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明末清初骁将“马鹞子”王辅臣

(2004-05-30 14:29:12) 下一个
明末清初时值鼎革之际,诚如士大夫所说真个是天崩地陷、五内俱焚,民族、国家的更替也同时让一些游走于底层的各色人物纷纷得以登场,从而展现给历史和后代他们不同的侧面,号称骁将的马鹞子王辅臣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王辅臣本不姓王,而是姓李,祖籍河南,长面黄须,体格健壮 ,很早追随姐夫刘某参加农民军,只是其人擅长赌博,一掷千金 ,当然都是用别人的钱来下注的,一次输了五百两银子,气得姐夫要杀他,不料反而被他所杀。王辅臣后投于王姓将领门下做了干儿子这才改姓王。因为他的武艺超群,很让他的敌人头痛。他跟随明末山西大同守将姜瓖造反,往来百万军前,行动自如,纵横驰骋、弓强马健,清军一见他都惊呼:“马鹞子至矣。”因为山西大同的这次所谓叛乱是让清朝最为头痛的事情,最高当局摄政王多尔衮两次亲征都未能奏效,区区几个小城,集结了清军多位著名的领军王爷包括英王阿济格、敬谨王尼堪、谦郡王瓦克达、端重王博洛等人,王辅臣于这次战争中一战成名,连身在宫闱之中的清世祖顺治都知道了马鹞子的名字。不过,王辅臣觉醒的也早,不久投降于阿济格,免于被诛,大同攻下之后,多尔衮恨极,命令把大同的城墙削去几尺,除杨振威部属六百人外,其他的不论男女官民一律屠杀殆尽。王辅臣虽然投降很早(不是在大同投降的)可也没有避免被管制的惩罚,没入辛者库为奴。 多尔衮死后,王辅臣出头的日子来了,顺治一次和大臣鳌拜谈及马鹞子的事,鳌拜不知道马鹞子在哪里,倒是他的家奴提醒他,这样王辅臣被放了出来,见到顺治后,皇帝对他非常满意,顺治也是年轻人,喜欢弓马行猎,但是,技艺十分差劲,王辅臣就为皇帝挣了一些荣誉,每次皇帝出猎都要带着王辅臣,王辅臣为人乖觉,从不说破皇帝打猎的秘密,以致于满洲贵族以为皇帝英明神武,这样一来,顺治对于王辅臣更加看重,提升他做了御前侍卫,还派他出行监临洪承畴的大军。王辅臣一时成为军前的“钦差大臣”了。 当时去洪承畴军中的有两位虾(满洲侍卫),一个是张大元,一个是王辅臣,张自恃是大内派出的,所以不把洪放在眼里,而王辅臣则尽心侍候洪,让洪很满意,战争结束后就保举王做了总兵官,那时候,平西王吴三桂极力笼络著名武将,王辅臣当然在他的视野之中,吴三桂请示了皇帝后,授给王辅臣援剿右镇总兵官隶属于自己的部下,以后王跟随吴三桂进入缅甸,擒获南明永历,吴三桂对王辅臣像子侄那样重视,不想后来因为一件小事彼此伤了和气。 吴三桂手下的大将主要是这么几位,吴应期、胡国柱、马宝、王屏藩、吴国贵,吴应期不仅是吴三桂的亲信,也是吴三桂的侄子 ,他和王辅臣一直称兄道弟,一次喝酒时说了重话,大抵是戏弄王辅臣,问王辅臣能不能把一碗带着苍蝇的饭菜吃下去,王辅臣好胜,就说我连死人都吃过还怕苍蝇,就是亲贵的脑髓我也敢吃 ,其实都是酒后的话,本来做不得数,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飘入了吴三桂的耳朵中,而且也走了样子,说王辅臣讲连老王爷的脑子都敢吃何况苍蝇。吴三桂很不高兴,就让人给王辅臣带话说,你们这些小孩子开玩笑可以,但是不要把老夫也扯进去,容易让外人看笑话。在王辅臣来看,这本来是个笑话,就是因为吴应期是王爷的侄子所以王爷就要偏袒,因而很气愤,花钱走了辅政大臣的路子请调到甘肃固原做了提督,消息传来,吴三桂大惊对左右说:王辅臣这小子花了多少钱胆子如何这么大呢?不过,吴三桂还算够交情临走时赠送了王辅臣20000两白银,作为路费,还掉了眼泪,说了一番和王爷身份不相符的比较缠绵的话,王辅臣就此告别寄人篱下的境遇,开始成为专镇一方的大将了。 顺治死后,康熙即位,对王辅臣的态度仍然没有改变,而且为了加强陕西的防务,特意调王辅臣为陕西提督,镇守平凉,平凉是军事要冲,让王辅臣出任这样的位置,显然说明满清政府对他的重视程度。 