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五湖以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美西09大巡旅:斯坦福大学

(2015-03-26 13:03:01) 下一个

像那个年代有幸能进大学的许多同龄人一样,自己也有过浓厚的校园情结,虽然这些年淡了很多。

回想起三十八年前的一九七七年,自己还在川中浅丘地区插队务农,当时最大的奢望是混够两年,挣表现捞到一个招工名额,进工厂当一名工人拿工资吃供应粮,上班有蓝色结实的劳动布工装穿,下班后有热水澡洗,如运气好能遇上一位漂亮女孩,晚上一同去压马路,在同辈中那就是最幸运的人了。

记不清是那一年的十月中旬或是下旬,有消息说大学招生规章改了,废除了前几年不问知识水平,只凭基层领导推荐工农兵学员的做法,恢复了文革以前实行的全国统考,按考分高低择优录取。那一年说是全国统考,但实际上是各省自行命题,考试日期也不完全一致,四川好像是十二月中旬。由于之前十年都没有统考过,累积了千百万的年轻人,都梦想着凭借着几天的考试,金榜题名,鲤鱼跳进龙门。据说当年报名参加考试的有五百七十万人,收生人数是二十七万人,差不多是二十人里取一人。

经过两天的考试以及随后两月的等待,78年2月的一天晚上,公社有消息说自己被录取了,是成都的一所工科院校。听到这消息,最初几乎不敢相信,家里上几代大多只上到高小,就父亲学历高一些,四九年前曾在广东茂名上过高中。三月初上大学进了工学院的校门,很有些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好几天辨不清方向,后来才慢慢熟悉了整个校园。周末有空的时候,常常和同寝室家不在成都的室友,一起去附近其它院校逛校园,算是一次几分钱车费的“郊游”。再往后毕业工作了,出差到外地遇上附近有知名院校,只要抽得出时间,都会去一次探访的。

这种校园情结一直持续到来加后的最初几年,那时随导师开会,或是和朋友出外赛球,有机会遍访了安省东西南北中几大院校。毕业离开校园进入工业界后,和大学的联系少了,逛校园的兴趣也减低了很多。尽管如此,有三个大学,美东波士顿的哈佛和麻省理工,美西旧金山南面的斯坦福大学,许愿有机会还是要去拜访的。

94年有机会去波士顿附近出差,项目结束后有一天空闲时间,自己开车到城北哈佛和麻省理工所在的小镇Cambridge,去拜访两所慕名已久的殿堂级学府。Cambridge看起来像新英格兰的一个普通小镇,两个名校中,麻省理工位于Cambridge镇东南角,查尔斯河北一块狭长条区域,哈佛位于Cambridge镇西南部,主校园南缘也滨临查尔斯河,剑桥镇的主街,Massachusetts大街,自东到西贯通了两校校园。两校的校园建筑很普通,没有宏伟的上十层高的教学楼,但过去百年里,却出了不少世界级的学者名流。所以看来,还是校园里人的头脑,远比教学楼高度校园的大小来得重要。

直到09年去美西旅游前,斯坦福大学一直没机会去拜访。游览旧金山城后次日一早,我们起程去旧金山南,上午拜访斯坦福大学,下午参观Intel计算科技博物馆。以往参观加拿大美国校园留下的印象是,北美大学校园的布局大多依自然地形,随形就势,不会为某一理念而刻意追求特定的图案,所以行前也没有花多的时间去了解,只知斯坦福有一座天文观测塔,以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统赫伯特·胡佛命名,另外还知道校园特别大,后面有一个十八洞的高尔夫球场,供全校師生使用。

我们的车离开旧金山后沿着US101公路向南开,行进快一小时后GPS提示,去斯坦福大学的出口快到了。我们跟随GPS的指引,从右边下高速公路,上了通向斯坦福大学的大学路。最初,道路两侧都是低矮的民居和商店,约十分钟后开过一个大十字路口,迎面而来一条笔直的林荫大道,约两三公里长,两旁是一二十米高的参天棕榈树,林荫大道的尽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群建筑,黄墙红瓦,既有些像西班牙的老式民居,又有些像南欧的教堂建筑。那是九月劳动节的前一周,大学仍在放假,大道上十分清静,只有两三辆汽车在开行,两边高大而连绵不断的棕榈树,营造出来一份威严肃穆的份围。我们放慢了车速,慢下来一是为了有时间去仔细观赏两边参天的棕榈树,同时也确实不愿汽车过大的引擎噪声,去打破周遭的那份静穆。





