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文集

创业,阅读,思考,写作
个人资料
谢盛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2009-01-13 06:32:59)

我为什么这么坏?
(再次向这里的兄弟妹妹道歉,祝愿大家牛年如意!)
圣诞节期间,儿子从慕尼黑回来,妻子回上海,就我们两个男子汉在家,我们总结2008,计划2009。如下是我们父子的一段对话:我:我为什么这么坏?
儿:因为你是人。
我:我小的时候接受的教育不是这样。
儿:什么样?
我:“人性本善”。
儿:不对!人一半天使,一半野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谢盛友:折腾翻译和翻译折腾
阅读了有关胡锦涛的“不折腾”折腾了翻译人员的文章,感慨万千。作为一个双语工作者,三十年的“苦大仇深”,真是一言难尽。“不折腾”的翻译,外行人看热闹,我们这些“内行”人未必就能看出门道。Agent,这个词用得甚多,但在不同语境下,具有的意义差别甚远。在法学或经济学中,当与principal相对时,是用来指“代委托、代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2009-01-12 00:32:27)

谢选骏:答谢盛友先生之商榷
谁都没有误读黑格尔:答谢盛友先生之商榷
谢选骏来稿/谢盛友先生在《谁误读了黑格尔?----与谢选骏先生商榷》一文中表示:“我不同意选骏先生的说法,毛泽东的‘教育革命’的胡作非为,全从蔡元培那里出来的。如果是,可能也只是‘内因’,恐怕还有更多的‘外因’,对黑格尔的误读误解误会,就是‘外因’之一。”然后,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9-01-10 03:13:55)

谢盛友:谁误读了黑格尔?------与谢选骏先生商榷谢家大哥选骏先生在《蔡元培等,容不下孤儿寡妇》一文中写道:
1919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废除科,改原隶属于科的学门为系,设立十四个系,废学长,设系主任。原来的文、理、法三科分别改称第一、二、三院,仅作为各系所在地区的标志〔因原来三科分布在不同地区〕,不代表一级机构。他的胡闹开辟了毛泽东1950[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9-01-09 09:48:44)

谢盛友:下跪,有时真的很美
麦克勒(AdolfMerckle,18.03.1934-5.01.2009)走了,而且是非正常死亡,他是德国的法学家、企业家、亿万富翁。1991年我采访过他的企业。
麦克勒不是华尔街那类赌徒,他是一个很杰出的企业家,一直以来,他的企业之一海德堡水泥公司是德国环保优秀企业。他1967年从父亲手中接过一个雇员只有80人和年营业额只有400万马克的药品公司后,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9-01-08 10:24:08)

谢盛友:人才是什么?
根据国内媒体报道,中国将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分析人士认为,海外人才回归势必加剧国内就业市场紧张。中国政府准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以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建设新型国家。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体制机制,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9-01-05 14:17:23)

谢盛友:“国王”今天到我家
今天“神圣的三个国王”到我家,唱歌募捐,当然,也给我家祝福,祝福我们克服经济危机,祝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希望。
圣经里说,左手给的,不要让右手知道。捐钱是随意的,但是德国人似乎已经达成了一种“潜规则”:奉献根据自己的能力,一般为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我妻子任教的中学在校长的带领下,从自己的零用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9-01-03 13:48:25)

你不知道的黑格尔
作者:谢盛友
我把餐馆的窗户打开,依窗外望,班贝克雷格尼茨河对岸的州立图书馆,曾经是拿破仑的行宫。
1807年,37岁的黑格尔是《班贝克日报》的总编辑,他亲眼看到了雷格尼茨河边的拿破仑。那时的拿破仑皇帝正率领他那支不可一世的法国军队与普鲁士征战,然而奇怪的是,黑格尔却似乎对这位“敌人”充满崇敬之情。有一天,身材矮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马普研究所期刊》(MaxPlanckForschung)2008年第3期更正后的封面谁误解“中国通”?
作者:谢盛友
“去年明镜周刊说我们都是黄色间谍,今天活见鬼啦,自己专业学术期刊封面上,刊登黄色广告词,我们恐怕被怀疑为黄色嫖客啦。”在马普所任职的朋友电话里这样埋怨道。我看到了,这回是大活人见大鬼。《马普研究所期刊》(MaxPlanckForschung)2008年第3期封面,红色封面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8-12-31 11:50:26)

德国人再读《资本论》
根据透露,北京高层尽管对外声称,与国际团结一致,尽力尽快协助西方国家渡过金融危机的难关,但是,北京高层确实在偷笑:美帝国主义完蛋了,我们的制度赢了。甚至有精英狂言:若设立诺贝尔制度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之无愧!
(精英们忘记了诺贝尔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根据德国《明镜》周刊的报道,马克思的《资本论》(1867年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0)
[<<]
[141]
[142]
[143]
[144]
[14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