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沉重的翅膀

(2015-01-11 09:19:14) 下一个
  周末请晓雨和大力夫妇过来喝茶,是因为听说大力刚刚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回来。这个时候舌头好象显得格外不好使 。这种情形之下安慰别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大力说他母亲最后一刻非常安祥,走得非常平静。我说老人临行前能有儿子相守无疑是莫大的安慰。也尝试了好几次欲要问他是如何让克服了负疚的感觉让自己心情平静下来,终于还是没有忍心张口。只说了句”“现在可以考虑入籍了。” 把话题转了方向。
 
      大力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入籍是为了进出方便。据晓雨说,大力的母亲长期身体欠佳,近几年一直于癌症征战,之所以活了这么久,与她有一颗宽广的胸怀很有关系。母亲当然希望儿子常伴身边。但深知孩子的志向,所以非常理解和支持。而母亲能做的就是不拉他的后腿。大力是学哲学的,专业决定了他的发展的局限性,所以初来拼打的那一阵子,回家的机会不多。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远离多年把他拉扯成人的单身妈妈,大力不知做了多少权衡。近年来他总是争取每年回去一次,出差日本和韩国,也一定要绕道回去看望妈妈。虽然妈妈晚年与妹妹妹夫同住,相隔的问候与周末回家毕竟不同。 为此做儿子的心多年总是觉得欠缺点什么。两个月前传来母亲病重的消息,大力匆匆地赶回去。 在中国呆了一个月。母亲的病刚刚见了一点起色,他就忙不迭地回来上班。两个星期后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他立刻又折身返回。
 
   远离中国而父母尚在的人们都有一个心疾----如何在远方尽孝敬之心。记得好友庶裔给我讲起她哥哥的出国前的经历。 庶裔的哥哥留学法国。他出来的要早一些,当时国家开放的程度还不象现在这么大,来去的自由颇受限制。临行前回家乡与其父告别,庶裔的父亲嘱咐哥哥说:”如果在你定居下来之前,我有了情况你回不来,就不要勉强。”虽然那时我们都还是孩子,对生离死别没有那么迫切的感觉,这句话却多少年来象火一样烧灼着我的心。父母之爱毋须有为人父母的经验去解读,全然是一片赤诚。
 
  我难免联想到自家的经历。孩子她爸出国时,公公正患癌症在化疗之中。婆婆却为儿子出国到处借钱。不能减轻老人的病痛或床前尽孝已经是很尴尬的事,伸手向父母要钱就更让人无地自容。可是当我们重新斟酌出国计划时,却没想到婆婆站出来坚持出国才是出路。我深深理解婆婆对我们出国所怀的希望,盼着我们能努力赚钱来接济家里,给公公带来一线希望。然而赚钱需要时间。公公终于还是没有等到那一天。孩子他爸最终还是失去了和公公永别的机会。
 
  很多老人深知自己的时代不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去发展。所以尽其所有帮助和支持孩子们,为此把自己的晚年与生死置之度外。让儿女感动之余又难免生出很多内疚!让儿女们在外面怎敢不努力,他们背负的岂止只是自己的期望和梦想!
      相形之下,我算幸运的。 父母都还健在。虽然谈不上健康,也无大病。可是因为我长期不在身边引起兄弟姐妹们的不满。他们替我承担很多本属我的责任。为此除了对父母的愧疚,又觉得亏欠兄弟姐妹很多。
  去年孩子毕业,提出回去看看外公外婆。尽管只有10 天的时间,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我很清楚,以后全家凑在一起的机会会越来越少。女友说:“你们花那么多钱只呆10 天呐?”我笑了笑未置可否。整个毕业典礼消耗了我一周的时间,我只有 十天!十天也值得!父亲自然非常希望我能回去多住一些日子。被我一句“可能性很小”给回绝了。 不是想要冷冰冰的,而是不想给他一个自己不能兑现的承诺。
虽然现代通讯越来越发达,视频聊天儿与身临其境相差无几,可是毕竟不同常在身边。为了能常回去看看,我能做的只有极力攒假,争取每年回去陪他们一个月,为他们请个入住的保姆!
 
不知道从何时起,爱和思念变得沉重起来,还是当初我们不懂它原本就是如此沉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