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园

起步难,难于上青天!莫兴叹,初学有乐园!
博文
(2006-07-26 20:07:37)
江南讲记(全本)作者:江南雨发表时间:2005-05-2709:46:06 一、关于中国古典诗词提起古典诗词,有必要先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古典诗词。我以为,所谓中国古典诗词,是指汉语言所独有的一种有韵的最为含蓄凝练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之一。这个定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它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我们知道,一般意义上认为,文学体裁有四种,诗词、散文、小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07-26 14:01:13)


五绝–香港印象oneline君诗境冬永
2006/07/26过港匆匆客
汗莹五色瞳
不谙龙水路
却见百钞红---------------------------香港一游来源:oneline于06-07-2508:04:08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一个香港
感受日不落的余温,东方渐红
九龙在马可波罗的海港城市,血拼季
领导问着随从:这什么玩意啊?
时髦的女店员自收银台后高声:
不要动啊!
不怒自威在香港不管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近体诗-我的几点总结来源:东篱把酒香盈袖于06-07-2609:18:59诗歌与音韵密切相关。在古汉语中,文字的发音分为四声:平、上、去和入声。古人依照四声将文字发音分为平仄两类。平,包括上平和下平声;仄包括上、去和入声。在《康熙字典》里有一首口诀是“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如以拍子长短分四声,则平声最长,上声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7-26 07:29:35)
古韵还是今韵?作者:冬永
问:写律诗原入声字能否按现代普通话语音分平仄?答:这要看你是依古韵(平水韵)写律诗,还是依今韵(新韵)写律诗。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了入声(但仍存在于一些方言中)。平水韵中的入声字,也已演变为普通话中的平声或仄声,且原平声和仄声字也与今韵不尽相同。或依古韵平仄入诗,或依今韵平仄入诗,目前似乎都没有异议,但两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关于律诗以及联句的拗救(ZT)中国诗词网:http://poetic.ayinfo.cn/gjdl/qita/017.htm作者:方舟子
【孤平和三平调】
前面讲到“一三五不论”并不完全正确,在某些情形下一三五必须论。
比如五言的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平
这一句的第三个字是可以不论的,用平声也可以。但是第一字如果改用仄声,就成了:
仄平仄仄平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7-25 04:37:16)


五绝–知音壹枝诗《觅》诗境冬永
2006/07/25湖冷云深处
弦拨雾霭宁
梵音融暖意
倩影沐回声
---------------附壹枝原作:
来源:壹枝于06-07-2323:31:35觅
听到了吗?
是我在扣击门环
怯怯的手触摸着伸向冰冷
微紫的嘴唇诺诺地发不出声
门环上的铜可以清晰地印出我的影子
和影子上已经模糊的面容
“吱呀”一声
会不会破坏这雾霭云深的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6-07-24 17:31:21)


五绝–断愁有感雨清词《感别》冬永
2006/07/24肠乱几时休,
杯中可断愁?
有心东逝水,
随意自方舟。
----------------------------附雨清原词:【水调歌头】两载感别BY雨清来源:雨清于06-07-2409:03:42一试断肠苦,几卧醉中愁.
伤心怕听人语,百唤厌回头.
秋水菱花红豆,抛与春山同瘦,不问或无忧.
六百芳菲日,夜夜鬼魂游.醉还醒,醒还痛,痛成囚.
青丝依旧,羞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7-24 12:24:55)


五绝-寻贝读小金儿《海贝》入梦冬永
2006/07/24又觅儿时海
心随采壳开
玲珑羞见日
藏予小无猜
----------------------------附小金儿原作海贝(魏尔伦主题)
来源:小金儿于06-07-2321:14:56结壳于爱穴,贝各成奇特。
燃时焰如炭,紫为心魂色。
哂态留余怒,怠倦现苍白。
或如汝耳俏,或如汝颈茁。
剩一恼人者,予自生惋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7-24 06:00:30)


也答《数学概念》和舞曼西楼硅谷子
冬永
2006/07/25
大千轮回
变幻着无穷的拓扑
混沌天地
演绎出世间的九九归一
泛函的构造躲不开一个
包容区间
映射与调和也需要一个
模糊的定义
统计的阳光
融化着无解的集合
概率的焦点
穿透了有限中的无极
恍然间找到一种共识
达到一种境界
而后
清晰就是朦胧
朦胧就是清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论中国诗歌形式的现代化(续二)更新时间:2006-4-9
http://www.6book.com.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000文/北塔[摘要]一种诗歌的传统,如果分而述之的话,有两大套,一是诗意,一是诗式。以往我们不重视新诗与旧诗传统的相承性,现在有点儿重视了,但也只关注诗意上的相承性,而不研究诗式上的相承性,其实后者与前者一样根深蒂固,一样无法回避,因为两者根本上是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