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归档
博文


凋零的“郁金香”-澳洲部队在中国(续一)
“郁金香部队”进入中国云南后,沿滇缅路继续前行,经云贵高原的崎岖山路,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一路上也是备尝艰辛,费时费日。
下面的照片,是该部队在滇缅路及云贵高原上的情景:
滇缅公路所要经过的滇缅边境的崇山峻岭。
滇缅路云南段的北部山区中的砌石小路。
这是郁金香部队经过荒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凋零的“郁金香”-澳洲部队在中国
中国的抗日战争虽然说是以中国本身的劣势装备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也得到了许多的外国援助,尤其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以及后来的太平洋战争时期),中国成为了盟军的一分子,得到了盟国的大力支持。这对于中国能坚持八年抗战,取得胜利,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 目前,人们一般都认为,抗战的前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敌乎?友乎?”是1934年秋蒋介石所发表的一篇文章的题目,以阐述中日间的关系。实际上,这里借用这个题目的名字,也可以看看澳洲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不过,这里不准备议论和探讨这个问题,而是期望通过图片来反映这个问题。而由这些图片所涉及的中国与澳洲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是留待看客去评判吧。 这里所涉及的有关澳洲大兵与中国相关的照片,主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之省,洋教进入广西之初,也多选择这些多民族聚居之地,而采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之术,以达其教化牧民之目的。美国玛丽诺传教会于1920年代进入广西后,对广西的风土人情多有记录,尤其是用他们手中的照相机。下面是天主教传教士拍摄的有关广西丧葬的记录。原照片无日期,无地点。但从照片中城市的繁华程度来看,似应为1930年代的梧州或桂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7-11 06:53:02)

十六年元旦南昌会议,决定规复长江下游计画,以李宗仁、程潜分别为江左、江右军总指挥,白健生以东路前敌总指挥率第一军出衢州,取杭州,我属江左军,因陈调元已于三月四日投诚,经武穴、黄梅撤归安庆,与我之进兵路线相同。为避免误会,俟陈军过后,始领军经合肥取蚌埠。陈为我在武昌陆军中学之地理老师,其归降亦为唐生智、程潜及我三人保证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昨天下午在家,忽有人扣门,谓在山东济南遇有我一同学,托带一书相赠,一时间竟有点儿患迷糊:当年大学和研究生时期的同学虽来自五湖四海,但独缺来自山东者!难道有什么当年同学/学长转战到鲁省任教或高就?待接过书一看便明白了,此高伟浓兄所赠也。盖因来客亦本埠相识,前不久于济南聚会时正巧与高兄相遇,相谈之下,知来客与本人相熟,故转托带赠一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再续几张瑶族照片
人们说,照片记录历史,也再现历史,它甚至比文字等其它手段都高明,更直观。斯言极是。
或许现在的瑶学研究已对瑶族的风俗习惯有了很深入的研究,可是,在距今70-80年前,将其服饰、生活等情景直观地记录下来的,首属还应是照片。正如当年循道会传教士在云南石门坎拍摄的苗族系列照片一样,这些照片向我们再现了那个时期瑶族的服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广西瑶族众多,分布亦广,为中国瑶族人口最为集中、人数也最多之省份,人口已达百万,占中国全部瑶族人口的60%以上。因此,早在民国时期,大瑶山的瑶族大头人李荣保,就被桂系封为“瑶王”,可见其势力之大。
在美国的天主教玛丽诺外方传教会(美国天主教传教会)于1920年代进入广西,以梧州为基地进行传教之后,大瑶山的瑶民就成了其传教的主要对象之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各色人等
传教士镜头下的桂林各色人等,总体说来,精神面貌还不错。这些人是桂系动员的基础。从这些日常人的精神面貌,可以看出广西人的总体精神面貌。
1933年,桂林的一群皈依天主的男性信徒。以儿童和老年人居多。
1945年,桂林,一群官员。
1945年,桂林。这些男孩可能是儿童教养院的,其中一个穿有学生制服。
1947年,全州。这显然是天主教办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现在,这些山水美景照片,随处可见,可是,在民国时期,这些景观是否一样呢?也许,美国传教士的这些照片,可以让我们看到,距今60-70年前桂林山水风景的样貌。
1933年,桂林附近的一处山水田园牧歌式的景观。照片是从另一座山上拍摄的,山脚下有一处村庄。
同上。从另一角度拍摄。
1933年,又一处山水田园画。
1933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1]
[162]
[163]
[164]
[16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