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8-10-05 17:11:37)
小园盛放木芙蓉,
日近重阳秋意浓。
漫向东篱寻野菊,
便从西牖听寒蛩。
一杯浊酒家千里,
无限乡愁思万重。
新月中宵梦故国:
金风红叶染青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10-03 19:47:37)
前面谈了词的音乐部分,可以看到诗歌是先有诗后有歌,而词曲是先有谱后有词。按理说所填的词应该和曲谱的声情吻合,现代词人好像并不注意这一点。前人有自度曲,比如南宋有白石道人(姜夔)自度曲十七首,北宋周邦彦也有自度曲。这两位不仅是著名词人,还是大音乐家,在下见过中国音乐学大师杨荫浏译成简谱的自度曲十七首中的《扬州慢》、《淡黄柳》等曲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9-29 20:18:09)
籍贯是中国特色之一。旧中国人民聚族而居,自然经济下,士农工商四民中,除了士、商有一定流动性,占人口大多数的农工基本上一辈子固定在原籍。就是宦游的士致仕(退休)后多数也叶落归根,在原籍当起乡绅。从事商业的人们中也有不少是坐商,不是行商。对国家来说,从赋税、征兵、徭役、治安角度总是希望把人民的户籍稳定下来,便于管理或统治。所以自从秦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9-27 17:02:16)

在下《周末聊天谈音乐和宋词起源》中提到任中敏先生,他的一生富有传奇性,特撰此文加以介绍:
任中敏(1897年——1991年)名讷,字中敏,名字出自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任氏祖籍安徽,世居扬州,父任恭,字守谦。任中敏生于淮安,兄妹十人,中敏行六,1909年任家举家迁回扬州,1912年赴常州,考入江苏第五中学,同班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前人讨论词的起源问题,大约从三个角度入手:诗与词的关系、词的长短句样式之渊源、音乐与词的关系。从时间上往前追溯,前人则分别认为词起源于远古诗歌、《诗经》和《楚辞》、汉魏六朝乐府、唐近体诗等等。当然说词起源于远古诗歌、《诗经》和《楚辞》是不会错的,但未免离其发展的初始阶段太远,所谓起源问题需要探讨的是刚开始发展的那一阶段。更细致的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9-19 16:49:28)
楚汉相争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一个失败的英雄在四面楚歌中悲壮地唱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个成功的流氓在衣锦还乡时得意地高歌:“大风起兮云飞场,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垓下歌》和《大风歌》两首雄伟悲壮的诗拉开了秦以后诗歌舞台大幕,这两首诗更接近于《楚辞》风格,气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9-14 13:45:55)
采莲正是秋来曲,湖面漫娇声。
田田荷叶,纤纤素手,笑语盈盈。
归舟唱晚,清风微起,明月徐升。
水光山色,乡音旧宅,都付深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谈起中国的传统文化,诗歌是一个少不了的话题。诗歌的起源,猜想起来应该是在采集渔猎中,为了减轻劳作之累,先有号子之类的‘歌’。随着人类感情和语言的丰富,交往的增加,交流中感到光凭语言表达感情不足,口头作品的内容就向着表达更强烈感情的民歌和祭拜天地神灵祖先的庄严献歌开拓。文字出现以后,一些流传传广,历史久的口头作品被记录下来。汉字的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聊完了茶就该聊一聊水了,明人张源在《茶录》中说:“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难窥其体。”这就讲透了茶与水的关系。茶是水之灵魂,无茶便无茶事;水是茶的载体,没水烹不成茶。按化学书上的说法;茶是溶质,水是溶剂,茶汁是水的溶解液,但这种说法这太枯燥了,远没古代茶人富有想像力。按古人经验,水要“清”、“活”、“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茶在中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很受重视,被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柴、米、油、盐、酱、醋、茶。传说神农尝百草时,就发现茶有提神、解渴、排毒的效用。至少在唐代茶已经是大宗贸易物品,白居易名作《琵琶行》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样的句子。从诗句中可以知道江西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市)当时就是茶叶的重要产地,直到今日茶叶经济还是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