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皮皮蝦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皮皮虾:【再回首】

(2016-03-18 08:07:22) 下一个

昨天是St. Patrick Day,按理应该人人都戴绿帽子的,本虾在硅谷却没见到这个盛况。

 
本虾早有预谋这天请假一天,为的是做义工去给硅谷地区的science fair(科技展)当裁判。这件事本虾做了多年,不想今年不巧正遇上本虾工作的部门为增强团队合作要出外游乐一天,这种场合缺席会很不妥当。可是裁判工作是早就承诺了的,而且本虾还是小组长,不能临阵脱逃。
 
 
好在裁判工作下午一点开始,之前一个多小时是报到和午餐,而公司的这个活动正巧离科展中心不到半小时车程,于是本虾来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早晨参加公司活动,下午赶场做裁判。
 
中午赶到位于圣何塞的会展地己有点迟了,泊车在两三个街区之外的位于高速公路下的停车场。本虾作为老油条己熟门熟路了,知道下车后穿过一片大草坪,再过大马路就会到了。这片草坪边上是儿童探索博物馆(Children's Discovery Museum),本虾在孩子五六岁时经常带他们来玩。看到那个特有的紫房子建筑,不由感慨良多。
 
 
走过草坪后会来到一座小桥边,记得当年儿子和女儿就在桥边的这个造型旁一边一个俏皮地笑着留下了一张很棒的照片。当时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十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突然有种沧桑感。
 
 
十多年前,博物馆的年票还是联票,买了一处的票可以免费去全美许多儿童博物馆(会有一个名单)。2004年那年,本虾在波士顿工作了七个多月,两孩子在学校一周秋假时被夫人带过来玩。当时就利用这个联票的机会把波士顿附近的几个博物馆玩了个遍。特别是离本虾住所很近的科学博物馆,去了两次。那里的好几个秀特别好,记得那个打雷的秀,啪啪啪的火花四射、震耳欲聋,儿子坐在本虾旁边,又惊又吓地被我搂住,但从表情看又很兴奋享受。馆里有上下三层楼,展有无穷的动手动脑的设置。本虾陪着两孩子玩得非常开心,每每要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玩,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来年政策有变,联票规定在别的馆半价。再一年开始,联票就根本取消了。鉴于任何一个博物馆的年票都不便宜,本虾的对策是,每年选购不同的博物馆的年票。今年是紫房子,就总来这家。明年是Lawrence Hall of Science Museum(劳伦斯科学博物馆),就猛去那家。还有旧金山的Exporiturium和动物园,奥克兰的天文博物馆,等等。旧金山的儿童博物馆每月第一个星期三免费,而艺术博物馆每月第一个星期二免费。
 
这家劳伦斯博物馆是儿子的最爱,位于柏克利山顶,容易迷路,不太好走。馆外大平台有天文望远镜,馆内两层楼全是数理逻辑的手工游戏。儿子的许多数学概念就是在那里和老爹一起玩的过程中建立的。
 
特别有趣的是那个河内塔的积木游戏,十层由小到大的圆圈木块摞在一根柱子上,需要全部挪到另一根柱子上,每次只能挪一块,大圈永远不可摞在小圈上,就靠第三根柱子从中倒腾。往往做着做着就糊涂了,有时就象在沙漠中走了很久又回到原地了。你会发现,把所有的圈圈挪完只剩最下面那个最大的圈时,整个工作才做了一半!
 
