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语言都有一些禁忌的脏话,下流话。
骂人的语言到难于启齿的语言,是绅士淑女就尽量别总挂在口上。
有的单词可以回避,有的可以说得更委婉一些。在英语里“知名度”
最高的就是带“F”的语言:theF-word就是脏话,下流语Fuck等,
还有一个“S”语(如Shit等)。其实在英语里每个子母都有一些禁用,
少用或尽量避免用的单词。
在此谨列举若干提醒学英语的朋友[
阅读全文]
重庆仔儿、山城妹儿(兼论“中日不同习惯的细微区别(101)”
重庆人喜欢一个“儿”音:使用范围十分广,频率相当高。其实际语义相当于
日本人称呼某某人为“~君”一样,有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或至多是同辈人
称呼类似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除外,在职场上,日本人绝对不会称呼自己尊敬的长辈或上司为
“~~君”的。
换句话说在[
阅读全文]
少不入川,老不出川自古以来成都仰赖古人治理都江堰江水泛滥引水灌溉,滋润了1000万
亩良田(70亿平方米,方圆2-300里的人被泽惠,这里被称为天府之国,温柔之乡。好吃好喝好山好水,人们富足殷实,故而以盛产美女著称。少不入川:外地人一进入四川就有被同化,被淡化,被妖化,被腐化的危险:少年当胸怀大志,若早年入川将难免流连往返,乐而不思归,难免一生平淡,难以成就大事。当[
阅读全文]
中日之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的实例很多。
首先中日之间的可比性很多,因为都是黄皮肤的亚洲人,
中日历史源远流长,
使用同样的汉字,都是受中国古代历史和儒教的影响。
然而相隔东海南海日本海日本成为太平洋上最大岛国和中国相比
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在中国男人和女人都一样,根据地方不同、民族不同有丑有美,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在中国[
阅读全文]
日本著名高尔夫球员中部银次郎的高尔夫10大金玉良言(珠玑灵言)
1.别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反应太敏感
有人打入树林里的球撞上树干被弹回球道正中央;有人开心的一击球又远又直,
走近一看球落在别人打球痕迹窝里。有人漂亮地将球打到果岭正中间却因惯力,
球滚进了果岭边上沙坑里而且是有个大大地“荷包蛋”。球象“眼珠”一样埋在
沙坑里[
阅读全文]
俗话说从一个人打球的球品可以看出该人的人品。
打高尔夫球的风格,可以看出打球者的性格。
从其打球的姿势可以看出你一生的韵事。
人在高尔夫球场可以联想他的职场,酒场,情场......。
今欲告诉你的是高尔夫场与预想和目睹之官场:
挥杆如甩金箍棒,此人上班在工商!
挥杆如泼撒地水,此人肯定在建委!
打球如同刨地瓜,领导必[
阅读全文]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泰国人是“鸟的传人”。
泰国的国鸟:火背鹇。
和中国人心目中神话的龙一样,泰国人心目中有一种神话般的鸟,
这鸟就像吃虫子一样可以随意抓龙吃龙。
在他们眼中,泰国人比中国人强大厉害多了。
龙是无所不能可以兴风作浪,然而在硕大无朋的巨鸟之下就像
一条蜈蚣虫似的乖乖地被鸟征服。
泰国人平静的表情,与人为善的行径所[
阅读全文]

高尔夫的新记录
高尔夫球员最年少的世界比赛冠军的年龄正在被更新。不到10年前的泰格·伍兹还不到16岁就拿到大比赛的冠军,
后来在日本的石川辽还是初中生就拿下冠军成为最年少的冠军,上个月,另一名日籍小将在美国取得冠军又打破了最年少的记录。
前几天年仅14岁的华裔少年吉姆·刘,成为了美国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他打破[
阅读全文]

高尔夫之旅被认为是拿钱找罪受,烧钱之旅。
“彼国遥遥,彼地迢迢。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国遥遥,风雨肆虐,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国遥遥,林克斯危。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
阅读全文]