通过林荫蔽日的学院大道后,眼前的视界豁然开阔,出现在面前的是一个上百米宽阔的椭圆形草坪。时值加利福利亚的旱季,之前路过的山坡上茅草枯黄,了无一丝生气,而椭圆形草坪上的草依旧绿茵茵的,经人工打理之后,如同拉过墨吊过线似的整齐平顺。椭圆形草坪正前方迎着学院大道,是一排黄墙红瓦的建筑,一楼是一排圆柱拱廊,风格很类似于几世纪前西班牙的修道院。后来随学校的学生自愿者导游参观校园时,学生导游介绍说,正面这一片是斯坦福大学的主教学区(Main Quad),里面安置了教学,科研和行政区域。Main Quad从外面看是一个中央内凹的大院,穿过两侧的教学楼后,里面又会出现一个小院,就好似俄罗斯套娃,外一层套着内一层,一不注意就转迷糊了。

斯坦福大学主教学区始建于1887年,由美国当时最著名的建筑师亨利·理查森(Henry Richardson) 主持设计的。亨利·理查森创立了理查森罗曼复兴建筑风格,以圆柱低拱廊,巨型中柱,厚实立墙以及大覆盖面屋顶而著称,这些特点在斯坦福大学中央主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是理查森罗曼复兴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当时见到这些建筑觉得很眼熟,但一时又想不起哪见过,后来参观完斯坦福校园去Intel的路上,我们又说起斯坦福主区建筑,儿子说好像多伦多的老市政厅和安省议会大楼很相似。后来上网去查,1893年年建成的安省议会大楼和1899年完工的多伦多老市政厅,都属于理查森罗曼复兴风格,只不过两者都由本地的建筑师设计主持,墙体和圆柱拱廊均采用了安省北部常见的红沙石为原料,由此可见当时,理查森罗曼复兴风格流传之广泛。











椭圆形草坪两侧的道路是单行线,我们从草坪右边进入校园,经过主区建筑前的校內主干道,去草坪左侧的停车场停了车,然后去到左边不远地方的来访接待中心。接待中心大厅很宽敞,里面告示牌列出了当天的参观时间,第一轮是上午十点。到了十点,一个高个头二十五六岁的西人男生准时出现在中心大门口,他把前来参观的二十来人召集到大门前,自己站在台阶上,开始自我介绍说是某某系的二年级研究生,当天引导参观校园。简单介绍过斯坦福大学的历史后,他走在前面领着队伍,从主区建筑开始,一栋一栋介绍着校园的发展史。整个行程中,印象最深的当然是主区的理查森仿罗曼建筑,当时看着那些殿堂般的建筑,偶发一个奇想,希望退休后有机会找一个感兴趣的课题做研究,在斯坦福校园里呆上个十年八年,该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哩。主区之外的新建筑,比如HP赞助的计算科技大楼,属于玻璃幕墙混凝土结构,风格与中央主区的黄墙红瓦不太协调,可能是当初设计时太注重于实用性了吧。

参观半途中,一家三口领着一个男孩参观的西人家庭女主人发问说,斯坦福大学录取的主要标准是否是高中在校成绩,导游男生回答说,是也不是,斯坦福录取学生要看成绩,但更主要的是面试时看考生有没有一种passion,一股把道理弄透彻,把事情做成功,做到极致的劲头。男生说这话时我在想,觉得他就是那种精神的范例,年轻人外表上看来温和,但身上透出来一股劲,不到目的是不会停手的。














离开中央主区后部的斯坦福纪念教堂后,校园参观就结束了。解散后我们自己去了椭圆草坪西侧的斯坦福博物馆,里面和外面的罗丹雕塑园苑,陈列着罗丹的许多雕塑作品,据说是巴黎罗丹博物馆之外数量最丰的罗丹陈列品,都是已故的纽约富豪慈善家B. Gerald Cantor捐赠的。罗丹雕塑园苑里陈列着罗丹的‘地狱之门’及其它铜质雕塑,博物馆一楼进门迎面是罗丹最著名的雕塑‘思想者’。作品中一个壮硕的男人在垂头沉思,不知他正在思考什么。世上大多是我们这样成天忙于生计的普通人,有点时间思考的,好些也只会拼凑几个概念,兜售几本书以博取虚名。












 

参观完罗丹雕塑园后,时间接近中午了。之后去椭圆草坪对面停车场取车途中,穿过了一片矮树林,林子里的树木好像是加州最常见的橘子树。走过树林时,看见五六个工人模样的人正在橘子树下安放可折叠的长桌和靠背椅,其中有些长桌上已铺上了雪白的桌布,看情形要举行什么庆祝活动似的。走过一个正往长桌上铺桌布的男子背后时,出于好奇,我们问他在准备什么活动,他告诉我们,是在准备当年迎接外国新生的接风餐会。看来,名校就是“任性”呀。

离开斯坦福大学后,中午在校园外西侧的购物中心解决了午餐,下午又去东南几十公里外的圣荷西(San Jose)参观了Intel的计算科技博物馆,第二天还要走海岸边的加州一号,去到南面的洛杉矶。


2015.03.2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