王辅臣临出行前来京陛见,康熙亲自让钦天监给王辅臣选日子, 还让他一起过了上元节后再走,康熙把一把豹尾枪赠给王辅臣, 康熙说:这把枪是先帝世祖章皇帝留下来的,一共是两只,朕每次出猎都一定把他们悬挂于马前,现在你远去平凉代表朝廷镇守 边镇,为了宣扬你的威名和表示朕对你的信任,把这把枪送给你 ,朕是先帝的儿子,你是先帝的臣子,其他的物品不足以表示珍贵,唯有这把枪可以让你经常想到先帝对你的托付和朕对你期望 。王辅臣伏地谢恩称:“臣敢不承忠贞之节、竭犬马之力,以效涓埃,是之报圣恩于万一。”王辅臣是被皇帝的举措感动的五体投地的样子离开了北京,他没想到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三藩乱起后,吴三桂就给王辅臣带信请他出任总管大将军,当时 康熙嘱咐王和张勇一起负责陕西的军务,遇事联衔会奏,张勇是老资格的名将,以前隶属清初名臣孟乔芳,以后做到云南提督,号称是“久镇甘肃,威名素著,属番詟服”,王辅臣居然没有和张勇打招呼就让儿子王继贞把吴三桂的招降书送给了康熙皇帝,康熙见信后大喜,封王继贞为太仆卿,赏给王辅臣三等子爵,张勇的军功本来在王辅臣之上,也才是三等男爵,现在看到王后来者居上,而且这么邀功心切表现的这么明显,张勇就非常恼火的说:“好啊,看我们谁最后是忠臣。”就此和王辅臣生了嫌隙。 而王辅臣也不知道。王辅臣的儿子王继贞被皇帝留在北京算作一个软人质。 这时候,四川提督郑蛟麟因为响应吴三桂的叛乱以致于四川属地沦为人手,康熙非常焦急,立刻派遣重臣莫洛出京担任大学士管理经略事宜,莫洛是原来的鳌拜一党,康熙出于宽大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以后撤藩时莫洛和明珠、米思翰三人支持康熙,所以,康熙把他看作是不同一般的重臣,赋予他全权调动山西陕西的兵马,同时因为在康熙七年,莫洛就是山陕总督和张勇这些人是关系很好的,便于指挥。然而康熙没有考虑到王辅臣这一面的事情 ,或者说考虑的不多。王辅臣以前和莫洛有过节,而莫洛和张勇关系又非常好,张勇曾经上过表章专门保过莫洛,张勇新近和王又结了仇恨,这还在其次,主要是莫洛这个人虽说是满洲世家,早在他爷爷时就投降了努尔哈赤,然而他就像我们今天说的那样的“立场坚定、政策生硬”的某些领导干部一样,没有很好的领会康熙让他去陕西安抚剿办的重任,反而因为本身的满汉的偏见 给后来的战事平添了很大的波澜。吴三桂造反时,清朝入关不过三十年,满汉之间的隔膜还是很深的,特别是像莫洛这样的世家满洲对汉人挑起的这场叛乱心里是很愤恨的,尤其王辅臣曾经又是吴三桂的部下,关系一度非常之好,再加上原来在陕西的一些不愉快的往事,使得莫洛一开始对王辅臣就很不友好,经常故意找茬,王辅臣当然不会忍受这些,再者,那时候,清朝的局势并不是乐观的,而且是不一般的危急,郑经在沿海闹事,吴三桂大军深入湖南,清军节节败退,各地反清势力风起云涌,这在王辅臣而言,不是无动于衷的,他把王继贞派回去也是一个观察员的身份,看看满清朝廷是怎么应对这场变乱的。王辅臣并不是什么容易被民族大义所能感召的义士,但是,他是一个军阀就不能考虑自己的未来和实力的保存。 由于莫洛的举措失当,致使王辅臣终于投入了吴三桂的怀抱,康熙十三年十二月,王辅臣煽动所部噪饷,袭劫莫洛。莫洛被害身亡,或许杀害莫洛并不是王辅臣的本意,因为这样一来就等于绝了他和朝廷讨价还价的余地了。不过,事情已经出了,王辅臣也就不能顾虑那么多了。康熙知道王辅臣的叛变后非常惊讶,招来 王继贞询问,王继贞自然也不知道,康熙让王继贞回去给他父亲说朝廷既往不咎,希望王辅臣还是立刻迷途知返为好。可是,王继贞回去后,王辅臣显然不准备那么快的放下武器,反而进一步对清朝动手。 王辅臣起兵之后曾经派人招降张勇,被张勇斩了使者,康熙嘉奖张勇,封为靖逆侯,以后增世袭十次的殊荣,而且授给靖逆将军印信,准许便宜行事。王辅臣先后攻破兰州等地,陕甘危急,康熙在北京几乎坐不住了,要御驾亲征,被大臣和贵族们劝说才算作罢,另外调动贝勒董额、扬威将军阿密达率领蒙古兵4000余人 赶赴陕甘,由此也可以看出来满清当时的兵力的捉襟见肘。王辅臣不是一般的武将,他接受了吴三桂的封号和银子后,大肆进军 ,袭扰陕甘,偏偏董额是个废物,全没有乃父豫亲王多铎这样开国名将的遗风,区区一个平凉城攻了八个月愣是没有拿下来,严重影响了战局(此后康熙对董额一直不原谅,康熙四十五年,董额薨。仍坐前罪,不赐恤。)还是听取了孝庄太后的意见请图海出前往陕西平叛。 