”的人(直言不讳,直来直去)很少。<br>日本人信奉“沉默是金”,“雄辩是银”的教条。<br>就象日本独特的文学“俳句”那样将许多思想,季节语言,风光人情都浓缩在<br>5,7,5的几个音节里,只言片语地让人去“借题发挥”,读者可以驰骋在想像的<br>空间,理解其中作者的幽邃深意。<br>当然也有一些日本人喜欢大吹大擂,天南海北地“侃大山”。<br>日本人管这种滔滔不绝、喋喋不休地说话行为叫“卷立”(Makushitateru)。<br>与汉语要将舌头都要卷立起来一样的意思不同。<br>中国古人喜欢辩论,古来有“三寸不烂之舌”的说法,就是因为有悠久的历史<br>传统和文化的承传,先人们可以引经据典,可以将红的说成黑的,将白色说成红<br>色。将一件事情说得“天花乱坠”。<br>前些日子,一位澳洲教授对日本人的性格作了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总结:<br>1,具有强烈的群体性,习惯于听从命令<br>2,个人关系之间令人不可思议地诚实<br>3,日本人是完美主义者,他们痴迷于秩序<br>4,喜欢手工劳作<br>5,集体合作意识强,偏好家族式管理<br>6,对外来事物、思想持开放态度,对外来人却持排斥态度<br>7,意识形态薄弱<br>8,情绪化,尚武<br>9,外交、经济政策缺乏战略思考<br>10,理性主义缺失,缺乏真正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br>11,中央政府力量弱小,派别之争明显<br>12,道德伦理的基础是重视羞耻,而非重视罪恶<br>13,不喜欢法律条文<br>14,偏好特殊性,不爱普遍性<br><br>这次去了同样是岛国的英伦一游,感触颇深。<br>英国日本同样有岛国的“劣根性”就是:排外,两个国家都经历国对外侵掠<br>和殖民主义的扩张。<br>但英国人和日本人比较,英国人和大陆人的性格更接近。因为在英国<br>跨过海峡就是欧洲大陆。再就是英国人被罗马人,安格鲁人撒克逊人<br>日尔曼人,统治的时间很长,民族也多,被大陆同化了。<br>而日本人就象那帕拉哥达斯文明一样,从大陆分离后实际上保持了自己独特<br>的“进化”过程。<br>据说在东京都内的一个“小笠原群岛”就这样离开大陆后实现了自我独立<br>进化而最近正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为“世界遗产保护单位”。<br><br>这次在英国每当去一个新的地方总要问路,日本人需要的是一个地图<br>一样的概念,而英国人最不得意的就是画图。<br>英国人说“从这里倒右手,穿两个红灯,再往左拐就到了”,听了这些<br>话中国人大抵能够有一个印象可以找到目的地。<br>而日本人听了过后完全没了主张,简直是“找不着北”,日本人赶快<br>拿出纸张和圆珠笔请英国人画个草图,我们经历了不下十次没有一个<br>英国人能够划出哪怕是一条直线或交叉线一样可以认为是地图一样<br>的东西。<br>要知道日本人不善言辞,也正是因为言词的不确定性,他们依赖语言<br>以外的东西来表达思想,所以日本人对于地图之类却有天生的得天独厚<br>擅长之处。<br>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派往各地的间谍组织都是画地图的<br>专家。他们画的地图比本地人的详图还精准。<br>据说最后在日本与各国联军打仗,日军阵地被捣毁之后人们不是急于<br>去争夺战利品,各国军队首先去寻找的就是日军的地图,那简直就是<br>无价之宝!<br>给我同行的日本人就是一个地图通,他决定要去一个新地方查看很多<br>资料,当然靠地图很准确地找出那条公路最近,最后以准确的时间到达<br>目的地。可怜的是自己一窍不通,通过这次强行“按图索骥”地找路<br>确实提高了自己对地图的认识。知道地图是多么不可或缺的东西!<br>在世界上日本民族可能是对地图利用最优秀的民族。<br>在这个日本岛国,所有街道,小巷建筑,只要你利用导航你都能被“领引”<br>而至。<br>在英国乘坐出租车,一个伦敦仔很熟悉伦敦,但总是拿上电话向“朋友”<br>问路。而且从来不带地图。明明去一个地点可以从一条路转到第二条路,<br>可他们却是走了一个点后又回来再转入第二条路。<br>是他们不识路还是不识地图还是出于想多赚钱而故意绕着路走?<br>只有司机知道,不,你也知道,我也知道。)
日本人善于地图,英国人止于大致方向
日本人含糊其词,英国人遇事先说是否
在英国人们交流很直接,首先是“Yes”,“No”很明显,清楚。
是与非在深入对话之前就直接说出来,至于对方如何判断那是对方的事情。
日本人经常说某些人∶“牙齿不穿衣服”。
意思就是直来直去,豪不掩饰,这似乎是一个缺点。
在这里可见日本人的性格和其他民族之区别之一就是说话[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