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青鸟在古典文献中有指上文所属的鸟图腾氏族青鸟氏,如:南朝的齐朝王融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于时青鸟司开,条风发岁。”和南朝的宋朝李长民的《广汴赋》:“当青鸟之司扉,开条风之研暖。”也有指青色的禽鸟,如:汉代张衡的《西京赋》:“翔鶤仰而不逮,况青鸟与黄雀。”;《昭明文选》中江淹《杂体诗效阮籍“咏怀”》:“青鸟海上游,鸒斯蒿下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鸟图腾直到唐代还相当有影响,当时人们仍然认为“孔雀因雷声而孕”,十孕其九为鸟而一为人。由孔雀卵孵化出人之说,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孔雀图腾崇拜观念。鸟图腾在明清时期还可以见到其残余,明朝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方形补子。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鵣,八品黄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大地春回暖气吹,
踏歌漫步上苏堤。
微波荡漾湖光美,
倩影留连岸景奇。
桃灼灼,柳依依,
红情绿意草萋萋。
圣诗神曲平安夜,
长忆当年抱梦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12-23 17:48:01)
其一圣诞节
圣诞树上挂冰凌,
户户门前点彩灯。
神曲礼赞平安夜,
合家团聚亲情增。
其二元旦
圣诞元旦紧相连,
贺卡张张飞满天。
先祝快乐节日好,
再祝幸福新一年。
其三情人节
乍暖还寒草未青,
恋人相偎真温馨。
箭穿爱心丘比特,
手持红花瓦伦丁。
其四复活节
圣灵复活回人间,
满目春光四月天。
呼朋唤友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早在洪荒时代,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远古人对天地、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顶礼膜拜,相信“天人合一”的星宿转世观念,借用奇异的事物托生,那是远古人常用的手法,慢慢地也就形成了各种与大自然万物相关的图腾崇拜。到了商部落,神话托生被继续发扬光大。这回聪明的商部落成员借玄鸟记述本民族的起源,从那个时候开始,鸟就一直在中国文化中处于一个重要的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京剧伴奏是全剧演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自始至终联系剧情的纽带,在剧中起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掌握节奏的作用。为京剧伴奏的乐队称为“场面”,有文场和武场之分。武场的乐器主要是“打击乐”,不仅武戏用,文戏也用。乐器有:(1)单皮,是单面蒙皮的鼓,打鼓人称鼓佬,是整个场面指挥,快慢节奏全由他掌握;(2)大锣,根据音色、音调分为“三光(虎音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12-19 17:12:42)

宋代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禽言诗”。禽言诗已不是在诗歌中一般地描写鸟鸣,而是用拟人化的笔法,把鸟鸣当作人语,立意造型融为一体,具有诙谐含蓄、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禽言”并不是鸟类在说在人类的话,而是人类假借鸟类之口,曲折地反映着某种社会状况。禽言诗一般认为是北宋梅尧臣所首创。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是北宋的一位重要诗人。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12-19 17:05:11)
宁愿居无竹,
不可食无肉。
无竹人笑俗,
无肉我眉蹙。
精选五花煮,
文火使酥熟。
酱色悦我目,
香气盈我屋。
饥肠已辘辘,
启锅食之速。
提壶斟满斛,
醉把神仙逐。
久违此坛。龙剑者,食客也,躬逢其盛,食指大动,贡献红烧肉一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8-12-17 15:57:56)

  京剧基本上是板腔体,京剧的主要唱腔是西皮和二黄,过去有人就叫唱京剧为唱皮黄。这个说法不确切,除了京剧之外,有些剧种也用皮黄腔,如汉剧,而且京剧也还有其它一些唱腔。京剧演唱常用的西皮和二黄曲调,是各有特色的。一般的说,西皮的腔调比较高亢、激越、明快、流畅;二黄的腔调比较深沉、浑厚、稳建、舒展。所以,西皮腔适于表现慷慨激昂、热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业余戏曲表演爱好者的专用名词叫做票友,各剧种都有票友,最早出现的票友是昆曲票友,人数最多的是京剧票友。票友集会场所叫做票房,通常以所在地为名,也有用十分典雅的名字。据说票友这个名称来自雍正的时代。康熙有好几个儿子都喜爱戏剧,包括雍正,因而有一些善歌的朋友。雍正登基后,念及这些旧雨,发给龙票作为他们的生活费用,但禁止他们和戏班中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