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条新闻。不过,这并非一件值得庆贺的新闻,而是令中国足球蒙羞的“飞踹女”事件。《米兰体育报》将大连女球迷杨晓华的这一飞踹定义为了“中国功夫”。从图片上来看,杨晓华充满张力的那一脚飞踹,确实很像中国功夫的招数。<br><br> 除了“飞踹女”事件,当年国奥队郜林等球员与英国女王巡游者队发生暴力冲突、北京奥运会上谭望嵩对比利时球员的飞踹,都令外国媒体惊叹。很多中国家长看到这些暴力场面,对于职业足球都会望而生畏,怎敢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踢球? <br><br> 导致无辜群众受伤 <br><br> 最近这几年发生在中超赛场的暴力事件,经常会导致一些无辜的球迷受伤。前天晚上发生在郑州的球迷骚乱事件,就有一位8岁小男孩手臂受伤,另有多位女青年被碎玻璃刮伤。8月14日申花客场对阵绿城的比赛,上海球迷租用的大巴车被损坏,一位上海球迷被砖块击中面部,送去医院缝合了17针。 <br><br> 球迷的过激行动还会影响社会和谐。每逢京津两队的赛事,当地警察都要投入大量的警力维持秩序,因为这两地球迷向来不睦。在这几年中超比赛中,一些河南球迷经常包租大巴车前往客场观看比赛。在通过一些高速公路收费站时,一些球迷直接冲破关卡,拒绝缴纳过路费,经常酿成纠纷。 <br><br> 影响中国足球公正 <br><br> 在中超的赛场上,每逢主裁判判罚主队犯规或者黄牌,往往就会导致“黑哨”的声讨。即使是主队队员确实存在犯规现象,一些球迷也照样不依不饶,认定裁判存在人格问题。 <br><br> 长此以往,往往会导致中国裁判纵容中国球员的犯规举动。到了国际赛场,这些被“宠”惯了的球员下脚没轻没重,经常做出带有暴力色彩的足球动作,因此频频被亚足联追加处罚。)
在中超河南建业输给江苏舜天后,河南球迷发生骚乱围攻俱乐部。
女球迷飞踹裁判。
中评社北京8月20日电/中国足球的水平在过去十年里原地踏步,足球流氓的杀伤力却在逐步升级。暴力的种子在中国足球联赛赛场生根发芽,蕴藏着极大的隐患。
对于那些在足球场上寻衅滋事、扰乱球场和公共秩序、危害社会安定的人,国外称之为“足球流氓”。以我这[
阅读全文]

图为蔡振华出席青奥会活动。
中评社北京8月21日电/崔大林被退休的消息刚刚传出,体育总局就在其继任者的选择工作上显示出至少在足球圈难有的高效率,体育总局副局长、前乒乓球世界冠军蔡振华将接替崔大林,成为分管足球的总局领导,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接替崔大林的蔡振华只是行政分管而已,不会兼任足协主席一职。
铁帅上马,最佳领导人选
阅读全文]

iPod警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iPod是在中国制造的,但它的成本是由5%的中国薪水、15%的美国专利费和40%的日本附加值构成的。
中评社香港8月21日电/法国《欧洲时报》8月21日载文《“全球老二”的虚与实》,文章说,眼下,备受海内外媒体热议的莫过于中国经济的全球地位。日本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在2010年第二季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
阅读全文]
发生利益碰撞,不意味发生战争,而是多方角力,地缘焦点在中国大陆200浬经济海域。<br><br> 中评社台北8月21日电/中央网路报消息,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大陆情势双周报1581期文章,谈中美竞合形势,内容如下: <br><br> (一)前言 <br><br> ● 中美大国竞合形势浮出枱面。由人权、经贸、金融到地缘战略利益。 <br> ● “中国崛起”不会平顺,必然与美国(既有大国)发生利益碰撞,不意味发生战争,而是多方角力,地缘焦点在中国大陆200浬经济海域。 <br> ● 就美国而言,在两个不同的战略方向(东北亚、东南亚),测试美国在该地区安全议题上的主导角色是否改变,作为今后与大陆战略竞合关系的参照。 <br> ● 就大陆而言,除关注美国与盟邦演习动向,更需了解“北约全球化”是否提前在亚洲实现,预防在东北亚形成美日韩的同盟力量,在东南亚形成多边安全机制稀释大陆双边协议影响力,避免出现新的冷战格局,打乱2020年战略机遇期。 <br> ● 大陆反应不至激化,近期演习限于近岸火力展示,检验性大于对抗性,与其说对外,不如说强己,解放军同时验证2008年新一代《军事训练和考核大纲》,并检验部队按纲施训与应急能力。 <br> ● 大陆不会头脑发热地挑战美国,而是找寻与美国战略利益竞合的相对位置,取得更多尊重,并在国际体系要求更多的发言权,而不是颠覆整个体系。 <br> <br> (二)西太平洋局势复杂化 <br><br> 美韩军演上月落幕,还有更多演习陆续展开。