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0)
说起杜甫,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3——2——1——
▲杜甫像 当代·蒋兆和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我想一定有不少真爱立马想起这张45度仰望天空的忧伤画像,半永久的emo配方。
生逢乱世,杜甫晚年十分愁苦落魄,或许唯有一人,能够让他重拾生命的温暖与喜悦——
这个人就是他的妻子,杨氏。
有人统计过,在杜甫一生写过的诗里,与妻子杨氏有关的就有40首左右,是同时代的诗人里提及妻子次数最多的一个。
在那个文人皆多情的年代里,除妻子杨氏以外,杜甫再无其他情史逸闻。
没想到吧,杜甫竟然是纯爱战神。
▲杜甫诗意图 清·丁观鹏
但如果你期待看到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接下来的内容或许会让你失望。
因为在杜甫的故事里,没有张扬恣肆的热恋,惟有细水长流的深情。
这个故事平淡而悠长,倘若要讲,我想从一个月夜讲起——
那是公元756年一个夜晚,长安城里四下寂寥,十室九空。
在一处僻静的角落,杜甫还未入睡。他满目疲倦,独自坐在八月的夜色中。
清冷的秋风带起一阵阵凉意,只剩天际的月亮与他作伴。
此时此刻, 妻子杨氏和孩子们远在千里之外的鄜州,望着同一个月亮。
这个夜晚,杜甫提笔写下了生命里最浪漫的一首诗——《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今夜的鄜州,是否同长安一般,月光明朗呢?
夫人,你睡了吗?我想,你一定也独自在窗前看月亮吧。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孩子们是不是又吵着闹着要你回屋里陪他们睡觉啦?唉,这群小笨蛋,一定不明白妈妈为何如此惦记遥远的长安。
我想,杜甫写下这两行诗时,大概带着温柔又无奈的笑吧。
倘若通讯足够发达,他一定会和杨氏煲一晚上的电话粥,听她温柔的话语和孩子们玩闹的声音,在电话这头悄悄抹眼泪。
月色里的妻子,是什么模样呢?他继续想象着。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露水打湿你乌黑的发髻,散发出淡淡的幽香,月光倾落,把你白玉般的手臂淋得冰凉。
▲ 江妃玩月图 南宋·佚名 上海博物馆藏
写得好美啊。此时他们已经是结婚15年的老夫老妻了,可在杜甫眼中,杨氏依然那样清丽美好,宛若月夜里飘然临世的神女。
赞美背后,是心疼与不忍:夫人,夜深露重,外面很冷,快先进屋吧,不要着凉了。
读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有些奇怪?
我们写情书,肯定会写自己有多想念对方、多喜欢对方。杜甫倒好,从头到尾写的尽是对方思念自己的场景。
怎么,难道是太傲娇了吗?
这就要说回他们分隔两地的原因——
那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杜甫一家逃往鄜州羌村避难。
安顿好妻儿后,杜甫又只身奔赴灵武谋求出路,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
鄜州的羌村虽说偏僻落后,尚且安全无患,而此时长安城早已陷落,叛军在此“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遍地狼藉。
他自己的处境,比妻儿要危险得多。
▲ 春泉小隐图 明·周臣 故宫博物院藏
所以,杜甫从对方落笔,其实是一种更深沉的牵挂——
对于自己的孤独和艰难,他只字不提,只是一门心思想着妻子的处境,担心她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受苦、会不会着凉……
他的爱意并不张扬,却那样温柔恳切。
让我们把故事线拉回杜甫与杨氏的初相识——
那时的杜甫,还没有变成我们所熟知的那副落魄模样。
他出身京兆杜氏,家世显赫,祖父杜审言是初唐有名的大诗人,“文章四友”之一,官至膳部员外郎。
自幼受优良家风家学熏陶的杜甫,已然长成一名意气风发的俊朗青年,挥笔便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不知是开窍得晚,还是杜甫自幼志存高远,比起儿女情长,他更眷恋壮阔山河,在二十出头——同龄人早已谈婚论嫁的年纪里,杜甫几乎只干了两件事:漫游吴越,参加科考。
