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06-12-30 10:13:08)

闲话新年----新年及历法变革
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和公元纪年法,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公历即阳历,又称格里历,是现行国际通行的历法,是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PopeGregoryXIII)在公元1582年改革儒略历制定的历法。儒略历亦称朱里安历(theJulianCalendar),是公元前46年罗马统治者儒略·凯撒(JuliusCaesar)在罗马帝国颁行的历法。儒略历实际上由亚力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6-12-30 10:00:38)

闲话新年----阳历新年的来历
新年是美国的一个法定节日。由于中国及世界大多数国家也使用阳历,中国人现在也过新年。因此,它不但是个美国节日,也是一个中国节日,而且还是个世界性的节日。每年一月一日是阳历新年,中国人现在叫元旦。元旦这个词叫得最响的时候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每到新年,《人民日报》都发表一篇“元旦社论”,成为全国广大革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作者简介:
帕慕克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艾坛巨擘。出生于伊斯坦布尔,曾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于2005年荣获德国书业和平奖,并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曾获得欧洲发现奖、美国外国小说独立奖、都柏林奖等等。其中,《我的名字叫红》获得了法国文学奖、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和都柏林文学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钱穆(1895—199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
  钱穆九岁入私塾,熟习中国的传统文献典籍。十三岁入常州府中学堂学习,1912年因家贫辍学,后自学。1913-1919年任小学教员。1923年后,曾在厦门、无锡、苏州等地任中学教员。1930年以后,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易江南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12-20 15:10:03)
  圣诞节,顾名思义即是圣人诞生的节日。这个圣人不是我们的孔圣人,而是两千年前生在罗马帝国犹太省伯利恒(现在属于以色列)的耶稣。尽管耶稣确切的诞生日至今不详,但他的诞辰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分水岭。以他的降临为界,年代被划分为公元前(B.C.即是Before Christ,其意是“在基督之前”)与公元后(A.D.即是拉丁文Anno[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12-13 14:04:54)

闲话圣诞节----“圣诞”是不是12月25日?
还是康德说得好,“科学有科学的领域,信仰有信仰的地盘”。甭管历史学家如何争论,作为基督教广大干部群众来说,耶稣基督的生日非同一般,是个应当大大庆祝的节日。既然要给耶稣过生日,首先就要明确耶稣基督是哪一天生的。这件事有点儿像确定党的生日一样。想当初,一部分热血青年组建中国共产党的时候,谁都没认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12-10 14:44:18)


闲话圣诞节----从圣诞误译看中西文化之别
最早将Christmas翻译成“圣诞节”的人已不可考。但译者显然是将耶稣当成中国式的圣人来对待的。由于中国文明发展较早,而且一度又是那么辉煌,中国人在习惯上对待外来宗教总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解释。自从汉武帝实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来,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文化一直占统治地位,形成了政治中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6-12-07 20:41:35)
闲话圣诞节----为圣诞节正名
“圣诞节”顾名思义是庆祝圣人诞生的节日,这个“圣”是大家都知道的耶稣基督,也有中译为“耶诞节”的,后者似乎更准确。“圣诞节”这个译法是不准确的。在中文里,圣人是指道德极高,仅次于神的人,或在某些领域有异乎常人的特殊本事的人。孟子说,“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按照孟子的说法,神比圣段位高,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这几天看到很多网友都在议论龙的问题,不乏言辞激烈的帖子。龙怎么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了?于是,在网上查了查,原来是因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吴友富教授就构建中国国家品牌形象的谈话引起的。据报道,这位吴先生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家形象构建”课题的学科带头人,这个课题还被列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也就是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整治前的明城墙遗址
修缮后的明城墙遗址公园。高铭摄B128
再现城门和城墙作者:佚名来源:京报网更新:2006-6-1220:24:29明城墙和永定门重新串起老北京的记忆
  老北京的城墙和城门见证了北京城昔日的历史,那城门下悠远的驼铃声、城墙边的鸽哨燕鸣深深印在老北京人的记忆深处。随着时光流逝,北京高楼大厦渐渐多了,北京的老城门城墙也在渐次消失。为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