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撤军?:
  我国在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取得胜利后为什么会后撤20多公里,很多人不理解,甚至颇有微词,反毛者也利用这一点大肆攻击毛不顾民族大义。老实说我手头并没有足以解释这一令人惊讶的奇特现象的资料,以前我实际上对此也很不理解,但是认真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后,如下几个原因也许可以说明问题:
  1、给养困难。
  记得以前到四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第二阶段自卫反击战(11月16日至21日)
  面对印军的再次武装入侵,中央军委即令西藏、新疆边防部队继续分别在东段、西段反击入侵印军。东段,西藏军区前指指挥8个步兵团、3个炮兵团的兵力,向达旺河以南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反击;为强加东段东部地区作战的指挥,决定组成昌都地区分前指(即丁指),由军长丁盛、副军长韦统泰、军副政委钟池、政治部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加勒万河谷拔点及河尾滩防区作战。加勒万河谷地区,谷深沟窄,山高坡陡,悬崖绝壁,交能不便。印军以直升飞机空运补给。印军在此处构筑了工事、地堡,企图长期占领。新疆边防部队对其军情地形了如指掌。20日,我边防部队向该处南、北两侧的入侵印军据点实施反击。首先利用夜暗陷蔽接近凶军据点,尔后实施炮火急袭,随即一部从河谷北侧左翼插入印军前沿,向前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反击:
  这次反击作战,是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喀剌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地区进行的。该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烯少,交通不便。这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作战行动有严重的影响,作战的艰苦性是罕见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作战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自卫反击战(10月20日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尽管如此,周恩来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并为推动中印双方沿着和平谈判的道路走下去,他在离开新德里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书面讲话,指出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可以找到六个共同点或接近点。他建议把共同点或接近点肯定下来,以便于两国政府继结商谈。他提出的六点完全是对等的,没有任何一方强加于另一方的要求,但印方仍拒绝了中方这一建议。
  1960年6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印度当局在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政府的拒绝后,继续推行:前进政策“,使用武力片面政变业已形成的边界状况,并不断制造流血事件。
  在东段,印度派兵越过“麦线”,于1959年4月25日侵占了该线以北的朗久;4月28日侵占了塔马墩;8月13日侵占了兼则马尼(沙则),并在这些地区建立了哨所。接着,8月25日印军挑起朗久事件,向我驻朗久附近的工作队开枪射击,在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伪版本出版后,英印政府即下令把1929年的原版本大量销毁了。与此同时,英印政府在出版《西藏高原与周围国家的地图》中,第一次改变过去同中国主张的传统习惯边界线相同的画法,用“未经标定”的符号,画出了“麦克马洪线”。这样,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就炮制出来了。由此可见,“麦线”是非法的,失效的,但从此埋下了中印边境东段争端的祸根。
  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62年10月至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对入侵中国边境地区的印度军队的反击作战。中国伺印度接壤的边界线(传统习惯线)共约20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西段北起喀喇昆仑山口,南至西藏阿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的拉达克和印度喜马偕尔邦三地交界处;从这个交界处到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的交界处为中段;东段西起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原创】陈毅的黑手-揭开陈成为老总的画皮之三而1948年5月“陈毅被调离”这件事更是晦莫如深,很多人压根不知道豫东、济南、淮海战役期间,陈毅根本不在华野。而陈被调走的时候,老毛连催好几次才离开。从上到下,陈在三野的时间是很短的,到后来竟成了三野的标志,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吧。建国后,老毛开始批教条主义,粟也开始为历史上对陈的不恭付出了代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原创】陈毅的黑手-揭开陈成为老总的画皮之二豫东战役之后,粟裕以“军事观察家”名义,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评论该役胜利。由于粟裕只是提到华野部队而没有提到中野部队,当时在中野的陈毅大动肝火,说没有我们中野的配合,你们也打不了胜仗,实际上此事与中野的干系很小,就好象是辽沈战役同淮海战役关系那样的。到了粟裕指挥打打济南的时候,陈毅正在中野司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
[26]
[27]
[28]
[29]
[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