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最令我神往心驰的地方,那就是旧金山(英语SanFrancisco圣弗朗西斯科),而导致了我对这个城市的如此神往的,则是一首我百听不厌的美国流行歌曲“圣弗朗西斯科”:“如果你来到旧金山,请在头上戴上花环;如果你来到旧金山,会遇到和蔼可亲的人;如果在夏天来到旧金山,你将邂逅一个爱的聚会,街角巷口,到处都将是头带鲜花的人。。。”
阅读全文]
作者前言:此文是我以前的一篇“贫穷是一回事,不诚实是另一回事”,基本没做任何修改。因其明显的文化对比主题现将其列入“美国逸事”系列。
道德,在任何一个文化中都存在,都是一个民族凝聚的中心。西方社会基本上是以基督教的道德观在起作用,而在中国是以儒家为中心的道德体系在起作用。虽然体系不一样,但有些基本的道德观是具有国际性的,比如说诚实[
阅读全文]
友谊是一种能共享彼此的相同之处,同时能接受彼此的不同的一种人际关系。损害友谊的,不是朋友分离的时间,空间,不是朋友的缺点,更不是彼此的观念不同,而是对朋友的主观评判(Judgement)。[
阅读全文]
“认同”是个体对群体的归属的需要,也是人最方便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逃避孤独的办法。由于独孤是人类最为畏惧的生存状态,所以“认同”几乎成为了很多人的生存的“必需品”。出于这个认同心理,很多人可以作出不可思议的事,从热情到仇恨,从暴力到仇杀。这就是为什么在和平时期总是普遍存在着偏见,战争时期总能大规模地发生大屠杀的原因。
认同心理是[
阅读全文]
教育本身绝不会造就思想,经验本身也不会给人带来智慧。
Educationalonedoesnotmakepeoplemoreintelligent,experienceitselfdoesnotbringuswisdom.[
阅读全文]
经验永远是有限的。经验本身不导致智慧。导致智慧的,是一种超越经验的能力,即-或者能在坎坷的经历中不放弃希望从而战胜苦难,或者在平谈的日常生活中体会出非凡从而超越平庸。
所以,既然后天经验本身不导致智慧,那么这个超越后天经验的能力就一定是天赋的。[
阅读全文]
在很多中国人的为人处世哲学中,只有仰视和俯视两种态度。所以,当你平视他们时,他们不是以为你在仰视他们,从而俯视你,就是以为你在俯视他们,从而仰视你。这样导致了很多以平等为原则的人也不得不对这些人采取俯视的态度,高呼“我被逼着做了我不愿意做的人!”[
阅读全文]
苦难并不是智慧的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但智慧的头脑却懂得如何从苦难中吸取它所需要的营养。[
阅读全文]
大凡从小被父母虐待过的人都有一番难言的心理历程,有的能超越,有的却不能。在此我想从受害者的角度,把受害者普遍具备的心态和如何超越的方法做个简单的分析。1。怨天尤人阅读全文]
当人们无法理解一些很简单的事实的时候,不是因为这些事实没有被语言表述清楚,或者这些事实太复杂,而是因为人们的偏见阻碍了他们的最基本理解能力。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