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想当好妈妈的小棉袄!

(2015-02-03 13:58:26) 下一个
她很小就被送回老家与奶奶相依生活。对母亲很多的情愫仍然停留在幼年。小时候妈妈在百货商店给她买帽子,让她先挑。那时候太小没有审美能力,只凭着孩童对颜色的感应,所以挑了一个鲜亮的桔红色,后来还是妈妈帮她选了一个粉红的,至今还记得妈妈抱着她在厚丰园的镜子前试帽子的情景。她小时很瘦弱,一生病就得妈妈抱着上医院。趴在妈妈的肩膀上,妈妈厚重的头发在她脸前飘来飘去,头上的气味至今还依稀可辨。每次生病都是滴水不进,妈妈只好给她爱吃的菠萝罐头。那时的水果罐头价钱不匪,她拿着勺子舔来舔去的样子让哥哥姐姐恨不得也病一场。这些都成为后来爱的回忆。
 

升中学时是分学区入学,档案直接送到了学校。后来接到妈妈的来信,建议她上表叔工作的那所学校,因为它在当地属于好学校。那年她12岁。谁都不难想象这封信让她多为难。先不说要好的朋友都去了指规定的学校,无法结伴上学,每天独自一人向相反的方向。就转学本身让一个12岁的孩子如何去完成!表叔说只要把档案要回来,剩下的事就不用她管了。怎么要?她拉着奶奶陪她,为了得到档案她编瞎话说要转回妈妈那里。人家也没有为难,立马就给了。那大概就是独立决定问题的最初尝试。为了这件事她对妈妈充满了感激。虽然考大学需要努力,可是学校也很重要。她认定听妈妈的话没错。

高一那年妈妈回来看她,有一天看见天天和她粘在一起的两个女孩没有同路,而她独自而归,心细的妈妈盘问:“怎么自己回来了?XXX她们呢…? ”
她答:“团员活动。”
谁知妈妈不舍地追问:“XXX 不是团员吗?”妈妈那种认定她没说实话的语气让她着实委屈。妈妈忽略了她早已不是当年送回老家的那个小宝宝,尤其是她已经不习惯这种事无巨细都要汇报的交流方式。她的回答充满了抵触,好像妈妈不是在关心,而是在审贼。的确,给学校的广播站撰稿不是每个团员都能参与的工作。她不过是简化问答。从来没有人这样对待过她。她冲着妈妈对喊,妈妈不能容忍孩子跟她对立。为次引发了一场大战。下午她第一次哭着鼻子逃了学。
 
哥哥姐姐们都很怕妈妈,又不想得罪,当姐姐跟妈妈有冲突时,总是跑来和这个一年才回家一次的小妹妹跟前诉苦。这个没心没肺的小妹妹把‘忤逆不孝’当成侠肝义胆。出国那年她把孩子留给了妈妈。与孩子的分离让她体会了妈妈把她留给奶奶所经历的不舍和惦念,她决心努力弥补自己的无知。
 

经历了漫长的移民路程,拿到绿卡的第一件事就是辞了工作回家。很多年来,为了能常回家陪老人,她取消了所有与家人的度假计划;慢慢学会了顺从,迁就和忍耐。在家的时间尽力帮妈妈多做家务,陪妈妈逛街,给妈妈剪脚指甲。家里的电脑通常是妈妈用,所以我给老爸买了个笔记本,想让他自娱自乐。谁知老妈还起醋意,说:“我才不碰那个笔记本呢!”真是为难了,以后回家就连鱼油,钙片,维生素都是一人一份。

父亲病重她回国照顾,被姐姐请去吃饭。刚刚坐定姐姐就例举了一堆不孝的罪名。什么选择出国了,潜台词是----你选择不孝了,什么你应该多给家里寄点钱啦……好像她是个猪脑子!
孩子还在在中国的时候,妈妈用他们寄的钱以孩子名义买了一架钢琴,却花钱送姐姐的孩子去学,让她的孩子跟着看。孩子出国时,妈妈三番五次问钢琴给谁。本来一台琴放在家里谁都可以用,可妈妈的心思谁不明白,孩子和钢琴数孰轻孰重傻子都能想得清楚。妈妈对他们的一片心无非是希望老了身边的孩子能照顾。可是现在此刻他们却把她远隔万里的无奈做样板来效仿。照过去的脾气,她或许会说:你不觉得妈妈很疼爱你吗?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为了老妈她学会谦让。

可是她觉得永远都不够,她对妈妈就象穷人对债主一样心怀愧疚不敢正视。时间-----让真情变得淡漠,让牵挂变得模糊。在一个一切都用有形的‘所得’来衡量一切的家里,爱已经和一切可以触摸的东西一样可以衡量。她的爱也可美刀一样不断地贬值。她甚至害怕回家!
 
多想当好妈妈的小棉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