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贾宝玉--文谏死,武战死的评价.
36回:
宝玉谈至浓快时,见他不说了,便笑道:"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拚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拚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袭人道:"忠臣良将,出于不得已他才死.&quo[
阅读全文]
第5,陈独秀--《红楼梦》新序
中土小说出于稗官,意在善叙故事;西洋小说起于神话,亦意在善叙故事;这时候小说和历史本没有什么区别。但西洋近代小说受了实证科学的方法之影响,变为专重写人情一方面,善叙故事一方面遂完全划归历史范围,这也是学术界底分工作用。
我们中国近代的小说,比起古代来自然是善写人情的方面日渐发展,而善述故事的方面也同时发[
阅读全文]
第4名:薛宝钗自嘲
第49回:
宝钗忙起身答应了,又推宝琴笑道:"你也不知是那里来的福气!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曲着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说话之间,宝玉黛玉都进来了,宝钗犹自嘲笑.湘云因笑道:"宝姐姐,你这话虽是顽话,恰有人真心是这样想呢."
评宝钗很难,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女子.翻翻红楼,我们总是说宝钗是最不喜欢惹事的,事不关己就不开口,[
阅读全文]
第3名:史湘云--后事终难续
第50回
湘云笑道:"我编了一枝《点绛唇》,恰是俗物,你们猜猜."说着便念道:"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众人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宝玉笑了半日,道:"都不是,我猜着了,一定是耍的猴儿."湘云笑道:"正是这个了."众人道:"前头都好,末后一句怎么解?"[
阅读全文]
第二,王熙凤--讨人嫌的玉(语)
第27回:
红玉道:"十七岁了."又问名字,红玉道:"原叫红玉的,因为重了宝二爷,如今只叫红儿了."
凤姐听说将眉一皱,把头一回,说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评点,这句话看来简单,却是《红楼梦》里最不好理解的话语之一。这个玉的假设想来很多,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就是这个玉跟政治有关[
阅读全文]
第一,腰斩《姬子》,虚浮朱熹--探春
第56回:
宝钗笑道:“真真膏粱纨绔之谈.虽是千金小姐,原不知这事,但你们都念过书识字的,竟没看见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不成?”探春笑道:“虽看过,那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那里都真有的?”宝钗道:“朱子都有虚比浮词?那句句都是有的.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
阅读全文]
《别人的爱情》是叶兆言的最新作品。叶兆言是江苏文坛三剑客之一。
这三剑客就是叶兆言、苏童和毕飞宇。叶兆言是一位非常高产的实力派作家,相比起来,叶兆言年纪最大,但是他不如另两外有名。
苏童的《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拍成了《大红灯笼高高挂》,那种凝重的故事加上张艺谋独特的表现手法以及巩俐的明艳,一下子红遍中外。苏童也随之走红。
在现在[
阅读全文]
薛宝钗的高,犹如高山流水。抬头望去,只见流水砰然而下,不知它从何而来。
薛宝钗的高,又犹如天上明月,让人心潮汹涌,过后却只觉得高处不胜寒。
薛宝钗的高,高得直刺天空,仿佛欲挣脱凡尘而去,只给人间留下了那么一瞥
为什么薛宝钗会这么高?《红楼梦》并没有明写,虽然可以根据小说的情节做个大略的猜测,但于本文关系不大,只能留作后话了。
[
阅读全文]
《红楼梦》第5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写道,贾宝玉在秦氏可卿床上作了一个少年烦恼之梦,恍恍惚惚来到了一个神仙之所,其中有美女姐姐带他逛图书城[1]。
宝玉兴致所至,随手抽出一本《金陵薄命司女子考》,打开一看,满眼就是美女。美女之下,题有诗词若干。惟年代久远,作者已不可考。这一不可考,又引起人间多少纠纷热闹,这是后话。
[
阅读全文]
薛宝钗很难写,难就难在她的高。
《红楼梦》第76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写道,史湘云和林黛玉在正月十五那天,因为赏月而诗兴大发,开始了联句大战。
刚开始两人见招拆招,潇洒自如,时不时还要对对手的招数品评一番;渐渐地两人越斗越慢,剑法也越来越凝重;但后来两人拆一招,都要冥思苦想,剑走偏锋,居然使出了最后的绝招:黯然销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