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归档
博文

由40多人组成的英国援华204使命特遣队澳洲分遣队(郁金香部队),在于1942年1月25日从缅甸开赴前往中国之前,曾在缅甸的突击训练学校集中培训达半年之久。尽管后来这支部队在中国毫无建树,乘兴而去,铩羽而归,与中国友军的关系也很不融洽,还有人因水土不服而客死中华大地,但其精神还是可嘉的——毕竟他们曾与中国抗日军队(中国第一突击总队第5突击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澳大利亚在中国的“郁金香部队”之档案资料,还可以在英国的档案馆里找到,主要因为当时的204特遣队就是由英军发起、并以英军为主的。 下面是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图书馆所藏之与英军204特遣队有关的军官之个挡: 1、贾克斯上校个档JACOBS-LARKCOM,ColEricHerbertLarkcom(1895-1982) 贾克斯上校二战时曾任英军援华204特遣队副指挥官,他的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说明:下面是澳人所修二战史中有关澳洲“郁金香部队”在华期间的历史。所记录的情况与李默庵将军的记录可相对照[见:敌乎?友乎?-镜像中的澳洲大兵与中国:抗战时期(之五)],也印证了李将军的说法:这支部队在华期间毫无建树。资料来源:LionelWigmore,OfficialHistories–SecondWorldWar,VolumeIV–TheJapaneseThrust(1stedition,AustralianWarMemorial,1957)】 AUSTRALIANSINMISSI[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有关二战时中国军队战俘在巴新的档案资料有关太平洋战争期间关押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拉包尔(亚包)的中国军队战俘的资料,在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里,可以找到一些。前面提到的有关亚包中国军队战争公墓的死歿者档案,就是其中的一种。下面披露的,是与中国战俘相关的档案资料的线索。需要说明一下,这些资料卷帖繁多,有些看似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关于亚包中国军人公墓的档案记录
实际上,在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里,还是有中国军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亚包军人公墓的档案记录。这是1946年修建亚包中国军人公墓时的原始记录,档案编号为A8234,其档案名称是:“亚包战时军人公墓:中国军队”(RabaulWarCemetery,Chinesetroops)。这份档案记录主要是在亚包死歿的中国战俘人员埋葬在中国军人公墓的登记表格。包括如下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说明:在前面贴出的有关传教士对广西社会风情的记录之照片,均来自玛利诺外方传教会。鉴于该修会在民国时期与广西和广东的密切关系,有必要将其在华(主要是两广)的传教活动作一简略的介绍,这样可以有助于对那些照片产生的年代和背景有一大致的了解。】
美国玛利诺传教会(Maryknoll)与广西
会名来历美国天主教外方传教会(CatholicForeignMissionSocietyofAmer[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澳洲国家档案馆有关郁金香部队的档案记录 关于英澳204使命特遣队(即“郁金香部队”)的史料,目前能看到的不多。诚然,最能说明问题的,当首推原始档案材料。就现在所能接触到的已披露出来的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主要有如下四份,与这支部队有关。兹将其列于下面,供有心者参考。 1、[OfficialHistory,1939-45War:RecordsofGavinLong,GeneralEditor:]WorkingFilesandA[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亚包(Rabaul)盟军阵亡军人公墓前面我们提到,原先在亚包设立的中国军人公墓,现已荡然无存;Erwin君提供的几幅照片中有关中国军人的墓碑,也已破旧不堪,字迹难以辨认。这种种事情,让我们中华民族的后人,深为感慨;也为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历届中国政府在此事上的不作为,感到羞愧。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在亚包,盟军在此地修建的阵亡军人公墓,一直都被维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再访张荣煦先生网友Erwin不久前来函询问有关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的中国战俘资料发掘的进展情况,真是不好意思,一直未能抽出时间来。一来是因5月初之前都在全力以赴地编辑宫颈癌疫苗发明者周健博士纪念文集;二来是刚刚完成前一个任务,又碰上中国四川大地震,此间整个华人社区都在为此奔忙。期间虽也见到过张荣煦先生,但他以近八十岁高龄,也积极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6-05 02:25:25)



两粤游弋少年狂
半生征战客异乡
漂流甲子终无悔
一世英名傲上苍生于忧患,少年从戎,激战蒋帮,反抗共军,气势如虹,激情四射;青壮年时,先击越盟,后战法军,再打越共,惊涛骇浪,九死一生;及至壮年,投奔怒海,辗转颠沛,定居澳洲。古稀之年,儿女渐成。长女出嫁,精神如旧。有感于此,特予记之。
【以前曾贴有一文《贺新郎-和雷翁布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41]
[142]
[143]
[144]
[14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