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的观察感悟

饱经战患动乱,提笔写下生活感受。。。UH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2009-02-04 14:33:36)
他俩生了七个子女刘振墉我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上,曾发过一篇读者来信,标题是“中国早已人满为患”。我提出疑问,中国何止十三亿人,说不定是十四亿,甚至十五亿。现在我更加坚信,问得有道理。大年初七,应朋友之邀餐叙,饭桌上有位小学老师,在城郊的一所小学任教。据他说,有位家长,生了七个小孩,六女一男,最小的是男孩。大女儿已二十岁,早已打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1-22 00:50:51)


明智的胡老弟刘振墉不久前在安徽旅游,到了绩溪县的龙川。这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是个古村落。东西向的一条小溪,溪水还比较干净,有人在河上洗菜、淘米、汰衣服。民居沿小溪两岸面水而建,多数是平房,有的是两层楼,还有一段是骑楼(廊桥?)。当然少不了牌坊,这是皖南特色。这里虽然不及江南小镇的繁荣、秀丽,却显得特别的古朴安静,为我所喜爱
居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12-23 21:16:58)
从丹东到三八线
2008-12-23zhenyongliu@yahoo.com.cn
一、没有看到新义州
五三年的初夏,我们五六个机关兵,挤在一辆美式军用吉普上,天黑后过鸭绿江。天气阴沉、湿闷,还下着几滴小雨。江对面一片漆黑,丹东(安东)这边也只看到稀稀落落的几点星火。车轮缓慢地驶过大桥时,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心里总仍觉得茫然而沉重,真有“风潇萧兮易水寒”的感觉。
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8-10-27 06:34:52)

朝鲜战争感言(2008-10-05)半个多世纪前的抗美援朝战争,参与的人不是几千、几万,而是几百万人。当他们壮怀激烈地跨过鸭绿江时,是绝对的纯洁、忠诚与无私。其中几十万人献出了生命,更多的人贡献了青春。普通的人们,对战争的记忆会渐渐地淡出,而幸存者和牺牲者的亲属们内心的伤痛,却要长久而沉重得多。   现代战争要比普通人想象的更加残酷、更加惨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8-28 06:30:32)
中国早已人满为患[4812] (2008-08-28)每次从美国回去,初到上海,总感到一阵强烈的震撼:中国的人真多呀!到了中等城市和小城市,还是觉得到处都是人,公交车里、超市里、公园里,医院里,到处是人挤人,人碰人。  人多是因为生得多。多子女特别是多养儿子,是咱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我在家乡时,每逢春节,喜欢一家家走过去,欣赏人家的春联。记得有一家的上联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宁为太平犬,怕做乱世人刘振墉我从记事时起,家乡就一直处在战争环境中,筑据点,打据点,像木匠拉锯那样,你来我往。游击队暗杀维持会长,日伪军捕杀民兵等等,发生的这些血腥故事太多,我当时年龄尚小,记不很清楚。等到内战爆发前后,发生的事印象就十分深刻,终生难忘了。假如有人要写一篇关于中国基层民主选举的论文,我在《世界日报》上的一篇小文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七战七捷时,霍乱正流行刘振墉不久前看过一部电视片“七战七捷”,有些感想。七战七捷中的某个战役,打仗的地点距离我家约十多公里,好在当时战争水平不高,虽能听到北方影影约约的炮声,却未受到直接波及。不过本地也变得热闹起来,因为我家住在交通要道上,每天都有不少支前人员推着独轮车或扛着担架,从门前往北去,几天之后,又零零落落的有支前人员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7-30 16:30:09)
    同桌刘振墉我的同桌是个小和尚。一九四七年秋天,刚考进江苏省立如皋师范简师班时,我还是个没有发育的小男孩,或许加上营养不良,个头最矮,坐在紧靠讲台的第一排。我的同桌是城里一座寺庙里的小和尚,因为庙里办有小学,让他来读师范,将来可以回去教书。小和尚法名国净,着便服剃光头,但没有烫戒疤,一年里有大半年戴着顶帽子。大家都知道他是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7-09 07:59:43)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通奶与催奶  刘振墉  四十年前,我的第一个小孩诞生时,奶路不畅,请中医开汤药通奶。通奶和催奶,西医无能为力,此乃中医的强项。所请中医是我们的熟人、朋友,有较好的古文基础,读过不少中医典籍,为人做事严谨,决非庸医之流。  所开药方有七八味药,我现在只记得有通草和藕节两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6-27 23:29:31)
播种中华文化
日期:2008-06-27作者:刘振墉来源:新民晚报 
刘振墉
我的小外孙今年7岁,读小学二年级。虽然已上了一年中文学校,中文水平却是逐月退步,不但幼时背的唐诗忘得干干净净,口语也越来越结巴,平时很不情愿说中文了。
去年9月开学后不久,一天他放学回来说,新来了一位中文老师,是从中国来的。有一天放学我去学校,小外孙就拉我去见这位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6]
[27]
[28]
[29]
[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