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是个体对群体的归属的需要,也是人最方便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逃避孤独的办法。由于独孤是人类最为畏惧的生存状态,所以“认同”几乎成为了很多人的生存的“必需品”。出于这个认同心理,很多人可以作出不可思议的事,从热情到仇恨,从暴力到仇杀。这就是为什么在和平时期总是普遍存在着偏见,战争时期总能大规模地发生大屠杀的原因。
认同心理是[
阅读全文]
教育本身绝不会造就思想,经验本身也不会给人带来智慧。
Educationalonedoesnotmakepeoplemoreintelligent,experienceitselfdoesnotbringuswisdom.[
阅读全文]
经验永远是有限的。经验本身不导致智慧。导致智慧的,是一种超越经验的能力,即-或者能在坎坷的经历中不放弃希望从而战胜苦难,或者在平谈的日常生活中体会出非凡从而超越平庸。
所以,既然后天经验本身不导致智慧,那么这个超越后天经验的能力就一定是天赋的。[
阅读全文]
在很多中国人的为人处世哲学中,只有仰视和俯视两种态度。所以,当你平视他们时,他们不是以为你在仰视他们,从而俯视你,就是以为你在俯视他们,从而仰视你。这样导致了很多以平等为原则的人也不得不对这些人采取俯视的态度,高呼“我被逼着做了我不愿意做的人!”[
阅读全文]
苦难并不是智慧的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但智慧的头脑却懂得如何从苦难中吸取它所需要的营养。[
阅读全文]
大凡从小被父母虐待过的人都有一番难言的心理历程,有的能超越,有的却不能。在此我想从受害者的角度,把受害者普遍具备的心态和如何超越的方法做个简单的分析。1。怨天尤人阅读全文]
当人们无法理解一些很简单的事实的时候,不是因为这些事实没有被语言表述清楚,或者这些事实太复杂,而是因为人们的偏见阻碍了他们的最基本理解能力。
[
阅读全文]
对很多人来说,所谓的“成熟”,就是人的理解力逐渐被成见,而不是被客观事实所左右。
[
阅读全文]
父母对儿女的责任(权力)究竟有多大–从一个逻辑问题的争论想到的前不久在文学城上和一位网友无休无止地争论了一个看似无聊的“语法逻辑”问题,引起了我对养育儿女的更深的思考。起因是我写的一篇短文:“也说‘把孩子培养成普通人’”。在原文中,我的第一段是这样的:“虎妈”“狼爸”还没有折腾完,已经有人若有所思,或者说“恍然大悟”地说道要“把孩[
阅读全文]
“人们总是把善良的美称加在一切弱者头上,殊不知有些弱者之所以显得善良,仅仅是因为他们暂时没有作恶的条件。”---胡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