 
本虾教儿子做这个的思维是用倒推法,就是设定最后一步应该这样,倒数下一步应该如何,依次类推,直到第一步,就知道如何不乱套了。经过点拨,儿子终于发现了规律了(注意看到颜色深浅的patten了吧,这个很有用)。后来他和女儿玩这个可以达到十多秒完成,只见两手飞速腾挪,让人眼花缭乱。其实这个思维过程就是中学解题时常用的wishful thinking的技巧。
 
馆内有一小卖部,有各种益智玩具。收获最大的是本虾买了Family Math的书,这本书根本不同于多数华人家庭常用的刷题术,而是全部游戏,道具都是家常多见的(比如鸡蛋壳之类)。此书由柏克利专门研究数学教育的专家精心设计编写,已有台湾出版的繁体字本《亲子数学》。由于非常成功,该书又出了续集Family Math II,还出了针对学前儿童的Family Math for Young Children 和针对初中生的Family Math for Middle School Years。这些书可能只能在这个小卖部买,只有一次本虾在San Mateo书店的角落里看到两本。亚马逊上应该也有。
 
 
 
 
 
这本书里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热气球的游戏。为了气球升空,需要把东西从热气球下的东西扔掉。两人对弈,分别扔出一个、两个或三个东西(道具是在一块香皂上插许多牙签),数量任选,双方轮流做,最后拿完(扔完)的那个人赢。儿子在我的循循善诱下,完全理解了这个博奕的关键机关,甚至改变规则(比如双方每人可以拿一、二、三、四任意数量)仍然百战百胜。后来家中客人有个清华博士不服气,却怎么也赢不了七岁的儿子,抓破头想不明白。儿子信心满满的坐在对面总是出手很快,赢了就笑开了花。这位朋友后来在回家路上一边开车一边思考,终于在四十分钟的路途结束时想明白了!
 
之所以对这个游戏印象深刻是由于一个惨痛的小插曲。最初儿子和我玩这个总赢不了(不能上来就教他原理,要让他输一些才能有感性认识),一气之下小手狠狠地往桌上一拍,没想到一下子拍到那个插满尖尖牙签的肥皂上,顿时稚嫩的小手鲜血淋沥,痛得大哭。此事的教训就是,以后所有游戏不能照搬书本,要变通采用安全的道具。牙签不能再用了,改用豆子了。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扯远了,赶紧扯回来吧。话说本虾穿过马路急匆匆走向会展中心,在马上进入前的停车场里看到迎面有一辆车开来,车上有一人西装领带对我笑着开了过去。本虾一时迟钝,没有反应过来。等走过十几二十步才突然意识到:我艹,这不是儿子嘛!
 
早晨看他上学穿着西装开车而去,就没想到他会来这里。一般他会骑车上学,以为他这天开车是因为要迟到了。他也时不时西装领带,因为游泳队校际比赛时会要求这样。
 
想起儿子和女儿小学时参加体育运动(秋天足球,春天棒球),每周有三次下午训练,周末比赛。每个城市各年龄段几十个队,全是老美爸爸们义务出任教练或助理。有一次本虾去面试,hiring manager就因为要提早离开去coach孩子,而把面试日程故意安排结束得早了一点。
 
这些训练总是在下午四点多开始,而且如此频繁,这对本虾这样的单亲上班族来说根本没法接送。于是每到季节开始的每队家长会时,本虾都是厚着脸皮讲出自己的困难,总有好心的陌生妈妈愿意帮忙,答应风雨无阻地从after school接我家孩子去训练。两个孩子几年下来就是这样每半年分别被固定的家长接到球场,本虾会赶在六点多训练结束时接他们。
 
想到刚才擦肩而过的是儿子,本虾于是再回首,赶紧找他。这人生的偶遇和巧合,是多大的机缘啊!本虾只要稍早或稍迟两分钟,就不会碰到了。
 
只见他正要从停车场开出去上马路了,本虾急忙边跑边叫追上他。果然因为停车场已满,他正欲离开去另寻出路。于是本虾坐上车指挥他开到了刚才那个高速公路下的停车场,居然就side by side地泊在了本虾的车旁!
 
