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二)京剧的唱腔

(2008-12-17 15:57:56) 下一个

  京剧基本上是板腔体,京剧的主要唱腔是西皮和二黄,过去有人就叫唱京剧为唱皮黄。这个说法不确切,除了京剧之外,有些剧种也用皮黄腔,如汉剧,而且京剧也还有其它一些唱腔。京剧演唱常用的西皮和二黄曲调,是各有特色的。一般的说,西皮的腔调比较高亢、激越、明快、流畅;二黄的腔调比较深沉、浑厚、稳建、舒展。所以,西皮腔适于表现慷慨激昂、热情奔放的感情。象《锁五龙》单雄信押赴刑场,《击鼓骂曹》弥衡痛骂曹操,《断桥》白素贞逃出金山寺的悲愤急切情绪,《打渔杀家》萧恩怒打教师爷等情节,都是采用的西皮曲腔,曲调高亢,如上青云。二黄腔则善于表现忧郁悲怆、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如《二进宫》徐延昭、杨波忧郁进宫,《贺后骂殿》贺后质问赵光义,《文昭关》伍子胥月夜忧叹等,都采用了二黄曲腔,曲调深沉,如入幽谷。当然,这是就一般而言的,也有些戏是用西皮表现忧郁悲伤或用二黄表现激昂奔放感情的。

西皮唱腔的旋律活泼、跳跃、高亢、刚劲有力,色彩明亮,节奏多变(可快、可慢),多用它表现奔放、激昂、欢快的情绪。为西皮唱腔伴奏的京胡定6 、3弦,行话叫上把。西皮速度、节奏(板式)最丰富,原板是各种板式的基础。西皮原板是一板一眼四分之二形式,上句和下句字句节奏位置一样,只是上下句的最后落音不同。西皮原板用途较广,常用于叙述事物、表达心情、描写景物。老生唱腔板式中还有一种速度、节奏介乎慢板与原板之间,其板身与旦角的原板相似的板式,名为西皮快三眼。西皮慢板是一板三眼四分之四的形式,是由原板伸长放慢加花的一种板式,又叫西皮慢三眼。曲调抒情优美,常用做戏中重点唱段。西皮慢板的字句结构大体是西皮原板的扩大一倍,至于上下句的落音以及变化落音则与西皮原板完全相同。西皮二六是一板一眼四分之二的形式,节奏比原板紧凑,是一种字多腔少的变化形式。二六的第一句常常是从板上起唱的,再下面的句子,无论是上句或下句则都是从眼上开始,在板上落句(偶有例外)。二六的句子中间一般没有大过门,最多不过有一两拍小垫头,上下句多是连着一唱到底,因此听起来板头紧凑,强弱缓急的对比也很明显。快速度的二六近似流水,是一板四分之一的形式,表达语言甚为平滑流畅。二六在京剧唱腔中是一种最灵活的板式,在戏中使用率很高,长于表现说理,描写景物,抒发比较快慰得意的感情及匆忙急切的情绪等。西皮流水是一拍子四分之一形式,是有二六板进一步紧缩而成。其结构是第一句从板上开口,最后一处亦落板上,随后的句子无论上下句均从板后(即板的后半拍)开始,最后一字落板上。流水板的唱句节奏比较紧,故在每个分句之间的停顿不太明显,各分句的落音变化亦较多。流水板是叙述性较强的一种板式。适合表现轻快的或是慷慨激昂的情绪。西皮快板和流水几乎完全一样,就是速度上更快一些,快板在戏里常常用于矛盾异常尖锐的时候,或是人物异常激动,急于辩理的时候。西皮摇板和散板都是节奏比较自由,可根据唱词的情绪自由发挥的板式。唱摇板和散板时演员都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和自己的理解,自由处理各个分句和某字腔的长短高下,各流派唱腔的区别在唱摇板和散板时特别明显。摇板和散板的区别,主要在于伴奏。散板胡琴过门和唱腔均为散板的节拍形式,亦称为慢打慢唱。摇板唱腔是散板的节拍形式,但胡琴过门很紧,比唱腔的紧一倍,故摇板也称为紧拉慢唱(或紧打慢唱)。摇板和散板适合表达的感情很广泛,可以用在一般的叙述对话,也可以用在感情异常激动时表现喜悦或悲伤的情绪。散板的行腔比摇板更为舒展,表现的情绪也比摇板更为深沉一些。西皮滚板是散板的另一种板式,多用在最沉痛悲哀的时候。滚板的特点是一个字追着一个字唱(唱词一般是字数参差不齐的句子),缠绵悱恻,如泣如诉,因此滚板亦称为“哭板”。西皮导板是个散板上句的变化形式,因为导板多用在一个大唱段开始的地方,感情多较激越奔放,故这个上句要比一般散板上句复杂、开阔、悠扬、充沛。西皮回龙是附属在散板或哭头、二六、快板等句子后面的拖腔,是一种表达委婉和意犹未尽情绪的腔格,字数最多不过四、五个字。

