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Y3】
今天,还有一整天在布达佩斯。下午五点十分的火车去维也纳。
今天的重头戏是去SZECHENYIBATHS泡温泉。准备沿着ANDRASSYAVE(安德拉什大道)一路逛过去,瞻仰英雄广场,看看城市公园;泡完温泉后坐地铁回旅馆拿行李去车站。
1)退房前再看一眼窗外风景–多瑙河对岸是GELLERT山,山顶上矗立着解放纪念碑。可惜这次没有时间去爬山。
2)出门先去伊丽莎白[
阅读全文]

周六去了海滩。一年一度的龙虾节。头天晚上才听同事们说起这个节,决定去赶赶热闹。
来纽约后,去海滩就是一抬腿的事。那么多次远远近近的渡假,更是看了不同的海边风景。年少时,对大海的向往,每次去看海的激动,都找不到了。
既然想到,就唠叨两句旧事。
第一次看见海,是在厦门。十九岁,和男朋友初次出远门。感谢父母的开明和支持,还特地给我买[
阅读全文]

【DAY1】
正如在《花絮之上篇》中提到,在法兰克福因让出机位而得到一点小横财,但损失了半天游玩时间。到达布达佩斯已经是傍晚六点多了。这DAY1就成了NIGHT1了。
布达佩斯机场的出租服务很可心。我给出租站小亭子里的工作人员递上酒店预订单,并说明我们付欧元。他输入地址,随即打出21欧的单子,上车交给司机就搞定了。
顺便提一下,很多朋友大概也知道[
阅读全文]

【我对纽约的热爱,会是一生一世的。这句话可能说过多次了,但是真心的。
多年前,从中西部小城坐了一夜灰狗,朦胧中睁开眼,看到晨光中的曼哈顿,我心里有莫名的感动和振奋。虽然来美国才一年,学业无继生活无着,但我觉得,我会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中找到自己。后来证明,我这么想是对的。
近年来,有个愿望就是细细地看看纽约,记录自己的感觉。我[
阅读全文]

最近工作很忙,在家却很慵懒,任凭长周末白白浪费,很内疚。
进了一次城,把大纽约的村子都逛了一遍(东村、西村、格林威治村)。游记改日再说,而且估计也不会有人看,NEWYORKER们应该是了如指掌,哪里要看我瞎唠叨;外地游客也不值得像我这样花时间细细留连。我就稍稍贴几张片片记录下吧。
1)艳阳下的华盛顿拱门。那天,拱门中央架着一架三角钢琴,有人[
阅读全文]

副标题:《板栗七豆和杂粮》
前几天看到网友好望角秀鞋子,鞋子美丽、文字风趣,更是我的高山流水知音–最爱BALLY(板栗)和TOD’S(桃子)。板栗这个名字实在有趣,抄过来!桃子更妙,但我还是沿用自己“七豆”的叫法吧,全盘抄袭,即使美眉不追究版权,我也要羞得逃到好望角去了。~~~
多年来,最爱是板栗。看看,我曾一口气败四双给自己做生日礼[
阅读全文]
每一次从中国返美,告别亲人,跨入机场的闸口,虽然依依不舍,但也隐隐有一份安心。
因为,我要回家了,回我自己的家。
很多时候,心里是矛盾的。一方面,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但却又常常梦中忆江南;一方面,每次看球赛时,当“星条旗永不落”的歌声响起,会下意识把右手放在胸前,但却又常常眷念着大洋另一边的故乡;一方面,每年都掐指算着回去[
阅读全文]

每当我把回中国探亲称作“回家”,总有老美朋友纠正我:那不是“回家”,是VISITYOURPARENTS’HOME。确实,我的家在这里,在美国。但那个故乡,那个原生的家,总是让我牵挂。
每年都回去,对那里的山山水水、吃喝玩乐早已没有想念。唯有的是和亲人、挚友相聚的那一份欣喜和盼望。
也许,真的是去国已久,也许,我本来就是个随遇而安之人,早已习惯了异域生活。[
阅读全文]

【维也纳的三宫六院】
维也纳–音乐和艺术之都。且不说历代文人骚客笔下的这座名城尽显华美和富贵,就是当今热爱旅行的各位朋友,也早就把她的方方面面写了个透。我都觉得没有下笔的必要了。
在维也纳的三天,把“三宫六院”都走马观花了一下。她们是(我自己瞎编排的):美泉宫、百乐宫、霍夫堡皇宫;圣斯蒂芬大教堂、Kaisergruft小教堂、姐妹花-KUNST和自然[
阅读全文]

【母亲节】
母亲节照例北上。
去年,居然赶上下雪。今年,倒是赶上春色盎然。
1)看看这柔柔嫩嫩的美丽小花。在那样一个天寒地冻的地方,尤为珍贵。
2)旅馆也换了一家从来没有住过的。床上放着小小的礼物,也是小小的温暖吧。
原先以为和以前一样,可以帮儿子把零碎搬回家,大件寄放在他朋友那里。不曾想,这是不可能的任务。儿子是过精致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