对大陆而言,目前最要紧的工作除关注后续的演习动向,还要进一步掌握美国连番演习所代表的战略意图,是否藉此强固其与东亚盟国关系,进而为“北约全球化”在亚太布局预作准备。美国宣称,本次演习针对朝鲜,北京姑且信之。问题是,这次演习若如美方所言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情况则非比寻常。 <br><br> 解放军事战略界早有警觉,认为美韩演习有多重目的,除象征性地威慑朝鲜,更有藉演习强固美日安保的意图,甚至可能把美、日、韩三方绑在一起,形成一股新的军事同盟力量。 <br><br> 包括大陆国防大学防务学院院长朱成虎等新一代解放军将领,对美国四年前提出“北约全球化”的思维可能在亚洲提前实现表示关切。“北约东扩”已成历史,“北约全球化”才是美国巩固其全球领导地位新的战略方向。天安舰事件提供美国一个绝佳机会,证明美国的“军事存在”不仅在朝鲜半岛有其强化之必要,在整个东亚都不可缺少。 <br><br> 解放军方的忧虑不仅于此,解放军一些中壮派将领认为,美国的战略打击重心逐渐前推至关岛至为明显,如六成战略核潜舰约30余艘准备部署在太平洋地区。最近有3艘改装为潜射巡弋飞弹的核子攻击潜舰先后进驻釜山与菲律宾等基地,演习不过是表象,美国真实的目的是为“围堵中国”布势。这些将领毫不掩饰地说,这种围堵尤过于冷战,甚至比冷战还要激进。 <br><br> 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国际军事分会会长罗援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说,美韩军演初期在日本海,后续对中国大陆周边地区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大陆当局对美国的围堵应提高警觉,目前美国对大陆形成“满月形”战略包围和三道封锁线(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夏威夷)的态势。<br><br> (三)中美战略互疑加深 <br><br> 就北京来看,美国对大陆的战略围堵是“结构性矛盾”,其本质在于对“中国崛起”的不信任,这不是短时间能够化解,只要美国不在敏感的主权和民族情结问题上挑战大陆,中方能忍则忍,之所以不能容忍美军在黄海演习,除安全考量,更重要是它挑战中华民族的自尊心。 <br><br> 不料,东北亚演习尚未结束,南海争议又起。7月底,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越南河内举行“东协区域论坛”(ARF)外长会议中发难,指出南海与美国国家利益攸关,当前维护南海航行自由既重要又有紧迫性,并主张南海问题应透过多边协商完成。大陆外长杨洁篪立即反驳,指出南海问题国际化只会使事情更糟,解决难度更大,而这类争议的最佳解决途径是争端当事国之间的直接双边谈判。他以罕见地口吻说,“亚洲在崛起,有了自己的尊严,亚洲国家能够平等相待,相互尊重,解决好彼此的关切。”中美双方在南海问题上的交锋,出现竞争性的趋向。 <br><br> 除了军方,中国大陆的文人也感到形势的复杂化。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认为,尽管年初中美关系的气氛稍见缓和,但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仍在激化。美韩军演所揭示的中美“战略互信”非但没有培育出来,反而是“战略互疑”日益加深。他判断,也许只有经过一场或几次重大较量之后,中美双方才能摸索出若干新的政策底线,建构一个更为稳定的战略竞合关系框架。 <br><br> 历史上凡任何一个崛起的强权,无不经过一番争斗。中国大陆战略界认为,中国大陆的崛起不可能平顺,与大国之间的碰撞早晚要发生,大陆要做好准备,美国已经在积极布阵,有一天大陆在海外建立军事基地,外界不要感到意外。 <br><br> 当然,大陆做的所谓的“准备”,并非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而是找寻与美国战略利益竞合的相对位置。大陆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认为,东北亚安全格局的主导权仍操控在美国手中,并未因美韩军演地点改在日本海而改变。因此,大陆在反对美国舰队进入黄海演习的问题上应谨慎行事,不要被盲目的情绪和民族主义的冲动所牵制。 <br> <br> (四)结语 <br><br> 就军事层面而言,如何准确判断今后一段期间解放军系列演习的意图至为重要。最近解放军事演习频繁,这只是开始,从8月起至年底,各种演习将进入跨区合练阶段。尤其,今年是解放军按新一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施训的第2年,演习的规模和强度都将逐次升高。 <br> <br> 美韩演习上月底结束,近日美国又在南海与越南举行军演,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也参加演习,为庆祝美越建交15周年。外界普遍认为,此举将进一步刺激大陆在南海与周边国家的主权争端。不过,最近解放军的演习并未出现“异常”举动,基本按纲施训,大陆官方媒体虽有一些针对性报导,但都是一种“政治表态”,而演习地区多以近岸或近海为主,要不然就是国土防空演练,采战略守势。 <br><br> 特殊的例子在今年3月中旬,北海舰队实施远航训练,从青岛到南沙,往返万里之遥,途中进行通讯和后勤等新的试验,目的是使舰队的远海机动训练常态化。迹象指明,大陆海军有“蓄势待发”之心,但应非与美军争锋,而是要求美国对其主权更多的尊重,包括美国军舰在中国大陆经济海域的“无害”航行。 <br><br> 按往例,解放军从年初到夏季,以各单位分练为主,八月进入合练阶段,今年7月起还出现多次“首次”演习,多以跨区机动演练为主,着重战备保障的测试,是军队建设的必然延伸,与其说对外,不如说是强己。 <br><br> 今年各种演习频繁的另一个主因是,2008年解放军颁布新一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今年进入第2年。去年8月之后,解放军几次大型跨区实兵演练轮番上阵,均具检验性质,估计今年8月以后亦复如此,演习的规模和强度将逐次升高。 <br><br> 解放军训练大纲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历经7次调整,内容参考当时国际形势和军事变革,2008年的版本出自胡锦涛主军时期,训练内容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主,整合难度胜于往年,在无实战条件下,解放军只能透过各种演习累积经验,加速其军事转型。据此,今年的演习格外重要。去年是新训大纲施训的第一年,多少有些尝试性质,今年不同,是要验证新训大纲,并掌握部队应用的能力与方法。)
“中国崛起”不会平顺,必然与美国(既有大国)发生利益碰撞,不意味发生战争,而是多方角力,地缘焦点在中国大陆200浬经济海域。
中评社台北8月21日电/中央网路报消息,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大陆情势双周报1581期文章,谈中美竞合形势,内容如下:
(一)前言
●中美大国竞合形势浮出枱面。由人权、经贸、金融到地缘战略利益。
●“中[
阅读全文]
从8月11日起,美国和越南这对曾经不共戴天的宿敌,开始在南海举行为期一周、规模“史无前例”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以“进一步促进美越军事交流,纪念美越关系正常化15周年”。虽然美国军方反覆强调军演是“非战斗性的”,但海内外媒体大多认为此一说法乃是外交辞令,BBC称,在南海主权争端日益紧张的今天,这样做无疑激怒了中国。舆论一致认为,美国利用越南牵制中国,而越南“挟美自重”,将来会有后悔的一天。 <br><br> 此外,8月10日,美国海军驱逐舰“约翰•麦凯恩”号抵达越南岘港市仙沙港,成为继“乔治•华盛顿”号航母8日访越以来第二艘引发国际媒体关注的访越美军军舰。值得一提的是,岘港在越战时期曾是美军军事基地,也是距离中国西沙群岛(越南称作帕拉塞尔群岛)最近的越南港口。由于此时正是南海问题持续升温之际,美越间军事频繁互动立即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br><br> 联合军事演习无疑是这次美军访越的重头戏,标志着双方关系进一步升级。众所周知,美国和越南在冷战期间进行过一场惨烈的战争,这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极大地改变了冷战的态势。1975年,越战正式结束。20年后,美国和越南才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显而易见的是,当两国关系正常化后,这场首次演习的政治意义远远超出了双边军事演习的范畴。<br><br> 之前美韩黄海军演的“火药味”尚未散去,美国“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就出现在南海,高调参与美越海军联合演习。对此,国际关系学院安全与战略研究专家张敏谦分析,美国此次高调在中国周边地区展示军力,与奥巴马上台后的战略调整有关;在小布什时期,美国将战略重点放在中东、阿富汗,而奥巴马政府则提出了“重返东南亚”,意图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力量存在并扩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越南成了美国媒体上的热门国家。