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旅馆》看完。抚书回味,还是觉得结构挺有意思。全篇分六章,每章各有不同的写法,这章大段的诗歌,那章插几封信件;这章是病人的内心独白,那章是医生的治疗感受;这章用第一人称‘我’,那章用第三人称‘她’;一会儿是缜密的谎言,一会儿是推翻旧谎言的新谎言;一会儿是歇斯底里的梦幻,一会儿是现实里血淋淋的屠杀;一会儿是后现[
阅读全文]
《赫索格》读完了,总体感觉很不错,心里活动密集,越看越有味道,是一本扎实耐看的书,贝娄不亏是个大家。
小说的故事情节不复杂,主人公的老婆被朋友撬走,心里气,往事一幕一幕在脑袋里来来去去。想拿父亲的手枪杀了他们,又有瞬间人生触动,一枪未发。后带女儿出去玩,遇车祸,自己受点伤,女儿无恙,在警局与前妻纠结至小说结束。感觉最出彩处[
阅读全文]
Carpool
周末carpool从外地回来,阴雨绵绵。搭的车是辆小型中巴,有三四排座位,一排坐三个人。我坐在靠走道一侧,两个mm靠窗坐在里面,有说有笑。看不出她们漂亮,也看不出她们不漂亮,大致属于正常的路人那种吧。这么糟糕得天气,碰上俩mm,我感觉今天的运气还是不错的。
记得有次坐飞机,邻座坐个漂亮美女,我本能地想搭讪几句,如果能成功聊聊天扯扯蛋[
阅读全文]
有段时间比较迷村上春树,把他的书都找来看。下面是他的长篇,浅浅地简评一下,都是当时阅读时的一点感受,完全不懂文学评论,只凭个人喜好扯上一扯。
1.《且听风吟》(时1979年30岁)
看完没啥印象的小说,一般。小说头里有关写作的段落似可参考引用。
2.《1973年的弹子球》(时1980年31岁)
本小说是《且听风吟》的续,比《且听风吟》写的稍[
阅读全文]
乱悟
昨天读了本书,净空法师的《认识佛学》,两小时一口气读完,很受启发。自己好好地参了一点,悟了一些。心中得了欢喜,欢喜之余,晚上吃了一碗红烧肉。
“那时,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总是真如。大地山河,皆为佛境。石头瓦块,概属菩提。锅碗瓢盆,器器皆金。油盐酱醋,都一滋味。”据说这是顿悟成佛的美妙瞬间,貌似很high的样子[
阅读全文]
锯树
“醒了吗?”
“还没呢”,我不情愿地哼唧一声,恍惚着像是在说梦话。
“醒一醒,昨天说好今天早起锯树的。”
“……哦”
“快醒一醒啊,昨天说好要锯树的。”
“天才蒙蒙亮,让我再睡一会儿吧。”
“前阵子的暴风雪把一根大树枝压断了,一直在那凉着呢。”
“树还没醒呢,皮[
阅读全文]

地铁生活
上班时,坐地铁的人很多。地铁进站时,一些扭曲的脸贴在车门附近的窗上。我硬挤进去,靠门站着。我喜欢靠门站着,靠着门腰会舒服些,无聊的话,还可以站着眯一会儿,回一个小笼。
旁边的女人露出了乳沟,也许是被人群挤压的,也许是故意的,我欣然应对这直面的挑战,并启动我贫乏的想象力,脑海里飞进早饭吃的白面馒头,小笼包子,以及旺仔小[
阅读全文]
恍惚着提素
昏昏沉沉开始了一天。昨天复习电视剧《潜伏》,该是看第三遍了,默默地看到夜里2点多,依然看得有滋有味。当看到说“在下有些恍惚”时,还是会笑。总之,这剧的本子好,演员好,非常难得。
早上雾蒙蒙的,小雨夹着雪。车上看贝娄的《赫索格》,这部小说与他的《洪堡的礼物》极相似,读到某处我也有些恍惚,分不太清赫索格和西特林两[
阅读全文]
回国
飞机上读《张爱玲私语录》,读累了就睡一会儿,睡醒了再接着读。记得去年在飞机上读的也是一本有关张爱玲的-----《传奇未完张爱玲》,巧了。好像有张爱玲奇奇怪怪的想法陪我飞来飞去,漫长的飞行倒也不那么枯燥。
飞机准点到达上海浦东机场,半小时后出关,拿到行李很快,不过找行李推车却折腾了好长时间。问一位衣冠楚楚的服务人员,他示[
阅读全文]
很冷的冬
加拿大的冬天很冷,今年的冬天尤其冷,夜里更冷,我的想象力都冻住了,如冻结的寒风化成冷得发烫的雪。
去买杯TIMHORTONS提提神暖暖身吧。说到喝咖啡,我必喝TIMHORTONS,ONECREAM,不加糖,绝对不喝酸不溜丢的星巴克;又如喝鸡尾酒,我必点琴蕾,柠檬还得要两片,一片干嚼,一片挤汁在酒杯里。这世道,不弄点无足轻重的小怪癖则不足以显示出肤浅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