接着两人就重走青草地,问他记得紫房子否?他说当然。想当年本虾拉着儿子的小手走在这里,现在的他已经和我齐头,两人并肩走在一起,而过了马路就是每年的中学生科展会场。当年频繁来往于紫房子时,没有想到两个街区外就是科展中心,更没想到儿子用了十年才走过这短短的两个街区。
 
问儿子参展的课题是什么?他说是关于machine learning(机器人智能学习)的。哇噻,这不正是最近热门的阿尔法狗所应用的技术吗?当然儿子的这个肯定比较初级,不过也是很有趣的方向啊。
 
 
是你和人合作的项目吗?儿子说不是。是他在学校上的一门Advance research(高级研究)课程的project。我知道本学区最近实行的教育改革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增设了这个project-based (以课题为基础)的课程,由硅谷工业界具有实际经验的专家指导学生。
 
问儿子这个智能机解决什么问题?答曰解决节省家庭能源的问题。他独立编写的程序具有这个自我识别和决策的功能。
 
怎么没告诉我你要参加,否则我们可以car pool (拼车)呀?这不符合你的节省能源原则。儿子说,你也没告诉我你要来啊!其实拼车是不行的,本虾早上不是另有活动嘛。
 
赶到会场,门外学生正排队待发。本虾入场登记,被告之本虾今年裁判的等级提高了。往年是初中生,今年是高中生,而且是单独划出的一批在高校、研究机构做项目的学生群体(组委员考虑周全,不让没有机会踩在巨人肩膀上的孩子和他们放在一个pool里比)。裁判范围也从往年的化学药学本行扩展到含盖天文、物理、生物等领域。
 
 
裁判过程中,还见到了许多熟识的牛娃(不在本虾裁判范围),其中有刚获英特尔半决赛奖的,于是顺便看了他们的展板,并让他们简述所做工作。从讲述时充满激情的表现,可以看得出来发自内心的passion。
 
记得曾有人质疑,这些孩子们的研究如此深入高大,是否是他们自己所为?组委会要求这批在校外机构做科研的孩子事先拿到主管教授填好的表格。本虾专门从一位牛娃那里看了这个表格,回答了一些主要关键问题:比如对此项工作的贡献主要是他个人吗?有否他人参加?参与程度如何?实验思路和设计是自己的吗?操作或编程是自己做的吗?非常详尽,基本上排除了作弊嫌疑。当然一切是建立在北美一贯的诚信体系上(honesty system)。
 
 
本虾非常喜欢美国这种开放的体系,总有科研机构愿意接纳学生到实验室做课题,钻研真正在社会上存在的实际问题。这种没有标准答案、不断试错、从提出问题到想法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对人才的养成是任何书本知识、课堂教学、课外补习做不到的。这才是素质教育!本虾就遇到过在大陆被填鸭教育训练出来的呆子做问卷调查时怕答错题,不断套问我标准答案是什么的荒唐事情,中毒何其深也!本虾好友三国有个见解非常一针见血,他说中国的教育缺乏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培养,记忆中我们从小到大有提过这个吗?从来没有。这种总有标准答案的训练会有人跳出框框(out of box)有创新思维吗?
 
临近结束时,裁判结果经小组讨论取得共识后上报组委会。同组的裁判们一致的看法是,孩子们太杰出了,定出高低是个很困难的工作。他们后生可畏,前途无量,令人对这一代人充满信心。
 
 
本虾回首看来,美国的教育之所以让孩子们在人生的长跑中有后劲,正是大环境造成的。有哪个国家能提供大量课后体育活动、又能创造这么多科研工作的实战机会?强健体魄、丰富头脑,在美国的学生中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落实在每天的日程里。美国的强大不是偶然的!
 

****** 编后语 *******

欢迎转发,欢迎提问或评论。请关注公众号。

打开手机微信,点击右上角加号,选择“扫一扫”(Scan QR Code),扫描图中二维码,选择进入(Enter official account)即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皮皮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Thank you.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纠正:该有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同意你的看法。你的两个孩子太优秀了,好羡慕。同时也无法想象你的生活节奏还有多快多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