“美国在东北亚继续支持韩日的同时,也在东南亚寻找新盟友,包括越南,”美国彭博新闻社题为“遏中国‘蓝水海军’美国拉拢东盟”的文章,直接提出将越南作为美国的新盟友。 <br><br> 可以这样认为,面对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的提升,美越两国互有需要,一拍即合。在美国“重返东南亚”的战略下,与中国在南海诸岛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的越南成了美国制衡中国的一枚战略棋子;而从越南方面来说,他们一直希望能够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引入外部力量压倒中国,如今事态正向着越南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此,韩国媒体讽刺地说,为了国家利益,即使是曾展开流血战争的敌对国家也可以毫不犹豫地再度携手。 <br><br> 据了解,越南在南海岛屿领土与能源开发权争夺上,与中国矛盾最大。1978年,越南正式声明对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1993年,越南占领南沙岛礁24个,守军600人;2002年,越南又占据27个岛礁,守军增至2020人,成为侵占中国南沙群岛最多的国家。未来在一些岛礁的领土争议和未来能源开采权上,越南只可能与中国更加针锋相对,因此,其与美国关系升温是必然趋势。 <br><br> 但实际上,美国大力拉拢的东南亚国家与其并非“铁板一块”,这个“如意算盘”未必能得偿所愿。8月9日,菲律宾外长罗慕洛明确表示,南海谈判不需要美国或其它任何第三方介入。马尼拉雅典耀大学教授林智聪认为,东盟国家在经贸上越来越依赖中国,因此不能一味刺激中国;菲外长的表态既是基于上述考虑,也是为了向国际社会表明,菲律宾不是美国的马前卒。而在东盟国家之中,菲律宾与美国的关系最为亲密,也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盟友。因此,菲律宾的表态无疑具有风向标意义,对东盟国家有示范效应。<br><br> 马来西亚媒体也刊文指出,华盛顿插手南海只会制造麻烦。舆论认为,种种迹象表明,对于美国在南海处处插手,东南亚国家已有所警惕,美国没有一意孤行的空间。 <br><br> 对于美国使劲拉拢与越南关系,法国《世界报》曾称,尽管美国和越南的敌对历史更久,仇恨更深,但美国对越南显得比对中国宽容得多。当年布什政府不顾国会反对,将越南从“迫害宗教自由”黑名单除名,并且在高科技出口领域对越南敞开大门。由于越南可以直接威胁到中国陆、海侧翼,因此美国才不惜在某些“原则问题”上装聋作哑。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文章曾称,美国两届政府对越南的殷勤,说到底是为了遏制中国,这“和当年发动越战的目的没什么两样”。 <br><br> 冷战时期打得不可开交的越南和美国,如今有可能发展成军事同盟,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但有海外媒体警告,在中美拥有众多共同利益的当下,尤其是两国经济层面的高度依赖,即使双方在战略上碰撞冲突,也不致影响两国关系大局。中国有个“火中取栗”的成语,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越南只不过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一颗棋子,可惜的是越南目前还没认清局势,恐其将来会为这样的决定付出代价。)
越南岘港挂出欢迎美军“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来访的标语。
中评社北京8月21日电(评论员 张迎春)从8月11日起,美国和越南这对曾经不共戴天的宿敌,开始在南海举行为期一周、规模“史无前例”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以“进一步促进美越军事交流,纪念美越关系正常化15周年”。虽然美国军方反覆强调军演是“非战斗性的”,但海内外媒体大多认为此一说法[
阅读全文]
在比赛吗?” <br><br> 其实,从邓华德执教中国队的轨迹可以看出不少端倪。执教国家队,邓华德先是抛出“爱国论”让球队披上了一层集体主义精神外衣,随后又将朱芳雨清除出队以强调球队的整体性,又让他在战术之外赢得了严谨治军的印象分。直到4连败后,球迷已经不难看出,邓华德用尽浑身解数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男篮。他甚至狼狈到只能将怒火转移到年轻球员、转移到媒体上,将输球责任归咎于热身赛本身。尽管信誓旦旦声称“已经找到了与对手对抗的方法”,但邓华德已经在这次北美拉练中褪下了最后的外衣。)
76比92再负波多黎各,男篮热身赛4连败!
