的薪水读完书,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五零后们是很多中国家庭的终战纪念,饱经战乱的父母在万民解放的亢奋中生育下他们,把和平的金锁挂在他们的项间,他们许多人的名字——"建国","和平"、"解放"、"胜利"------寄托着父辈们对和平,安祥,顺遂,安康的渴望和期盼。 可惜,这些美好的人类愿景却背弃了他们,他们前大半生都沒有脱离开运动、斗争的折磨,当他们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10-10 10:24:30)
阅读 ()评论 (0)

作家麦家麦家在中国大陆享有“谍战小说之父”之名,在华语世界也广受欢迎。他的作品如《解密》《风声》《暗算》等描写抗日战争、内战时期的谍报工作,波谲云诡,极尽曲折复杂之能事,在当代文学里独树一帜。也因此,麦家小说不仅被大量改编为影视作品,也早有多种翻译版本问世。以麦家受欢迎的程度,很可以如法炮制,以擅长的风格题材延续市场效应,但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86]
[287]
[288]
[289]
[29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