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的观察感悟

饱经战患动乱,提笔写下生活感受。。。UH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2013-08-06 07:28:22)
我见到的支前民工《刘振墉》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August06,201306:00AM一九四六年的夏天,我还在读小学五年级,记不得这时内战有没有正式开打,当时国军的一个师从南通出发,向如皋、泰兴一线推进。这个师的师长名字特别好记,叫做王铁汉。新四军(当时还没有解放军这个名字)在粟裕的指挥下,连续打了七仗,这就是共产党经常宣传的所谓「七战七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07-17 04:23:50)
漫话私盐(上)《刘振墉》July16,201306:00AM昔日在民间,吃饭时如果觉得烧的菜太咸了,会说:「你打死了卖私盐的啦!」彼此会心一笑。说者和听者未必注意到,在这句玩笑话的背后,有着多么深厚而沉重的历史内涵,包含了多少的血和泪。食盐的国家垄断性经营,据说起自春秋时的齐国,至今已近三千年。汉昭帝时(公元前八十一年)曾召开盐铁会议,进行政策大辩论,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06-17 14:14:46)

稿费存折刘振墉June14,201301:25PM一九九五年,我初次来美国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有一天,吃过香喷喷、甜蜜蜜的烤山芋后,产生了许多联想,将当时的感想写下来,标题就是「烤山芋」,寄给了世界日报家园版,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投稿,结果被采用了,心情很是振奋。后来一次派对时,朋友带来了一盆鲥鱼,这才知道美国也产鲥鱼,而且味道不逊于长江鲥鱼。几天以后,自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3-06-11 08:51:24)
母亲的遗愿刘振墉二十年前,母亲以九十高龄去世。因为是突然消化道大出血,来不及做什么交待。母亲是文盲,在乡下过了大半辈子,直到晚年才到城里来养老。从平日的交谈中,我们知道她有两项愿望:一是要给她念几次经,放一场焰口;二是有几个亲戚老人要给点钱。所以我们就尽力按她的愿望去做。头七和断七是在和尚庙里做的佛事。头七是五个和尚,时间只用了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3-05-30 12:01:00)

王源吉鐵鍋《劉振墉》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May29,201306:00AM|1062次|0|2||上世紀的前半葉,中國興起過轟轟烈烈的國貨邉樱?綘I的民族工商業者,普遍的比較重視品質,講究招拧?o錫王源吉的鐵鍋,在我鄉(蘇中地區)就是響噹噹的名牌。舊時的爐灶有兩種:一是大灶,用磚壘砌,有煙囪通向室外者;二是鍋廂,陶質,形狀像缸,上大下小,側面開一個書本大小的缺口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05-14 10:50:33)
八八和佬佬《刘振墉》我是江苏中部靖江和如皋两县交界处的边界居民,界河两侧,语言和风俗有明显差异。如皋话属于江北方言,与北方话相近,靖江话则属于「吴语」系,由此在亲属称谓上也就有较大差异。如皋人称呼父亲为爹爹或「父」,喊母亲「娘」;称呼父亲的哥嫂为「大大」(dà)、「妈妈」(mà);父亲的姊姊叫姑妈,父亲的妹妹喊孃孃(niāng);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05-12 18:19:15)
白字先生刘振墉我遇到不认识的字,有时读半音,有时干脆跳过去。虽然学了、用了一辈子的汉字,不得不承认,到现在自己还是个“白字先生”。记得从前有人让我认三个字:鍚、荼、壸,我当然不假思索地读成锡茶壶,人家指出笔划的一横之差,应该念成鍚(yáng)、荼(tǚ)、壸(kǚn)。被别人笑了一阵,虽然心里并不服气,这三个字,除了荼(tǚ)字,另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05-02 20:12:05)
跑灘《劉振墉》
May02,201306:00AM世界日报《上下古今》著名詩人王安石有傳世名句「京口瓜洲一水間」,京口是現在的鎮江,瓜洲在揚州南數公里的長江邊的小鎮,鎮江與瓜洲隔江相望。詩人與詩都帶有浪漫主義色彩,你不能要求他們如照相似的反映現實世界。王詩人的「一水間」,說得何等輕鬆,其實是浩瀚長江,雖有時風平浪靜,但往往波濤洶湧,檣傾楫摧,所以在歷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04-03 19:43:44)
我的故乡(上)《刘振墉》April02,2013
在学生时期,我得过作文比赛第三名,试题就是《我的故乡》。一九四七年夏,我小学毕业,考入江苏省立如皋师范学校简师班。第一学年举行了一次全校作文比赛,分成高师(相当于高中)、简师与初中两大组。我丝毫想不到自己有可能得奖。我家在农村小集镇上,是头一回进县城。虽然七侠五义、隋唐说岳、西游封神等看过不少,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03-27 13:34:41)
六十年前的即墨县城六十年前,我第一次到山东的即墨。
即墨是个古老的城市,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很出名,著名的“火牛阵”故事就发生在此。而且距现代都市青岛只有六七十里,附近有胶济铁路上的成阳车站,交通还算方便。我原以为它应该相当繁荣,但亲目所见令人失望。街道全是低矮的平房,有的还是土坯房,开门营业的商店没几家。城里种着大片的麦子和蔬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