直到后来,杨氏出现了。
元稹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记载:“(杜甫)夫人弘农杨氏女,父曰司农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终。”
杨氏出身弘农杨氏,也是大名鼎鼎的贵族世家,她的父亲杨怡,官至司农少卿,也就是国家财政部副部长。
才子佳人,门当户对。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杜甫和杨氏步入了婚姻殿堂。
是的,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里,这对恋人是典型的“先婚后爱”。
这一年,杜甫29岁,杨氏19岁。在最美好无忧的年纪里,他们走进了彼此的生命。
那时的他们并不会知道,往后的岁月会那样苦——
家道中落,科举受挫,贫困,丧子,战乱,逃难,他们的婚姻生活一次又一次面临不幸。
一个是曾是心高气傲的贵公子,一个曾是养尊处优的千金小姐,却只能任由命运向他们抛来的一个个残忍玩笑,面临一次次漫长分别。
站在上帝视角去看他们晚年的落魄模样,我们或许很难说这对夫妻战胜了残酷的命运。
相反,他们输了,输得一塌糊涂。
但,他们的爱却没有。
有时读杜甫的诗,就像在看一个青春期男孩的日记,里面写满了与心上人有关的琐碎小事——
765年八月初一:
今天终于回家见她了。我为她带了胭脂作为重逢礼物,她很喜欢。
她在我面前满脸欣喜地化起妆来,瘦削的脸上总算有了气色。
嗯,她还是那样美。
765年八月初一:
晚上,我们在烛光里相视而坐。夫人,我们真的好久,没有好好看看彼此的脸了……
这一切幸福到缺乏实感,像是做梦一样。
760年xx月xx日:
今天,她在纸上画了一副棋盘,我们两人就这样对着一张纸下起棋来,像小孩子一样呢。
不远处,调皮的儿子正琢磨着把一根针敲成钓钩,想到溪边去钓鱼。
房梁上,一双燕子自由玩耍,湖水里,一对鸥鸟相亲相近。
夫人,我总觉得,它们有些像我们呢。
761年xx月xx日:
今天天气好好,我们一家人一起出门游玩啦。
我和夫人兴味盎然地乘船游玩,孩子们则跑到清凉的溪水里洗澡嬉戏。
目之所及,溪边的蝴蝶缠缠绵绵,相互追逐,溪水中的莲花开得娇艳,并蒂双双。
夫人你看,它们也成双成对地幸福着呢。
……
为你带喜欢的化妆品,看你梳妆打扮,与你秉烛夜谈,陪你乘船游玩,玩幼稚的游戏……
杜甫表达爱的方式,温柔而细腻。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杜甫在诗中,时常称杨氏为“老妻”。
这个称呼似乎……有点难听。更何况,杨氏足足比他小了10岁,怎么就“老妻”了呢?
我想,恰恰是因为他们是共同经历过生活的磨难,才更懂细水长流的珍贵。
比起花言巧语的昵称,“老妻”这样的称谓反而能让他们感到安心。
或许这也是杜甫把『恋爱日记』写得如此平淡的原因——
在苦难与分离的衬托下,相互陪伴的日子再怎么平淡,总也闪着幸福的光泽。
于是他就这样用诗句记录着,把美好回忆一遍遍捂热。
『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
杜甫对杨氏的爱,有思念,有关爱,有尊重,有珍惜……更有愧疚。
回到公元756年的那个月夜,写给妻子的那封情诗,杜甫是这样结尾的——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夫人,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并肩坐在帷帐前看月亮呢?
等到那时候,让我们一起就着月光说说话,把名为思念的泪痕晾干吧。
杜甫这一生,给了杨氏留下了太多“独看”月亮的落寞。
他始终觉得自己欠她无数个“双照”的夜晚,欠她一份安稳幸福的生活。
周总理在写给邓颖超的书信里说:“我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
对杜甫来说,或许也是如此吧。
倘若有来生,愿他们并肩细数月圆月缺,笑着道尽平淡日常里的爱意。
people under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