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劳动者,就得按部就班。钱多挣点,可以买好点的车,住好点的房,上好点的学,度假远一点走马观花,如此而已。基本班点,生活规律并没用本质差别。诗和远方无非就是小时候打游戏,老来灌水。想抛家舍业去追求诗和远方是做不到的。每年那点假还得跑这个班那个班啥的。挣四万还是四十万都不够财政自由的。
领导者,老话叫角儿的,随便挣点钱倒是也够自个花[
阅读全文]
老留的主体是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出生的,八十年代末到两千年初大学毕业,然后留学的。这些人有直接留学美国的,又通过欧日留学转到美国的,有直接工作签证美国的,以及陪读等等不一而足,殊途同归。合计约有五十万人吧。这些人在中国的时候,起码是前百分之三的读书种子。同时代的中国人大约有个四亿多。或者说移民美国的不过千分之一。或者说在大体水平[
阅读全文]
学电脑热的本质是为了捞快钱。反对的意见是说,为了未来的美好,不要捞快钱。但是问题是,如果今天不赶快捞快钱,明天怎么能美好?只有今天把快钱捞到手,明天才能有底气不再为生计所迫,做不想做的事。不学电脑,并非为了诗和远方,而是为了诗和眼前。眼前是舒服了,将来还不得为了学费,养老费而将就。这和鼓励打游戏不上学又有什么差别呢?显然,这种假清[
阅读全文]
告密本身没有错误。欧美国家朝阳群众,活雷锋只多不少。警察线人也成堆。连国家机密都扒出来的也比比皆是。告密者只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向有关部门报告而已,也许是看不惯,也许是表扬信呢。无所谓的。
问题的关键是权力部门如何处理这些秘密。有没有立法禁止惩戒,比如自己在家加工冰毒之类的。这些法又是怎么立的,经过公开讨论,公正投票,公平对待的程[
阅读全文]
也就是人没死,钱花完了;和人死了,钱没花完的矛盾。美国电影也总是宣扬,少挣钱少努力工作,多陪陪家人什么什么的。反过来说,努力挣钱少陪家人恐怕才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人生的基本模式是,花钱买快乐,所以要去挣钱。有挣钱又快乐的事,千里无一,万里挑一。多挣钱了,有钱却没有时间去消费。少挣钱了,更没有办法去消费。老话说,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
阅读全文]
很多人认为哪个大学难上,哪个大学好。其实恰恰相反。就拿电脑来说吧,干活的自学都够,至不济来个印度培训班的就行,州大只比名校的强不比名校的弱。可见学校好坏没有什么实质帮助,全看个人造化。至于创业的,更都是辍学的。名校辍学的多,正说明名校在名不在学。进了名校不学,也是性格,不是懒惰或者笨拙。而进了州大还得拼GPA,等着不努力的辍学生来挑。[
阅读全文]
至于说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恐怕也很难说谁高谁低。科技虽然有很大影响,但是更多改变历史的是文化政治军事。退一万步说,就算能比出个高低。那也是最顶尖的和最顶尖的比。不能因为哪怕诺奖比世界冠军更高那么一点点,就以为爬个科技藤就敢比大满贯冠军。差得远了。更不能说,因为网球排名世界第一比诺奖更有名那么一点点,就以为自己不打网球,也可以去当个外[
阅读全文]
初中就基本知道谁有戏谁没戏了。准确度可达八成。些许漏洞也是必须的。否则反而会枯燥地漏走了多数天赋。换句话说,为了更多地抓住真天赋,不可避免要漏进一些假天赋。非要严格地筛除假天赋,就难免同时损失更多真天赋。所以总体来说,美国名校的录取机制还是基本合理的。更重要的是,美国的社会机制也还好。虽然有很多严重问题,但相对来说还是有多重机会的[
阅读全文]
一路一带,是一个非常幼稚的战略。就好比知青看了几部地道战地雷战的电影,就以为自己可以到缅甸去打游击战。
首先,如果想和美国争霸世界。这个四处开花的战略本身就愚不可及。中国有什么优势?无非就是有大批奴隶工人。在军事上,中国花费了将近美国同等数额的军费,但是只维持了十分之一的军事力量。在文化上,一个对信息严防死守的国度,有什么文化自[
阅读全文]
最好是父母成功,孩子也成功,更成功。芝麻开花节节高。
其次是父母不成功,但是孩子成功。柳暗花明又一村。
再次是父母不成功,孩子也不成功。平平淡淡总是真。
最差是父母成功,孩子不成功。竹篮打水一场空。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