图海,字麟洲,马佳氏,满洲正黄旗人。父穆哈达,世居绥芬。图海自笔帖式历国史院侍读,是个投笔从戎的军政双才,顺治年间,图海消灭李自成余部郝摇旗、刘体纯等部非常卖力,特别是 康熙三年的茅庐山战役,和鳌拜的弟弟穆里马一起把最后的抵抗势力李来亨一部送上了覆灭的归途,满情人一提茅庐山战役都是非常惊恐的,京师人言事情难办总说:“又上茅庐山了。”图海还是一个不盲从的人,康熙倡言撤藩,图海以为不可,发表自己的看法,康熙当时很生气,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以后三藩乱起, 清军人数不够,图海受命为危难之间,调发满洲家奴,先是平定察哈尔的布尔尼叛乱,图海开始对于这些满洲世仆的抢劫不闻不问,等到了关键时刻时,图海讲话了:抢劫老百姓的财物不算什么本事,“察哈尔元裔,多珍宝,破之富且倍”,于是众奴仆鼓噪而行,一战破敌。 康熙十五年,正式任命图海为抚远大将军,统领旧部镇压王辅臣 ,王辅臣虽然在陕西闹得很凶,然而终没有超越一省的范围,这就被图海及其幕僚周培公(周昌)看出了破绽来,图海这次出动兵马和历次不同,皇帝亲自在太和殿授予印信,图海号令全军:“仁义之师,先招抚,后攻伐。今奉天威讨叛竖,无虑不克。顾城中生灵数十万,覆巢之下,杀戮必多。当体圣主好生之德,俟其向化。”宣布了严格的行军纪律,这为后来顺利的平定陕西奠定了基础。到了陕西后,图海察看地形,确定拿下虎山墩的战略意义,其后于康熙十五年五月攻克虎山墩,虎山墩是平凉城的咽喉要道,一旦失守,平凉震动,这时,图海又动用周培公采取攻心为上的战术,招降王辅臣。 周昌,字培公,荆门诸生。好奇计。佐御前侍卫吴丹有功,以七品官录用,图海因为周昌的同乡是王辅臣手下的总兵黄九畴和布政使龚荣遇,透过这层关系把朝廷不准备为难王辅臣的意思和康熙希望王辅臣迷途知返的愿望传达给了王辅臣,王辅臣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决定投降图海,五月克复虎山墩,六月初七王辅臣出降 ,前后不过用兵三个月而已。王辅臣投降后,康熙为了安抚他,仍然授给王辅臣太子太保的封号,授靖寇将军,命令和图海一起镇守汉中,王辅臣内不自安,曾经自杀了一次,被康熙知道,严令图海认真看护王辅臣,不能出任何错漏。 到得图海还师西安时,王辅臣在一个夜晚把妻妾都遣散了,又把手下的部众亲信找来给大家分银子,每个人都送了一笔巨款,然后让帐房销毁一些帐目,只留下两万两银子的数目,王辅臣说我 久任封疆,如果连两万两银子都没有那么就要有人怀疑你们了。 然后,王辅臣对这些部众说,你们以后愿意投军的投军,愿意回家的回家,只是千万不要说在我马鹞子手下做过,那样是连累了你们的后半生的。王辅臣自叹说活到这个地步,人这辈子的荣华富贵也算是享用尽了,即使死了也不可惜。大家劝他,他摇头说 ,你们哪里了解当今的皇帝,战事紧张时,皇帝自然要百般的劝 慰,目前大局已定,我还杀过经略,这是天大的罪行,就是皇帝不处罚我,大臣和贵族也不能饶过我,何况以吴应熊那样的姑父 的身份都被皇帝给处死了,我一个曾经为奴的人怎么可能逃脱呢 ?部众散去后,王辅臣独自饮酒,身边的小书童上来,王辅臣突然想起还没有给他赠送任何礼物,就把酒壶送给了他,这个酒壶是很名贵的物件,王辅臣说够你以后养家的了。 最后王辅臣让左右弄死他,左右不敢,气得王辅臣要抹脖子,这样左右才接受,王辅臣教给他们一个办法就是用酒喷在桑纸上,一层一层的贴到王辅臣的口鼻和耳朵处,贴了几层后就气绝身亡了,如果验尸时,还不容易看出是自杀,反倒回得出痰厥的结论 ,可谓万无一失。王辅臣这位名重一时、横行一世的骁将就这样消失了。 王辅臣死后,他的预料基本成为现实,康熙对王辅臣的处理应该不会比对尚之信、耿精忠等人更差,王继贞一到京师就被看管起来,以后还是皇帝下了特旨才给放了出来,王辅臣的部众都被收编整顿,王辅臣的爵位自然也不会有了。平心而论,以顺治、康熙两朝对王辅臣的恩宠,王辅臣的所作所为确实令皇帝不满,而由此产生对汉人的另类的偏见也是难免的。康熙因为王已死自然不予追究,乾隆时皇帝鉴于王辅臣的叛逆定性为逆臣。就此打入另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