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chineseweek.com

《世界华人周刊》-----海外华人精神家园www.chineseweekly.org/www.worldchineseweekly.com //www.kfbookusa.com//www.apaote.org//www.isitae.org
博文
(2008-05-01 23:43:19)
文/张辉时间:2006年10月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地点:6.0厅科发书业展台。“谢泽仁”------满是英文的胸牌中间是这3个醒目的中国汉字,挂胸牌的是一个白皮肤、黄头发的中年白人,一双清澈明净的蓝眼睛和善地望着我们。那胸牌挂在一位纯正的日耳曼绅士胸前,真的让人忍俊不禁。当他热情地向我们问这问那时,我和夫人一阵子手忙脚乱,对他所说的結结巴巴的汉语,连猜带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文/张辉2007年9月14日,在夏末的凉风里,我又一次来到芝加哥国父纪念馆参观。纪念馆位于芝加哥中国城(CHINATOWN)永活街2245号,距街口“天下为公”牌楼不到100米,夹在华人商铺、中餐馆之间,是3楼上的3间临街阁楼和2间耳房,同时也是国民党美中支部的会议室。“芝加哥国父纪念馆”8个金字牌匾是前国民党中央主席连战先生2002年题跋的。纪念馆只有一位义工――孙雷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文/史飞翔(陕西作家)人生一世,什么时候遇见什么样的人,亲近到什么程度,其实是有一定数的,用佛家的话讲那就叫因缘遇合。有缘人天涯咫尺,无缘人咫尺天涯。2007年11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芝加哥,来电的是《世界华人周刊》出版人兼总编辑张辉先生。头一天,我无意中在互联网上发现刚刚创刊不久的《世界华人周刊》第四期选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文/张玉洪(旅美作家)编者按:2007年9月,一份印刷精美、图文并茂、文化底蕴深厚的中文双周刊---《世界华人周刊》展现在北美地区芝加哥、纽约、休斯敦、洛杉矶、温哥华、多伦多等各大城市读者面前。伴随着《世界华人周刊》的横空出世,关于杂志社投资来源、政治背景的诸多传闻不胫而走。为释谜团,本期编发由旅美作家张玉洪先生采写的《世界华人周刊》出版人张辉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世界华人周刊》是第一份在美国、加拿大各大城市同步发行、其他国家和地区邮寄发行的中文双周刊。周刊每期大8开64版,铜版纸彩印。本着“聚焦全球华人,弘扬华夏文化”的办刊宗旨,《世界华人周刊》以海内外华裔精英阶层为主要读者对象,以迅速、准确、客观、公正地传递华人心声为己任,是海外第一份真正实现了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优势互补的华文媒体。《世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5-01 23:24:55)
过了40多年端午节,打从记事起我就对粽子没有食欲,勉强吃一点,也多是全家团聚时象征性地尝一个。但今年第一次在外过了一个推迟13个小时的端午节。全家尚未团圆,方圆100米内没有人烟。几十里路之外有一个小的可怜的中国杂货店。由于要买的车子还在车市里没有开回,斗胆骑车长途跋涉一、二次,可居然在店铺林立的大商业区愣是没有找到那4个让人魂萦梦牵的中国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中国内地拼搏、奋斗了17年,出于由来已久的房产置业保值、增值心理,我们每年都从书业回款里抠下一些闲钱买房置地,哪怕是遇到IT行业热的烫手乃至高烧至今的炙热“牛市”,都能做到气定神闲、不为所动。因此打从确定来美国创业的第一天起,我和夫人就抱定了先安家后立业的打算。于是2006年10月,我们有幸结识了芝加哥资深房产经纪人马荣女士。先说说她的简历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年11月2日,我取道纽约回国开会、探亲。由于担心刚刚踏进美国门槛的妻、女遇到突发事件时措手不及,临行前我给她们开列一长串常见联系人电话号码。这些值得托付之人,不但是我们融入美国社会的“润滑剂”,而且个个都是不折不扣的“好丈夫、好媳妇”。兹将上述联系人姓名及荣获“好丈夫、好媳妇”称号的理由公示如下。倘若侥幸对北美地区读者有所启迪,而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年6月4日中午,我们下了飞机,如期入住位于芝加哥北郊Lincolnshire的新居。这栋占地2英亩的新家,外有一马蹄形的池塘环绕,中间是郁郁葱葱的草地,茂密的原生态树林将邻居与我们隔成2个天地。搬来半年了我们也不知道树林那边的邻居姓甚名谁,正应了那句老话:“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房间里的设施应有尽有,如果加上我在国内看好的名贵家具,可谓是万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