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平淡淡的马艳红
马艳红和所有的女子体操运动员一样,她的个子不高,只有1.51米。
1979年12月,年仅15岁的马艳红在美国沃斯堡举行的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为中国获得了第一块世界体操冠军的金牌。2004年8月17日,在国际在线奥运直播节目的录音间里见到了她。41岁的她,身材已经略微有些发福,干练的短发,一件鹅黄色的外套很是亮眼。皮肤并不白,岁月在她[
阅读全文]

久违的谭良德
谭良德(1965~),广东茂名市人。被誉为“来自珠江之滨的跳水明星”。1978年开始在广东茂名业余体校练习跳水,后调入广东省跳水队。在郑观志教练的培育下,1982年获全国跳水锦标赛男子跳台冠军,同年年底入选国家跳水队。1983年参加第3届世界杯跳水赛,获跳板跳水第三名。1984年首次参加第23届奥运会跳水比赛,获跳板跳水亚军。1985年获得第4届世界杯跳[
阅读全文]

(拍照于日月潭)
看看日月潭吧
以下是我大学读书时的李志泉同学的游记,给大家分享。也希望五湖四海的同学们发稿到这个同学录,日后开一个随笔栏目到我们的网页上,留住回忆,分享喜悦。
6月30日,到台中办事,心想既然来了,就看看有名的日月潭吧。
匆匆谈完事就往日月潭跑,正值台风离开台湾不久,路上一阵暴雨之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九九山的[
阅读全文]
失败者卡夫卡:目标确有,道路却无
弗兰茨·卡夫卡
7月3日是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诞辰125周年。假如黄泉有知,这位生前已经“误入世界”的孤独者一定不喜欢逝后哀荣。而在他离世80多年之后,世界各地的卡夫卡迷依然站在他身后的憧憧雾影里上下求索。卡夫卡的短暂一生漂浮在现实与臆想的边界地带。他的生活就是摇摆于矛盾之中:不愿成家,[
阅读全文]
博客半年甘苦
作者:谢盛友
一个纸媒报人为什么经营博客?为什么在文学城这里建立博客?今天,我想告诉我的读者,感谢我的读者。
其他读者朋友办的博客有声有色,人气如潮,我的博客办得简直像红旗杂志,难怪连我自己都不爱看,只喜欢书写表达。来我博客的朋友,肯定是喜欢阅读文字的。感谢了!我一个知己朋友(儿子的万伯伯)以前在欧洲,每次过年[
阅读全文]
中国人为什么被动?
作者:谢盛友
蒋夫人宋美龄以保养得当著称。据采访过她的人回忆,年过六旬时,她看上去依然青春焕发,光彩照人;在百岁高龄时,她的肌肤仍然白净、细嫩、柔软润泽,凝脂滑润。
蒋夫人的养颜处方,除了“快乐灌肠”外,就是“天天按摩”。
蒋夫人宋美龄始终保持冰肌玉骨,肌肤如大理石般光泽洁净,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她坚持[
阅读全文]
多难兴邦与中国统一
作者:谢盛友
说中国多难,很多人会同意;说多难兴邦,恐怕很多人不同意。多难兴邦:
《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兴:复兴,振兴。邦:国家。多难兴邦,指多灾多难的局面,往往可以激发人[
阅读全文]
我们的教育还有救吗?
作者:谢盛友
我写《我们的教育问题在哪里?》一文在国内教育界引起不同凡响,教育学院的教授们、教师们、学生们的评论我总结归纳如下: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是非常强调读书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无论是清朝的小说里,还是现在的生活里,读书都是父母亲戚邻里眼里非常光荣的事情。可是,在国内读书和生活还是越离越远,就[
阅读全文]
人性的脆弱
作者:谢盛友
我父亲走时没有合上眼睛,我二哥在爸爸耳朵旁边轻轻地说:“爸爸,你不放心最小的弟弟和老祖屋,是不是?我们一定会照顾好!”听了这些话,我爸爸真的合上了眼睛,走了。
父亲走了,我把最小的弟弟和最小的妹妹带到德国来。我弟弟有一个非常坏的毛病,下班后喜欢赌钱。为了这个坏事,我太太经常跟我闹矛盾,我知道,理亏的[
阅读全文]

父与子(6):毕业
作者:谢盛友
我从餐馆去黑格尔音乐厅,妻子和儿子从家里出发,本来跟他们说好的,让他们在门口等我,可是,我在门口等了很久却没有见到他们的人影。妻子终于出现了,我问:“儿子呢?”
“他早就从后门进去了,因为他还要表演,今天一大早他就开始练习了。”妻子回答道。进场过道上,中学生分发节目单。我顺手接过来,找到位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