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生长在美术环境中,又接受了多年的美术专业教育,但我从来不知道,也更不了解关紫兰这个人。仿佛记得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当时也并没有引起注意。前不久在网上的对艺术的讨论中,有网友提到她,于是我在网上查询了一些她的画作,顿时为之倾倒。首先我对她的艺术的印象是“简练”,“大胆”和“不拘一格”(构图)。另外她在画中体现的自由更令我[
阅读全文]
中国文化最缺乏理性,这个说法早已近乎于共识(至少笔者同意这个观点)。那么,什么是理性呢?笔者自己曾经尝试着自己的答案,也零星地地读过一些哲学家们的解释,而最近在读了刘晓波的“论理性精神”之后,更有心扉洞开之感。这是一本近两万字左右的学术论文,逻辑严密,语言精练,读起来非常流畅。文章开篇就“理性”一词作出了他自己的定义:“。。。理[
阅读全文]
---试析两种在中国人中普遍存在的病态人格
云易
人的成长,大凡是从简单到复杂,从被动到自主的一个发展过程。童年,是一个人的全新生命的开始,所以儿童都自然地兴高采烈地接受这个世上的一切信息。童年也是人生最好奇的阶段-任何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都会对很多在成人看来毫无意义的现象和事物惊叹不已。所以有“儿童最热爱生命”的说法(这个说法[
阅读全文]
(个人心得,仅供参考)
很多人相信静坐的功用,原因是因为它能使人在静下来之后大脑得到休息,从而精力得到恢复。我完全相信这一点,并且我还认为,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静”而不在于“坐”。
前不久一个老友建议我看一个录像“灵相的真实”。这是一个佛教的关于静坐的综合报道。我看了后的感觉是,虽然后面的关于人体和宇宙的联系显得神秘化和宗教化,[
阅读全文]
(前几天写了一篇“几个健康常识误区”,受到不少鼓励。后来觉得还有很多心得,一篇还不够,于是我决定再继续写。再次强到,本人不是“专家”和医生,所有观点都仅供参考。)
“专家”主要是现代社会产物。古代也有专家,但没有这么多。现代社会由于分工越来越细,所以有了越来越多的铺天盖地的专家。一般人在人类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渐渐形成了对专家[
阅读全文]

秋赞
很早以前还在大陆的时候,我和朋友们去一个郊县的山中远足。那天阳光灿烂,山中静得只听得见鸟鸣。我躺在地上,伸手触摸着地面干燥的野草和灌木,贪婪地呼吸着纯净的空气,从中体会出一种在城市里感受不到的气息:秋的气息。后来,由于长期生活于城市中,秋天大都是多雨的和阴暗的,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似乎渐渐忘记了秋天的存在。来美国之后,我[
阅读全文]
前注:笔者不是专家,所有观点均来自于自己的经验和观察。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很讲究“常识”。年龄越大,知道的常识越多,而知道的常识越多,似乎就越显得智慧。然而我个人发现,常识往往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普世”和“正确”,其中往往有很多错误。
错误常识之一:吃素有益健康。
这个说法是来源于“科学”的研究。据“科学”研究[
阅读全文]
(在中文中“艺术”一词指包括绘画,音乐和诗歌电影等等一切艺术类别,而在英文的一般运用中则主要指视觉艺术,并且是指纯艺术风格的视觉艺术,如绘画和雕塑等。本文中“艺术”一词兼用这两者的习惯,在主要指视觉艺术的同时,也兼指其它一切包括在“纯艺术”范畴的艺术形式,如诗歌,音乐等等。) 1。艺术作品的双重价值:技术和艺术任何一件艺术品,[
阅读全文]
中国有句俗话:人怕出名猪怕壮。何以如此?因为一旦有人出头,所有的其它人都会迫不及待地把一切责任推在这个人肩上。一个人今天为好事出名,明天就会为坏事负责,从而遭殃。所以大多数中国人,最愿意作的就是无名小卒,这样虽然一辈子不出名,但也可以做事不负责任。这样的心态,导致在中国人中的一个普遍认识,中国承受过的一切人为灾难,都是某个暴君的错[
阅读全文]
曾经无数人抱怨中国人的精神文明,但总有无数乐观者安慰道:只要经济搞上去了,精神文明是自然而然的事。但现在中国在短短的不到半个世纪经济已经一跃成为名列前茅的经济大国,中国的精神文明如何呢?中国人是否开始有精神追求了?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中国人有钱之后,还有一个非常乐此不彼,永无尽头的“后物质主义追求”:“攀比”,或者“摆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