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四三十周年的纪念日。毫无疑问六四是个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悲剧。除了不必要的生命丧失以及所造成的家庭悲痛,一个本来可以让中国走向民主自由的机会也给丧失掉了或延迟了。六四发生证明了几点:政府严重脱离群众,脱离社会,国家缺乏法制,群众缺乏改善社会环境的渠道,有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群众和大学生的所作所为都是宪法允许的,比如游行示威,言[
阅读全文]
钱谈好后,接下来就是入住的问题。所以的老人都需要身体检查,养老院要对每一个人进行护理评估,决定服务的内容(里面分很多档次,价钱不等,签约前一定要搞清楚,好有所准备),此外理疗费用是另算的。有的老人脾气古怪,不能跟人来往,甚至要闹事捣乱。闹事者养老院是不接受的。也许他们精神上有问题,养老院不是精神病院,搞不清楚会出大事的。
老人能否[
阅读全文]
养老院的大厅像旅馆,各方面的硬件设施都不错,跟西方的差不多,只是没有常见的地毯。我感到放心了。大厅内有许多参观的人,有老人和中年人。我们还参观了样板房间,里面有医院的床,可以调节升降,有氧气输送管道,有老人如厕装置和简单的厨房,可以自己做饭。每个房间有落地窗,室内光线明亮,感觉跟旅馆差不多。中午有免费员工午饭,四菜一汤,大概要15人民[
阅读全文]
参观完毕后,很沮丧,心情到了冰点。这个养老院显然是给一般普通民众的。如果您的背景是市井文化,72家房客大杂院,那么您有可能在此地如鱼得水,玩得痛快,整天麻将跳棋军棋象棋等娱乐活动。有知识文化的恐怕很难生存。如果您是《军港之夜》的苏小明,既有文化,也能骂娘,您会选择什么地方?哈哈。对不起小明姐,消费您了。您的观点我支持,有的SB就是该骂才[
阅读全文]
点的这几道菜油放多了。平时已经习惯炒菜少放油,对油多的饭菜很不习惯。不知这里的其他老人会怎样看。这次回去两个星期,只有一次拉肚子,估计是在淘淘居吃了个炒饭的结果。这个养老院的饭堂环境一般,给人一种很旧的感觉。周围都是山,不大高的山,可以说是岭,山上有很多树,空气按理说应该是不错的。饭后,工作人员带我们去老人居住的地方参观。整个楼道[
阅读全文]
我在的一线城市,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养老院的市场极其广大,商机很多。政府办的养老院只有两家,排队有N年,想都别想了。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下,同意开放市场,允许国外港台澳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养老业。由于养老院容易给人一种不信任的感觉,电视街边的广告均没有养老院的。找养老院还真不容易,看到的都是从朋友的口中知道的。访问的第一家是在市区附近的山里,[
阅读全文]
养老院是绝大多数老人不愿意去的。道理很简单,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在过去,有养儿防老这一说。现在大家都忙,哪有时间照顾老人?自己还照顾不过来。据说50-60是人生当中的死亡高峰期。这个期间往往是人生的事业高峰期,事情多,挑战性强,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未成年的子女。身体健康往往是过渡期,比如更年期,男女都有。总的来[
阅读全文]
进入信息年代,当医生挑战性非常大,因为病人,家属轻而易举地能从网上查到许多信息,可以不断地问自己的医生。这也是病人,家属的权利,毕竟是自己的生命。国内似乎是医生说什么就是什么,病人家属能做到的就是送东西。隔壁床一天叫上医院附近水果摊小哥,给ICU送上好几箱进口水果。肯定是送给医生的,因为病人肯定吃不了那么多,他老人家还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阅读全文]
写了三小段,网友们的反应基本是我意料之中的,毕竟也是老中。呵呵。国内医疗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如何看待每个人的反应不一样。比如,您家属一直在享受301医院的待遇恐怕不清楚普通人的感觉。您为了早日得到遗产或者对亲属有仇,感觉又会是不一样。有的说你这是抹黑,这些属于少数。如果您家人遇到同样的待遇,您说不定比我反应还激烈,还不理智。医疗属于服务[
阅读全文]
谈到医生和家属的交流,我想到了正在打算读医学院的女儿。大家都知道,在美国读医学院不是件简单的事,需要金钱,时间,知识能力,爱心,耐力,交流能力,运气等才行。女儿本科爬藤不成功,全奖去了州大。大学把类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她很满意,毕竟周围都是跟自己差不多的,有共同语言。暑期实习去了竞争激烈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据说是四百多个候选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