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萨凡纳的日子
(引:萨凡纳是我在美国移民生活的第一站。自费留学的日子紧张而艰辛,但那座小城之美,和那一段生活之丰富,却使我终生难忘。)
1。萨凡纳
记忆中的萨凡纳,潮湿而炎热。市区内街道纵横交错,街边风格各异的早期欧式建筑,宁人目不暇接。路边多是高大的橡树,树枝上挂满了纠缠不清的苔藓和藤蔓,在地上,墙上纷纷投下斑斓的树影[
阅读全文]
今天因一件小事激发了我的不太愉快的记忆:三年前我和我一个几十年的老朋友“闹崩”了,表面上的原因是她请我吃饭我去不了,没有给她面子。
在最近的多年中,我因长期的慢性健康问题,经常都承受一种气短,不能说话的症状(类似哮喘)。每当这个时候,我是自己的日常生活都难自理,更不可能出外参加社交活动了(所有这些活动都只会加剧症状)。所以每次如果[
阅读全文]
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最伟大的两个人物是海伦·凯勒和拿破仑·波拿巴”("ThetwogreatestcharactersofthenineteenthcenturyareHelenKellerandNapoleonBonaparte")。我个人会把这句话稍加修改:19和20世纪最伟大的两个人物是海伦·凯勒和安·沙利文。
自从刚开始知道海伦·凯勒的故事时,我就对她和她的老师的故事无限着迷。后来由于自己的生活经历的多变,很久我都没有时间顾及自己喜[
阅读全文]
在这几年的美术教育中,我观察到一个现象,那些对自己要求非常高的学生,往往也是那些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的学生。比如,这些(极少数)学生,对他人的缺点非常敏感,动辄嘲笑别人的过失。在课堂上,我有时候把某个学生的画举起来,让大家评论,这样的学生往往是首先发现这些画的缺点。似乎,只要有什么东西拿出来大家看,这些学生自然而然地觉得就是让大家挑[
阅读全文]
“在看到江尼之前,我从来不知道男人也可以如此美丽”“UntilIsawjohnnyIneverknewamancouldbesobeautiful”
---7827melody,fromYoutube
对我来说,认为每一个男人都应该像个“男人”,每一个女人都应该像个“女人”,似乎是和认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会武功,每一个美国人都应该是富翁一样,是一种以偏盖全的逻辑错误。事实上,现实总是比人为的规则复杂的多。现实中,[
阅读全文]
我个人不太理解很多人常常提到的“吃苦”精神,尤其是在提到艺术创作,甚至一些业余爱好的时候,比如绘画弹琴,种花养草等等。“辛苦”,或者说“吃苦”,在我看来,是指强迫自己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或者强迫自己做超出自己精力范围之内的事,从而导致一种“痛苦”感,而这种强迫性,痛苦感,均是和艺术以及业余爱好的目的大相径庭的。艺术是有感而发,业[
阅读全文]
“人们总是把善良的美称加在一切弱者头上。殊不知有些弱者之所以显得善良,仅仅是因为他们暂时没有做恶的条件”---胡平,《哲思手札》
最近在网上读到有关文革大屠杀的信息,很有几番感触。首先是这些大屠杀的受害者数量之多,迫害手段之残忍,决不次于南京大屠杀;其次,参与者之众,之“普通”,让人不寒而栗;最后,感触更深的,还是这样惨[
阅读全文]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
很久以前,还在大陆教书的时候,有朋友把巴黎或纽约的街头艺术家的照片给我看,开玩笑地说道:等你哪天出国了,你也许会和他们一样在街头卖艺。我回应道:那一定是到了我走头无路的时候。殊不知,在我来美国之后,这样的“走投无路”之日发生了两次,一次是在读书时,另一次是[
阅读全文]
最近在网上参与了一些讨论,读到有网友认为,中国文人中能接受意见的不太多,尤其男性。这个说法基本符合我的个人观察(中国男性,似乎总有一种做“爷们儿”的“高贵”感,必须要完美,写东西总是抱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态度)。然而我认为事实的另一面是,中国人中真正懂得如何给人提意见的也实在不多(again,尤其在男性中),所以提出来的意见,往[
阅读全文]
中国人做事说话,似乎最忌讳的就是“被他人笑话”了,所以凡事瞻前顾后,不敢言人之未言,做人之未做之事。殊不知,“他人就是地狱”,或者说,“他人是另一扇紧闭的门,即使用手敲,也敲不开”(Anotherperson:adooryoucan'tenter,evenbyknocking.*)。而那么多他人,那么多未知的“宇宙”,我们怎么可能知道其中藏了些什么内容?怎么可能知道他人真正如何看待我们的言行?怎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