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糕儿的博客

老是一个失去的过程,备老、养老、送老,一起体察和治疗
正文

养老送终三年后记(5)老小老小怎么才好

(2018-03-28 20:36:32) 下一个

——谈老人的分离焦虑

   三年记系列反复提到最后两年多父亲对我的分离焦虑,那会儿我一去加拿大父亲就病,一回他跟前就好。这把大家折腾得够呛!但我一直认为分离焦虑更多地出现在人的婴幼期以及儿童期,因安全依恋导致的老人情感障碍,应该不像幼儿期那样普遍。我出国后除了这两年父亲从来没有麻烦过我,两年前一次手术意外后,才开始出现分离焦虑的问题。所以父亲的分离焦虑应该只是个案。

   还是今年春节一个朋友母亲的情况提醒了我,朋友父母身体还都可以,她和父母多年住在同一个小区。去年朋友在郊区买了个房子,装修好就搬了过去。自从搬家过后,她妈就开始病。她照顾妈妈回小区自己家住,妈妈过天就好。再去新房住,妈妈就一定开始不舒服最后要去医院。没办法,春节前朋友决定再搬回来原来小区。她妈的状况到现在都很稳定。

  为此我专门上网搜,没想到老年人的分离焦虑问题如此严重!新闻中有关这老人分离焦虑的报道就不少:在和儿女团聚过的节日以后,心理诊所老年人的分离焦虑病例就直线上升,甚至还有人因分离焦虑引起心梗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作。但分离焦虑引发的极端病例应该还是少数,长期的痛苦可能在于隐形分离焦虑。就像我父亲,永远支持孩子好好做自己的事情,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孩子开口坦白感受,但就是不停地生病住院。好多儿女可能和我一样,刚开始不会意识到老人这种隐形分离焦虑,但又已经深受其害。于是我又到中外的一些论坛里去搜,发现这样的情况已经让不少家庭和照顾人痛苦而无助。有个中国二十多岁的独生女绝望地问: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自从我父亲去世,妈妈就离不开我,每次出差母亲都得跟着,不然就会生病出事。

  美国论坛有这样叙述:我和我年迈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她对我非常依恋,以至于任何时候我不能关我的卧室门。 如果我完全关上门,她会来回在走廊狂乱地走,或者摔自己的房门。我感到非常窒息。 有没有人也经历这样的情况?

  我也和你经历同样的状态,我丈夫80多了,他不愿意我一个人出门,我们一周724小时得在一起......我没有任何社会交往。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老小老小,越老越小。老了以后各种能力的退化缩减,让过去好像是无所不能的成年人,好像可以控制一切的的父母亲人,慢慢地开始回到了小孩子状态。他们对自己的照看人有强烈的安全依恋。可同样的问题与孩子相比,老人的大脑更复杂,加上身体问题,分离焦虑的呈现形式更隐晦。而这方面的专业研究并不多。此外,分离焦虑使得老人更容易求助于药品,就像我父亲,就是狂热地购买各种广告药,国外老人是诉诸于酒精和毒品。这样会导致老人的所有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让他们和照顾他们的人,生活变得更加混乱和困难。

  老人的分离焦虑是一个尚未被完全理解和广泛研究的领域。因此没有专门针对该问题开发的具体治疗方法。规律性的东西是空巢老人患分离焦虑症的可能占绝大多数,也与患病老人的自身个性和人生经验有关。那些情感细腻脆弱,奉献精神强,安全感差的内向的老人,比较容易出现这类问题。如果情况严重,具体的治疗和帮助需要求助医院精神心理科,通过交流、行为和药物分步治疗。作为儿女或者亲人,帮助老人实现生活形态的改变更加重要。比如运动,充足睡眠,培养生活爱好和担当力所能及的责任等等。(见三年记七“严重依赖药物的父亲怎么了”)

?  
  生活形态方面的改变对那些特定性格和类型的老人,越早越好,包括我们这些中年人。这也就是备老养老的意义所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糖糕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sjr' 的评论 : 是,老人抑郁焦虑会产生广泛问题,只是具体问题爆发点和时间段有差异。
糖糕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简宁宁' 的评论 : 宁宁谦虚了,能看这类文章的人都是生怕自己对父母做得不够的,只是每个人表现方式不同。
糖糕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思韵如蓝' 的评论 : 父母早点过来就比老了再动少了很多被动。
糖糕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uan222' 的评论 : 转型期,大家都有阵痛,希望我们自己养老的路能够越走越开阔。
lsjr 回复 悄悄话 这是老年焦虑症的一种吧,我家的老人也是这种情况。我出门买个菜,他们可以臆想出一百多种意外发生在我头上。于是坚决要求我去不用过马路的小菜摊,而且要快去快回。讲好出门会客三小时,一个小时后就开始10分钟一个电话,不回电话,他们就焦虑得要报警,反正,彻底成了要求“妈妈不上班”的老小孩。估计抗焦虑的药会管用,但是他们不承认是焦虑,不会吃的。愁死人也。
简宁宁 回复 悄悄话 看了你的文章总让我觉得,我替我妈想的太少了,做的太少了。你一直是我的榜样。
思韵如蓝 回复 悄悄话 糖糕儿的分析和观察带给我许多启发。"一碗汤"的距离是不是最理想,老人依恋孩子在什么程度是自然亲情,什么程度成了病态,都是值得思考的。

我的父母也象你的父亲,爱他们是最自然真切的举措。我越发庆幸当初父母团聚移民的决定,让我们今天享受"一碗汤"的距离,彼此温暖,彼此需要。
yuan222 回复 悄悄话 版主讲得好。相比较美国的老年父母更为独立一些(当然他们也希望儿女经常来探望)。
我们这一代,以及父母亲这一代,处在一个家庭关系的转型期(中国)。由以前的“父母在,不远游”,转型为现代化的分离为常态的社会。有传统的儿女孝顺养老,转化为自己养老的时期。许多老人家不能适应这个转型期,很正常。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