二黄原作二簧,是一种比较平和、稳重、深沉、抒情的腔调,节奏比较平稳,起音、落腔多在板上。由于二黄的唱腔流畅、舒缓,比较适合表现沉思、忧伤、感叹、悲愤等情绪,因此悲剧题材的戏多用二黄腔。为二黄唱腔伴奏的京胡定5、2弦,行话叫下把。二黄原板是一板一眼四分之二的板式,一般认为二黄原板是由原始的二黄声腔演变为戏曲的板式声腔以来最先形成的板式。二黄慢板是一板三眼四分之四的形式。是原板扩展放慢一倍的板式,二黄慢板唱腔的结构和原板大致相同,是板上开口,最后一字落在板上,即板起板落,二黄慢板也称二黄三眼或正板;比慢板速度稍快一些的叫中三眼或中板;比中三眼再快一些的叫快三眼,中三眼和快三眼也可统称快三眼。二黄慢板长于表现比较复杂的感情,一般说长于表现感叹、忧伤的情绪,抒情性较强,而中三眼和快三眼则叙述性较强。二黄碰板和顶板不是独立的板式,只是在开唱原板或慢板、快三眼之类的唱腔时,由于开法不同才有这些名称。唱腔与一般的原板或快三眼等也有些不同,尤其第一句的曲调比较丰富。二黄碰板和顶板开唱前不用大过门,只在鼓点打个“多罗”后,立即开唱是为顶板;而碰板则是胡琴在后半拍拉个引奏即开唱,唱腔的第一个字是和板碰着一齐出来的。二黄散板的节奏很自由,可以根据唱词的情绪自由发挥。二黄散板擅长表达悲伤、痛苦或愤慨的情绪,在不关紧要的叙述或对话时也常用散板。二黄导板是散板形式,只有一个上句,列在一个正式唱段的前面,作为开导之用,故名导板。二黄回龙是指一种迂回婉转的长腔而言,这种回龙腔的前面因为常用垛字句,开头又是碰板起唱,故常被合称为碰板回龙。二黄摇板与散板从唱腔上看差不多,主要的区别在于伴奏。二黄散板其伴奏的节奏和唱腔是一致的,通称为慢拉慢唱,而摇板胡琴的过门比唱腔的节奏大约紧一倍,伴奏和唱腔的关系是紧拉慢唱。摇板擅长表现比较激动或紧张的情绪,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二黄滚板也属散板类型,在唱腔上有一个字追着一个字唱的特点,因为常在哭述时用,故又称为哭板。

唢呐二黄是不用胡琴而用唢呐伴奏的二黄。这种腔调的结构和二黄一样,只是行腔因受伴奏乐器的影响,带一些喇叭味道,显得浑厚古朴,气势磅礴。唢呐二黄的板式有导板、回龙、原板、散板等,但没有慢板和摇板。唢呐二黄的调门比较高,在京剧里使用不太普遍。

反二黄是在二黄的基础上大量运用调式交替和暂转调,形成双重调性或直接转入上五度宫调系统,直至形成独立调性的唱腔结构。胡琴定弦由二黄的5、2变为反二黄的1、5,音高不变,唱名变化,前者内弦唱名变为后者外弦唱名,故得反调之名。反二黄基本是把正二黄的曲调,降低四度来唱的腔调。反二黄板式结构与二黄相同,板式也比较丰富,有“原板”、“慢板”、“导板”、“散板”、“摇板”、“垛板”等。反二黄成套的唱腔中,导板有时借用二黄的,然后由过门转入反调,其间可见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反调形成的轨迹。由于反二黄的调门比正二黄低,故其上下句常有提高五度来唱的时候。反二黄上下句落音和二黄基本相同,但由于旋律的高低对比,变化,使落音较灵活。反二黄擅长表现悲壮、慷慨、苍凉、凄楚的情绪。反二黄的音域相对比二黄宽,旋律迂回曲折,跌宕有致,不仅有中低音区低回深沉的情调,更有高音区悲愤激励、苍凉凄楚的情调,尤其是大段的成套反二黄唱腔,常成为京剧唱腔中最具特色的、表现力最为丰富的唱段。在京剧传统戏中老生、小生、旦、老旦均有反二黄的唱段.,净行只有《阴回朝》中的闻太师唱反二黄,其他剧目比较少见.。

