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园

起步难,难于上青天!莫兴叹,初学有乐园!
博文
(2006-08-12 14:58:48)
阴阳八卦冯骥才
真有能耐的,还得说是咱老祖宗。  天地万物,世间万事,万人万心,各人各心,万花筒似的,忽悠变来变去,怎么才能把它们分清辨清认清理清说清?老祖宗就拿出两个字儿来:阴阳。  比太古还古的时候,天地未开,嘛都没有,只有太易太初太素三样。太易是气之始,太初是形之始,太素是质之始,可那时这三样混成无边无际囫囵一大团,看不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08-11 08:19:31)
中华新韵(十四韵)转载〈中华诗词〉2004年第5期
前言中华诗词学会《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指出:“为促进声韵改革和推行新声韵,很有必要组织学者、专家尽快编出新韵书。新韵可先出简本,以应急需,然后在简本试行的基础上再出繁本。”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铁青在今年8月第十七届中华诗词研讨会及9月中华诗词学会济阳工作会议的主题报告中指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06-08-11 08:14:03)
唐诗作者:佚名
中国唐代诗歌的称谓。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据《全唐诗》存录,诗有4.89万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唐诗成就卓著,是在封建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思想比较开放,艺术文化普遍高涨的推动下,诗人们继承和发扬《诗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8-11 07:42:32)

格律术语简释作者:未知
乐府
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8-11 07:13:32)

宋词入门作者:顾易生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
表一代文学之胜。
  唐诗的兴盛和发展,达到了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
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广义来说,词本属诗之一体,然逐渐与传统诗歌分庭
抗礼,经宋代无数词人于此倾注深情,寄托豪兴,驰骋才华,精心琢磨,创作
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08-11 06:37:01)
网络诗词八病作者:天台(天台朗月/无书斋主)一:燥。未入门辄论创新,作为一门艺术,诗词自有它的一套规律,连基本的门道还摸不清,就妄谈超越前人,首先是对传统的不尊重,而传统只容许能真正尊重它的人去跨越它。"啊我素来重意不重律的",这种话听得叫人头痛,却也常常有人说,天!这可是李白的口气!有李白的天资,那当然可以"素来"的不重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8-10 21:04:22)
“古典学园”编后语:
By冬永2006/08/10经过近三周的努力,一个旨在帮助业余古典诗词爱好者入门的“古典学园”基本建成。昨天有幸在论坛上找到灵感,写出了关于意境构造的实例分析,补上了这关键的一篇帮助初涉古典诗词的朋友跨越门槛的文章。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业余作者的生活经历可能有不同,文史功底可能有深浅,文笔修辞能力也可能有强弱,但这些都不是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8-09 16:12:37)
-------------------整合谈“造境”
作者:冬永
-------------------“造境”即意境的构造,说到底是个造境意识问题,就是构造一个意境把自己的情感装进去,通过这个意境引起共鸣,使别人理解你的情感。而不是在诗中用语言解释你的情感,否则就是太直白,没有回味。“造境意识”,用一位诗友的话说“不刻意于造境而入其境,是为佳境”,涉及两个基础问题:(1)逻辑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8-09 08:30:55)
------------------------------“欣赏”与“改进”作者:冬永
------------------------------最近看到中华一家网友以《诗盗》为贴题,在别人作品(多是本园地诗评过的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再创作的几首习作,是很有意思的尝试。这实际上是个“阅读”“欣赏”“改进”“提高”的过程,是个很好的学习途径,特别是练基本功的途径。“阅读”,首先要认真读懂才可能推敲;“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8-08 04:52:55)
“国画”的启示作者:冬永
前一篇“评诗话‘点睛’”贴出后,作者谈了他的创作思路,从而引出了“西洋画技法”与“中国画技法”在诗词上反映的比较。中国的“诗”“书”“画”艺术向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个例子很好地反映了传统文化内涵在民族艺术各领域的共融性。七律无题(和李商隐)(初定稿)蝶衣褪彩翅凝霜,残夜花零枯柳凉。
旧梦丝丝牵冷帐,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