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鹜者。。。

其鸣无声,其飞不能高远,日沉浮於鸥鹭之间,而默以自容。
个人资料
博文
中广网北京12月27日消息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的经历,绝对不“平凡”:父亲惨死于绞刑架,两个弟弟死于谋杀,她与母亲都曾遭遇长时间的牢狱之灾,两度担任总理,又两次被解职,直至流亡他乡,有国难回……10月18日,贝-布托结束了8年的海外流亡生涯回到巴基斯坦,听到了数十万名支持者的欢呼声,也随之引起了爆炸声中上百人的惨死。贝-布托,这位从不向暴力和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先声明本人强烈谴责人类社会所发生过的一切暴力行为,因此对陷入“杀婴心结”而不能自拔者,深表同情,而且看到了,用逢基督徒就问“是否赞美。。。”的方法,并不能解开这个心结。
依本人看来,这个心结的病因有三:
1。缺乏科学的态度:历史上是否发生过让你念念不忘的杀婴事件?有证据吗?如果没有发生过,您的耿耿于怀就很不科学了吧?
2。缺乏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12-25 03:07:18)
老公赶在节前,结束了近一个月的越洋出差,回到我们身边。
家里张灯结彩,一片节日气象,孩子们像小燕子似地围着爹地叽叽喳喳,圣诞树下的音乐盒,叮叮当当地伴奏着。我把冬至那天包的羊肉馅儿水饺,煮好了,热气腾腾地摆在桌子上,这才让老公从孩子们的包围圈中,解脱出来。
老公一边吃饺子,一边对我说:“猜一猜,我送你什么?”老公没有赠送礼品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一,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家
  齐白石是一个艺术上的多面手,诗书画印无一不精,花鸟、山水、人物无一不能。齐白石绘画的名言是:“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还有一段话:“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画得太像,太像则匠;又不能画得不像,不像则妄。”齐白石主张,画与客观对象的关系,既不能画得太像,也不能画得太不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姐姐来电话告诉我,说舅舅主讲的”中国绘画作品欣赏"系列讲座,正在北京电视台播放.我在美国看不到这个节目.只好上网搜索了几篇文章,来表示我对舅舅工作的关注和敬佩。.
北京卫视名牌文化栏目《中华文明大讲堂》近日推出“中国绘画作品鉴赏”系列讲座,共分11讲,依照大致年代顺序介绍9位不同时期中国著名画家以及敦煌艺术赏析。
  这些画家包括唐伯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扬州八怪”,是清朝初年在扬州的一些勇于创新的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有明显的人道主义精神,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是郑板桥。郑板桥的作品,画的不过是竹子,但表现出了郑板桥的人道主义思想。郑板桥自己说,竹“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就像“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郑板桥画的竹,清瘦,竹根就紧紧地扎在石头里,那么坚定,一丝不动,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12-23 12:49:53)
近代词学师承论
【作者】欧明俊
【内容提要】
词学师承是具体而微的词学史。常州词派的师承是近代词学师承的主线,张惠言是“祖师”,周济是真正开宗立派者,张、周词学师承分两线发展,一线由谭献承继,同道有庄棫、叶衍兰,复传冯煦、徐珂、陈廷焯、叶恭绰等。一线由端木埰、王鹏运承继,复传况周颐、朱祖谋、文廷式、郑文焯,再传吴梅、龙榆生、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12-22 19:37:36)

  一,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之比较
  西方绘画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求真写实。其实,追求真实,不是西方艺术的特权。无论中国艺术,还是西方艺术,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都是追求真实的。
  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是一幅杰出的求真写实的艺术作品。
  顾闳中是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图画翰林院的画家。这幅画的主角是韩熙载,他是北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充满矛盾的苦瓜和尚——石涛
石涛与八大山人是同时代的人,他们都是明朝皇室的后裔,但是八大山人与石涛为什么有不同的情感?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了解石涛的一生。石涛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在石涛内心的矛盾,有许许多多,但是,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一个四大皆空的和尚与一个利欲熏心的画家之间的矛盾,一个前朝皇族的后裔与平步青云的希望的矛盾。四大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山人艺术赏析
  《中华文明大讲堂》之《中国绘画鉴赏》
  一,八大山人是与梵高齐名的中国艺术家
  八大山人,明末清初艺术家,真实的名字叫朱耷,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第十代孙。八大山人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就像梵高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地位是一样的。
  梵高与八大山人确实有许多共同点:
  第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31]
[32]
[33]
[34]
[3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