反西皮这种腔调发展较晚,现在只有散板、摇板、滚板和二六几种板头,不如反二黄板式那样完备。这种腔调虽名为反西皮,但并不完全是正西皮的转调,有的是把西皮上下句唱腔的落音做了些变动,变为二黄腔,于是就成为用西皮定弦唱二黄腔的格式。反西皮多用于生离死别或哭祭亡灵等极其悲痛的情境,如上文所说恩禹之所演《岳母刺字》中的宗泽,有一大段独创的反西皮二六唱腔。

四平调又名二黄平板,过门也和二黄原板的过门一样,但其唱腔的内部结构却和二黄不尽相同。四平调的结构,以七、十字句三个词组首字为标志,其上句为扬抑扬格,下句为抑扬扬格,加上词组内各字的节奏交叉,它兼有西皮与二黄的结构特点。从其上下句落音(上句落2 、下句落1)、节奏和某些音程跳动的情况看,四平调与西皮腔类同;但从旋律及过门特点上看,四平调的行腔来多用自然七声的级进,曲调流畅平滑,各种调式综合使用极为灵活,又很象二黄。这些均和它的历史渊源和产生流行之地有密切关系,因此四平调可以说是一种兼有西皮和二黄两种性格的腔调。四平调板式只有原板、慢板两种,并用二黄同类板式的过门。胡琴定弦亦和二黄相同。四平调的特点在于句法变化比较复杂,因此常可以容纳不很规则的长短句子,可以是轻快飘逸、闲散叙事的,也可以是委婉缠绵、华丽多姿或苍凉愤切的等等。著名的唱段有《贵妃醉酒》中的“海岛冰轮初转腾”,《锁麟囊》中“怕流水年华春去缈”,《西厢记》中“先只说迎张郎娘把诺言来践”等。

高拨子源自于徽调中的拨子腔,于明末清初时,南来的西秦腔和当时安徽流行的昆弋腔等腔调融合演变而成。主要继承了梆子腔高亢激越的特点,但旋律情调则显得高亢中带有悲愤,激越中带有苍凉,和梆子腔有所不同,显然受了徽调中其它南方腔调的影响。许多剧种都有高拨子,京剧高拨子用大筒胡琴伴奏,定弦1、5,具有二黄反调的情调特征。其板式有导板、碰板、回龙、原板、散板、摇板、垛板等。尤其是垛板,节奏铿锵,旋律跳动结集,最后拉长腔,听来别有一番风味。著名的唱段有《徐策跑城》中的“忽听家院一声禀”,《杨门女将》中“风萧萧雾漫漫”,《野猪林》中“一路上无情棍实难再忍”等。

南梆子是梆子腔的南化,其结构特征以七、十字句三个词组首字为标志,为抑抑扬格。比西皮多一抑格,因而比西皮更接近梆子腔。南梆子有导板和原板,且只用于旦角与小生。南梆子旋律和情调与西皮相似,然而它更妩媚柔婉、明快秀丽,因而抒情性更强。胡琴用西皮定弦,过门除前奏的前半部分有其特征外,后半部分及小过门均和西皮相似。著名的唱段有《霸王别姬》中“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春闺梦》中“被纠缠陡想起婚时情景”,《望江亭》中“只说是杨衙内又来搅乱”等。

娃娃调本为娃娃生所唱,后亦用于其它行当,属西皮腔系,为快三眼板式,结构和西皮同类板式相同,唯调门较高,演唱音区也相应提高,曲调更为高亢激昂,有时也显得迂回华丽。老生、小生、老旦均可唱娃娃调,旦角有时反串小生亦唱娃娃调。著名唱段如老生《辕门斩子》杨延昭演唱的“见老娘施一礼躬身下拜”、小生《四郎探母 巡营》杨宗保演唱的“杨宗保在马上忙传将令”、旦角《铁弓缘》陈秀英演唱的“母女们走慌忙阳关路上”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