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阅人间事,读圣贤书
个人资料
为人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毛泽东发动的文革有两个平行主线,一个是在中央打倒刘少奇和支持他的一大批想回头走新民主主义道路的中央领导;一个是基层群众要造本单位的领导和地方政府领导的反,以及在文化教育单位里,小知识分子们要造学术权威的反。毛是有意识地要冲击当时的所有上层,所以他知道在上层里面寻求坚定的支持者是不可能的,而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则是最有造反精神的,这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王绍光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随即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此书即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整理出的一本文革研究专著。由于作者本人也参与了文革的全过程,虽然不是核心人物,但因为有第一手的感性认知,所以此书给我的感觉确实像一个中国人写的文革史,而不是外国人那种隔岸观火的文革史。 本书作者不同于以往的那些仅把关注点集中于毛泽东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12-15 09:03:29)
在瑞士的两年,结交了一些外国朋友,比如同屋的匈牙利年青教师邹尔汤,伊丽莎白,虔诚的基督徒女护士芭芭拉,厄瓜多尔留学生托马斯,还有两个叫莫妮卡的留学生,一个来自法国,一个来自罗马尼亚,叫托尼的波兰留学生也曾有一段时间总和我在一起喝啤酒,聊的不亦乐乎。但唯一和保持联系到现在的只有罗杰。前几位在离开瑞士后都通过几次信,托马斯还从厄瓜多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好人难当,历来如此。即使在提倡学雷锋、做好人好事的时代,好人也不容易。严歌苓的小说《芳华》中的好人刘峰就是这样的命运。 刘峰是一个来自农村的部队文工团员,相貌平平,个子不高,只有1.米69。但刘峰待人以善,乐于助人,同情弱者。因此而被评为单位的学雷锋标兵,也因此被战友们用四川口音喊为雷又峰,变成与雷锋谐音的诨名。作者给主要人物起这个名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御笔痛批御医 ——戚本禹批判李志绥的回忆录 访问:美国《达拉斯时报》编辑:陆源,整理:钟志林   一度担任毛泽东“御笔”、前中央文革风云人物戚本禹近年深居简出。他不接见记者,不谈政事,不写往事回忆。美国《远拉斯时报》编辑陆源的父执辈,是戚本禹的好友。前不久,陆源因公务去中国大陆,两人会见,谈及往事。谈话中陆源曾就李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胡乔木的这本回忆录是以个人记忆为主,但所有历史事件都经查对历史档案,主要事件和毛泽东的讲话都有记录和正规文件,所以可以说是一部难得的信史。此书主要回忆的是毛泽东四十年代的革命实践和重要讲话,这个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为中共指导思想的时期,因此对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出和历史背景有很大参考价值。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看完42集《我的前半生》后有一个感觉,整部剧中的人物就没一个是家庭幸福美满的。子君被抛弃,唐晶贺涵十年恋爱无果,子君妈妈是被离弃的,子群和白光演绎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种种痛苦挣扎,陈道明演的餐观老板老卓也是离婚的,就连凌玲的同事小董也是离异七年的单身妈妈。也许是编导无意间的人设,却也暴露出当今社会巨大的问题----家庭破碎。无论是如贺涵,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历史作为一个已经发生的事情,早已原封不动地隐匿于虚空之中,那些真实的感受和历史的片段只存留在那些亲历者的记忆中。往往在当时人眼里无比正确的事情,在后代人眼里则完全可能是愚蠢和错误的,原因是人们无法回到当时的历史境况。而历史之所以被学者们不断地重写,也不是为了追寻什么真实的历史,而是为了用新的观念去诠释历史。 诠释历史有多元目的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花了十多天时间看完了这部被誉为史诗般的巨著。掩卷之后,白鹿原上那些各色人物脸谱在我脑海中一一闪过,有的眉头紧锁,有的激情四射,有的黯然神伤,有的哭天抹泪,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恬淡从容,也只有参加革命前的百灵是个欢天喜地,无忧无虑的人。 有评论说,《白鹿原》描绘了一幅乡土中国田园牧歌般的图画,可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种画面。小说一开始就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我在2012年即将出一本书,书名是《八次危机》,解读1949年以来中国发展的真实经验。最近这些年我一直在做区域比较研究,先后做了解读珠三角、解读苏南、解读重庆,现在还在进一步做不同区域发展经验解读。所针对的问题是: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上来就说中国如何,话说得有点大,因为中国是一个超大型的大陆国家,而且是有着漫长国家史的国家,这点在世界上是很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6]
[27]
[28]
[29]
[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