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归档
博文
(2007-11-18 21:30:31)

【说明:翦伯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其著作曾是当年我们读历史科学生的必读之物。但相较于与他同时代的其他著名历史学家,如范文澜、钱穆、稽文甫等等,翦伯赞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散文,其历史的深沉感和文字的流畅性及行文的语言美,难有匹敌者,也在在让人不可忘怀。什么叫做“大师”,读了他的书,你就知道了。下面转贴的翦伯赞这篇散文,就是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现在台湾岛上一些人,念念不忘当年日本“皇军”的恩泽,而排斥中华文化,理由之一就是当年这些被日军征召的台籍日本兵只会日语,不懂汉语,更别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将会作为附件转贴在后)。
事情果真是这样吗?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相信在事实面前,任何的强词夺理,都显得苍白无力。
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保存的一组照片,就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流放在热带丛林中的中国抗日将士》帖子里,曾经提过,太平洋战争结束日本投降之后,仅在澳大利亚新几内亚领地的新不列颠岛首府亚包,共进行了188场战犯审讯,共有390名被盟军战俘和当地民众指证的日军受到了审讯,其中266人被确认有罪。他们当中,84人被处以绞刑,3人被处以枪决,其余的,则分别处以数年至十几年不等的监禁。实际上,在这些被指证犯有战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上海的西方盟国侨民,也就成了日本的敌国侨民。从1943年起,日本陆续在沿运河一线,设置了若干集中营,专事关押盟国侨民及其家属。上海浦东就有这样一座侨民集中营。
浦东盟国侨民集中营是男营,关押有1000多盟国侨民。这个营地是利用原英美烟草公司的仓库而改建的,地方拥挤,卫生条件恶劣,战俘们在此度过了二年多的时间。
澳洲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西方美国正式与日本宣战。这一来,就苦了那些仍留在中国的西方侨民了(主要是在上海的公共租界),作为日本的敌国的子民,在日本于中国的占领区里,自然不能轻易将这些人放过。就这样,他们转眼之间,成了日本人的阶下囚。
于是,在中国,除了专设有关押中国战俘和盟军战俘的集中营之外,还有许多关押西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前面的一篇贴子,披露了二战结束时,布干维尔岛上一队79人中国俘虏被解救出来,进入澳大利亚军营的事(详见: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布干维尔岛的华人俘虏),那么,相带地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个当时只有不到十万人口的岛上,当时甚或之前是否就有华人居住呢?
这个问题,也许该岛上的老一辈的华人可以回答。从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一些资料来看,即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布干维尔岛是西南太平洋上所罗门群岛中的最大岛屿,位于南纬6°、东经155°,略呈西北-东南走向。全岛狭长,南北长120公里,东西宽64-96公里,面积约为1万平方公里。连同岛西北端的布卡岛在内,人口约12.9万(1980),主要为美拉尼西亚人。布干维尔岛于1898年沦为德国属地,成为德属新几内亚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转为澳大利亚的委任统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新的生活,新的开始
亚包在战时几乎全城为战火所毁,这些华人从集中营出来后,重建家园就是他们的最大任务。下面的几张照片,就是反映他们的新的生活。
B.Chan(陈文辉)先生和他的太太(温进秋)及女儿。拍摄于1945年11月4日。陈先生于战前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Wesley中学读了四年书,回到新不列颠岛,正好碰上了被日军羁押的三年时间。现在,澳大利亚新几内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庆祝国庆34周年
新不列颠岛的华人侨民在太平洋战争结束、日本投降后,于9月中才获得解放,迅即迎来了中华民国的第34周年国庆。在国庆日的当天,这些华人侨民除了参加在亚包的中国战俘集中营的国庆阅兵和庆典活动之外,全体华人也在他们自己的集中营所在地Ratongor,举行盛大的国庆活动。这是作为战胜国的侨民,在新不列颠岛战后举办的第一个庆祝祖国国庆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更多的物资供应
自1945年9月13日澳军的救援小分队首次进入Ratongor的华人侨民集中营,了解到战时被羁押的华人侨民所遭遇的困难之后,占领和驻守新不列颠岛的澳军,此后又多次运送物资前来集中营,以舒缓其困境,协助其尽快回到正常生活之中。
下面是几张反映澳军接济在集中营的华人侨民的照片。
1945年9月18日,澳军和红十字会再次开着从日本人手中缴获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1]
[162]
[163]
[164]
[16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