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试读过爱伦·坡的“莫格街谋杀案”,但因为其英文晦涩和节奏的缓慢而放弃。前不久又再架起试,准备一鼓作气把这部短短的经典悬念著作读完,然而读了几页后又打退堂鼓了。终于,这部被誉为历史上第一部侦探小说的作品,至今在我这个(自称的)悬念小说迷的头脑中仍然是个完美的“悬念”。不过,这次半途而废的阅读带给我一点意外的收获:除了知道怎么下英国[
阅读全文]

观察,往往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大多数人可能认为我们的观察都是可信的,亲眼看到的都一定是真实的,然而我却发现,人的观察经常是主观的,甚至是扭曲的和不符合事实的。这是因为,很多时候人是带着有色眼镜在看待现实。换句话说,就是人其实很多时候是在用自己的认识左右自己的观察,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或者只看到能够证实自己观点的那一部分现实。
举个[
阅读全文]
我们很多中国人认为西方父母对孩子太娇宠,其实很多西方父母有严厉的一面。看过根据美国著名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的生平改变的电影“奇迹创造者”(TheMiracleWorkers)的人,大概`忘不了这个细节,凯勒的私人老师沙利文刚来到凯勒家吃饭时(海伦当时才6岁),沙利文发现海伦不是自己坐着,而是一边围着饭桌转,一边用手抓别人的盘中食物。父母当即向沙利文解释[
阅读全文]
1。由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引发的思考
前不久读到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直觉思维是神圣的礼物,理性思维是它(直觉)的忠实的仆人,而我们现在却创造了一个社会-它给“仆人”以荣耀,却忘记了自己神圣的礼物。”("The
intuitivemindisasacredgiftandtherationalmindisafaithfulservant.We
havecreatedasocietythathonorstheservantandhasforgottenthe
gift.")
爱因斯坦这句话的意义[
阅读全文]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约是这个意思:由于自己一辈子没有被人当成人,所以自己也习惯了不把自己当成人。由此,一旦有人把自己当成人,自己便不自在起来,觉得非常的不妥,因为,别人怎么可能把我摆在一个和他们一个等级上呢?于是,一定要“涌泉相报”,把别人抬高到“神”的程度,以显示别人和自己的等级差距。
一句千古名言,无[
阅读全文]
都说天才是 1%的天分,99%的汗水,我说天才是1%的天分,99%的享受(注:这个1%的1,不是十进制的1,而是二进制的1,即1与0,“有”与“无”的1)。
说天才是1%的天分,99%的汗水,这是人才们(以及蠢才们)的“天才梦”(或者说"白日梦")。人才们以为,任何人,只要付出和天才们一样多的汗水,就能成就[
阅读全文]

“如果你想放声唱。。。”
-看美国电影“哈罗德和莫迪”
在看了“试试抓住我”(TryAndCatchMe,电视剧“哥伦布”Collumbo-一个系列长篇侦破连续剧的一集)之后,我就被老太婆演员露丝·戈尔丹(RuthGordan)的性格和演技所折服,再加上不久前有两位朋友强烈推荐她演的另一部影片“哈罗德和莫迪”(HaroldAndMaude),我终于抽时间看了这部影片。这是一部70年代的老电影[
阅读全文]
美国的种族歧视,向来是美国的“国情”之一,所以很多中国人,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的,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在大陆没有出过国的,也常常好奇地问:“在美国中国人受到歧视吗”。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个人的回答将不会是黑白分明的“是”或“不是”,因为,虽然总体说美国的制度非常平等,一般人的平等意识也大大高出中国人,但种族歧视在美国是确实存在的非常大[
阅读全文]
商品艺术:人性虚荣的最佳装饰品
---兼谈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堕落
还在80年代初,美院的学生中就流行起一个汉语词典里没有的词汇:“菜画”。“菜画”即商品画,专门为市场“制作”的“商品”,为别人搞的“创作”。这些画或者在题材上哗众取宠,或者技巧上故弄玄虚,总之,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吸引人的眼球。
对于以内容取胜的一类,画家主要在题材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