中评社北京8月18日电/8月17日,距离下周六就将在土耳其打响的男篮世锦赛仅有11天的时间。要是没有此次北美拉练,中国篮协还在幻想中国队能够在没有姚明的情况下冲进前8,中国队球员还在憧憬首战希腊队时对前主帅尤纳斯摇动“复仇”的手指,中国球迷还在期待“易核心”的耸立和邓华德的点石成金……然而,在结束[
阅读全文]

中评社香港8月18日电/随着美国11月中期选举的逼近,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的侄子、前得克萨斯州州长杰布.布什的长子乔治.普雷斯科特.布什很快进入人们的视线。政治分析家认为,这个布什家族的第三代成员在不久后将有可能成为共和党中强有力的人物。一些人因此惊呼:美国正在陷入“王朝政治”。其实,在英国、法国、日本甚至菲律宾等国,政权越来越集中在少数[
阅读全文]
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引起美国媒体关注。美联社引述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正在改变全球商业、政治和军事平衡,预计中国将在十年之内超过美国。文章摘译如下: <br><br> 据周一发布的报告,日本在二季度的名义GDP为1.288万亿美元,中国则为1.335万亿美元。 <br><br> 国际货币基金预测,今年中国增长将高达10.5%。相比之下,周一的数据显示,日本4至6月国内生产总值折合年率增长0.4%,为三个季度以来最低增速,且远不及1至3月期间经修正的4.4%的年化增速。 <br><br> 经过30年的极度炽热的增长,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可望在十年之内超过美国。 <br><br> 日本的人均财富仍然远远比中国多得多,然而,这则消息更多的是证明了中国已经成为了正在改变全球商业、政治和军事平衡的力量。 <br> <br> 分析师已经在展望中国的总产出将在什么时候追上美国--世界银行等认为将不超过10年。 <br><br> “这意味着,世界将更加关注中国,特别是当大多数西方国家都陷入了债务问题的沼泽里。”上海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说。<br><br> “我们现在处在的点是,中国正超越美国成为消费增长的引擎,”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CLSA Asia-Pacific Markets)研究员吉尔(Amar Gill)说。 <br><br> 世界银行在6月预测说,中国的总产出最快可以在2020年赶上美国。美国去年的GDP是14.26万亿美元,将近中国的3倍。 <br><br> 人口比日本多出10倍中国,最终赶上其邻居是外界意料之中的事,但是,全球经济危机和日本经济发展迟缓,让这个时间点提前了许多年。 <br><br> 扳倒日本--此前超越了德国、法国和英国--是中国三十年惊人增长后另一项成就,仅在过去5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br><br> 中国去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并取代德国成为最大的出口国。 <br><br> 该国的国有企业已经成为主要的资源投资者,浇注数十亿美元到矿山和油田,由拉丁美洲到伊拉克都有。 <br><br> 中国对原材料和其他产品的需求,提振了从澳大利亚到韩国以至非洲的经济。她使用全球一半以上的铁矿石,以及超过40%的钢铁、铝和煤。<br><br> 在人道的层面,中国的崛起使亿万人民能够摆脱贫困,并将大批的学生和游客送到西方。从底特律汽车制造商到法国手袋生产商等等的西方企业,现在都专门为中国的客人设计产品。 <br><br> 尽管如此,中国的崛起造成了惹眼的矛盾。中国的贫富差距严重,精英阶层和贫穷大众之间已经出现一条巨大的鸿沟。中国目前有很多亿万富翁,但是其余13亿人民的平均收入却处在全球最低的行列。 <br><br> 相比之下,日本仍然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2009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为37800美元,而中国则仅为3600美元。美国的数字为42,240美元,他们的经济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 <br><br> 兴业银行鲁政委坦言,“中国的一线大城市看上去也许跟世界大城市没有两样,不过,社会福利若要赶上日本、美国或欧洲国家,则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正超越美国成为消费增长的引擎
