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黄鹂四条腿

大家好,小黄鹂博客开通了。
个人资料
正文

贾宝玉明修栈道,薛宝钗暗渡陈仓(2)

(2006-12-07 12:45:39) 下一个
《红楼梦》第5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写道,贾宝玉在秦氏可卿床上作了一个少年烦恼之梦,恍恍惚惚来到了一个神仙之所,其中有美女姐姐带他逛图书城[1]。

宝玉兴致所至,随手抽出一本《金陵薄命司女子考》,打开一看,满眼就是美女。美女之下,题有诗词若干。惟年代久远,作者已不可考。这一不可考,又引起人间多少纠纷热闹,这是后话。

且说当时宝玉年少心性,喜玩乐不好读书,于诗词上不感兴趣,惟把少女形象记了一个大概。于是宝玉就这么一目十行,一下就翻到了《金陵薄命司女子考》下卷。 这下卷篇幅中有两个美女,光彩耀人,各擅胜场。 其中一个叫林妹妹,小字黛玉,又称颦儿的,一幅柳枝儿模样,弱不禁风,楚楚动人;惟材质不凡,不比空心梧桐,别有一番傲骨。贾宝玉一眼之下,引为知己,心痒难耐,竟不知如何下手。

这般小女子,怎如此了得?岂不是有损我多情公子美誉?宝玉一面嘀咕,一面继续看另一个美女。

不曾想不看还好,这一看之下,又添多少牵挂。宝玉思前想后,大笔一挥,写下两首诗形容当时心情[2]: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须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且说宝玉这两首诗是从无名氏那里转借而来,颇不符合宝玉当时身份,有点不伦不类。 要知道宝玉当时还没有娶亲,也不曾有指腹为婚的姻缘,这“都道是金玉良缘”无非是妄想,“纵然是齐眉举案”也不过是意淫。所以作者在书里特别指出 “汝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至于作者匠心,倒立意颇高。一方面告诫宝玉之流不要沦落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境界,另一方面又暗示宝玉“书中自有颜如玉”,不要为世上的凡俗女子所累,只要努力读书,功成名就,美女自然会有的。

但当时的宝玉,何曾明白这样的道理?只知道左搂右抱,贪多嚼不烂。所以这两首借来的诗词,虽然不合宝玉身份,却隐隐约约把宝玉的心情描写得恰如其分,颇为神似。

宝玉看完《金陵薄命司女子考》中的美女照片,不由痴想起来:这个林妹妹我一见钟情,那个薛姐姐我难以释怀,只可惜的是恨无缘,落得个水中月,镜中花,岂不是让我眼泪汪汪把肠愁断煞?

宝玉在这里枉自嗟呀,翻来覆去,竟不知到底如何是好。

宝玉这多情之心,竟不知怎么感动了一位大侠。这大侠是谁?就是现在鼎鼎有名的曹雪芹曹老先生。
 
曹老先生为了让宝玉体察世上女子的钟灵之秀,婀娜之态,风流之情,终于把林妹妹薛姐姐送到了贾宝玉的面前。

时光飞逝,一下子就飞到了《红楼梦》小说34回[3]。

在这回的故事中,贾宝玉因为金钏儿柳湘莲事发,被他爸贾政打个半死。一时之间,哭得哭,劝得劝,闹得闹,才终于把宝玉的小命给留了下来。贾政也觉得好没意思,只好借机会溜出去了。贾宝玉被大家送到了病房,来看望的人络绎不绝,把丫头们都给忙坏了。

第一个来看望的是薛姐姐。薛姐姐刚走,接着就是林黛玉红肿着眼睛来了。
林妹妹看着宝玉被他父亲修理成那个样子,不觉心疼,于是劝宝玉从此学好,“你从此都改了吧”。
 
没想到话刚说完,凤姐来了。 要知道林黛玉这人怕羞,轻易不让人看自己笑话的。凤姐一来,黛玉起身就走。贾宝玉才说完“你放心”就只好把话收住。随后宝玉实在不甘心,就招来不大开窍的晴雯丫头,让她送了两块旧手帕给了黛玉。

这两块旧手帕什么意思呢?作者没有明写,却把氛围造足,气势添够,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写个透,正犹如画了满张纸的巨龙,张牙舞爪,吞云吐雾,只剩点上一双眼睛,就可以腾空而起。

那么这双眼睛呢?说起来并不复杂,不过是贾宝玉使了一个小技巧。大家知道贾政对林妹妹来说是二舅。所以宝玉送黛玉两块旧手帕,连起来就是二舅受怕。再仔细地讲,宝玉不过是说,“偶是冤枉的,偶是怕父亲生气,怕母亲受连累才心甘情愿挨打的。”所以宝玉前面对黛玉说“你放心,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宝玉为父母宁愿受苦,他以为这种孝感一定把黛玉感动得一塌糊涂,没曾想黛玉却想差了。

林妹妹并没有被宝玉的孝心感动得一塌糊涂,但是这个想错的念头反倒把她感动了。林妹妹为什么感动呢?因为在她听来,宝玉给她一个承诺:“你放心,我固然和他们好,但是我不是喜新厌旧的人,最喜欢的还是你,你是我心中埋藏的女儿红,越久越香。”

有多少少女不为情人的诺言感动呢?尤其是费尽心思猜来的心有灵犀。

更为神奇的是,我居然被这个阴差阳错感动了,于是写这篇贾宝玉明修栈道以记之。

薛宝钗的暗渡陈仓,就只好留着再下一次了。

人不能同时感动两次,不是么?

[1]详见《红楼梦》第5回
[2]详见《红楼梦》第6回
[3]详见《红楼梦》第34回

原创文章,严禁剽窃,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