中评社香港8月18日电(记者 苏楠编译报道)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引起美国媒体关注。美联社引述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正在改变全球商业、政治和军事平衡,预计中国将在十年之内超过美国。文章摘译如下:
据周一发布的报告,日本在二季度的名义GDP为1.288万亿美元,中国则为1.335万亿美元。
[
阅读全文]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高官、国会议员、军方人士齐声赞颂美越关系,“最”字成为关键词。而在庆祝美越建交15周年的讲话中,希拉里的赞誉更是达到顶点,称美越两国人民都具有辛勤工作的态度、务实精神、对开创新的未来的能力具有的基本信心,美准备建设两个伟大国家和两国伟大人民之间应有的永恒友谊。而在实际的外交动作中,包括军舰访问和演习等军事交流活动、在南海问题上为越南张目、进行核能合作协定谈判等,在言与行两方面拉拢越南。 <br><br> 这一切似曾相识,稍微关注一下国际时事就会发现,美国将几乎完全一样的程序还应用于亚洲另外一个国家身上,那就是印度。那么,在美国对华外交中,越南将会是一个小一号的印度吗? <br><br> 稍加考察印度、越南对外关系以及中印、中越关系的发展演变,就会发现,印度、越南还真有不少雷同的地方。 <br><br> 印度、越南与中国的国家关系都经历了曲折起伏甚至是冰火两重天的历程。在约60年的中印、中越关系发展历史中,二者都经历了友好到恶化,发生边界战争,最后逐渐实现关系正常化。如今,中印、中越关系虽都已正常化,但国家间的互信程度仍然较低,都或明或暗地把中国当作竞争对手或威胁。尤其是印度,政府高官明白声称“中国威胁”是其进行核试验的理由。<br><br> 印度和越南都与中国有领土争端。虽然中印边界争端是英国推行殖民政策的直接结果,但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在接收英国殖民统治者移交国家权力的同时,也继承了英国殖民者非法划定的中印边界线,以至酿成中印边界争端,至今仍在毗邻中国的地区加紧备战,以图永久占有中国领土。而越南则对几乎整个中国南海岛礁和海域提出了权利要求,在外交上积极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军事上也在大力购买海空武器,图谋以武力维护其在南海既得权利。 <br><br> 印度、越南与苏美关系也经历了大致类似的历程,而且冷战后期两国外交上都倒向苏联,与苏联结盟,配合苏联南北威慑包围中国的战略。印度刚刚独立时,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但与中国关系恶化后实际上同时与苏美发展关系,购买武器以图在中印边界争端中对付中国,后更是与苏联签订条约,与苏联一起战略包围中国,而且,与美国的关系也并未弄僵。越南在统一前进行抗美救国战争,被美国当作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统一后的越南则与苏联结盟,被纳入苏联的战略轨道。 <br><br>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印越关系不错,尤其是在都投入苏联集团后,双方军事交流较多,都曾经相互支持对方对中国的领土要求。冷战结束后,越南失去了苏联这个武器的供应源,连武器装备零部件都无法满足,而印度同样主要使用前苏联提供的武器,双方在这方面的合作加强。<br><br> 冷战结束后,两国与美国都有意发展双边关系,经过20世纪90年代双边关系的磨合期,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两国后,美印、美越关系都得到了加速发展。 <br><br> 或许正是因为印、越具有的这些相似性,考察美印、美越关系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的发展经过,可以发现,二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被美国当作牵制中国的棋子。 <br><br> 美国在中印、中越领土争端中对印越都持支持的立场,在民用核能利用方面美国对印越都持宽松的态度,军事、防务交流都是美印、美越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的这些行为都具有拉抬印、越国际地位,牵制中国的作用。 <br><br> 显然,在美国对华外交中,越南是另一个印度,但是小一号的印度,虽然越南无论在经济、军事实力方面与印度都不能相提并论,但南海地缘政治的重要性与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印、越外交政策、战略目标的差异,可能使美国在利用越南和南海问题牵制中国时更为便利。)
8月10日,美国海军“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抵达越南岘港进行访问,称是要庆祝美越建交15周年。
中评社北京8月18日电(评论员 郑泽民)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高官、国会议员、军方人士齐声赞颂美越关系,“最”字成为关键词。而在庆祝美越建交15周年的讲话中,希拉里的赞誉更是达到顶点,称美越两国人民都具有辛勤工作的态度、务实精神、对开创新的[
阅读全文]
等人在ECFA审查通过后,再度脱下上衣与外裤,说民进党保住他们的内裤。(中评社 黄筱筠摄)<br><br><img src=http://gbpic.chinareviewnews.com/upload/201008/17/101417972.JPG><br>不到5分钟,蔡丁贵等人赶紧穿上衣服。(中评社 黄筱筠摄)<br><br><img src=http://webpic.chinareviewnews.com/upload/201008/17/101417976.JPG><br>绿营女性支持者在外围把风,怕警察冲进来。(中评社 黄筱筠摄)<br><br><img src=http://gbpic.chinareviewnews.com/upload/201008/17/101417979.JPG><br>警察爬高录影搜证时,被绿营支持者咆啸。(中评社 黄筱筠摄)<br><br><img src=http://webpic.chinareviewnews.com/upload/201008/17/101417981.JPG><br>ECFA审查一通过,蔡丁贵就作势要脱衣服 、裤子。(中评社 黄筱筠摄)<br><br><img src=http://gbpic.chinareviewnews.com/upload/201008/17/101417983.JPG><br>绿营支持者与警察差一点要爆发冲突。(中评社 黄筱筠摄)<br><br><img src=http://webpic.chinareviewnews.com/upload/201008/17/101417985.JPG><br>蔡丁贵等人在ECFA审查时,一路盯着议场视讯掌握状况。(中评社 黄筱筠摄)<br><br> 中评社台北8月18日电(记者 黄筱筠)公投护台湾联盟总召蔡丁贵等人昨天下午扬言,民进党“立法院”党团若参与ECFA表决,将裸奔到“总统府”前。最后因为民进党在表决时退出,保住蔡丁贵等人的内裤,但他们在ECFA通过审查时,仍脱掉上衣与裤子,留下一条内裤,表达ECFA通过,台湾输光光。 <br><br> “立法院”晚上审查ECFA经过漫长的发言与逐条宣读,终于在10点半左右表决通过。蔡丁贵等人一整个晚上都盯着“立法院”议场状况,在确定ECFA表决通过后,蔡要求女性绿营支持者去外围把风,把警察围住。男生则再次脱掉上衣与裤子。这一次 ,蔡丁贵完全豁出去,没有再拿牌子遮住重点部位,但他们仍是5分钟就赶紧穿上衣服。 <br><br> 蔡丁贵在脱下上衣与裤子时还表示,感谢民进党帮他们留住内裤。警察也在一旁警告,但绿营支持者不满警察录影,爬高要扯下警察的摄影机,气氛一度紧张。最后在蔡丁贵制止下,支持者齐聚高唱歌曲,结束这次活动。 <br><br> 警察也表示,还好他们没有脱下内裤,不然就会要抓他们,很麻烦。<br>)
蔡丁贵(中)等人在ECFA审查通过后,再度脱下上衣与外裤,说民进党保住他们的内裤。(中评社黄筱筠摄)
不到5分钟,蔡丁贵等人赶紧穿上衣服。(中评社黄筱筠摄)
绿营女性支持者在外围把风,怕警察冲进来。(中评社黄筱筠摄)
警察爬高录影搜证时,被绿营支持者咆啸。(中评社黄筱筠摄)
ECFA审查一通过,蔡丁贵就作势要脱衣服、裤子。(中评社黄筱筠摄)
绿营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