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大广场(Grand Place)始建于十二世纪,是联合国一九九八年授予的世界遗产项目,也是《悲惨世界》的著者,大文豪雨果眼中“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广场”。
那天下午我们从 Beurre 这条非常细窄的小巷中穿出,周遭都是糖果店,突兀见到眼前一座豪华炫彩,充满中世纪风味的广场,还真没想到,市井商铺饭馆中,隐藏着另一番文艺天地。
广场并不是特别大,更显得玲珑秀丽。四周共有三十五座充满多种文化元素,风格迥异的华丽建筑。精雕细琢,匠心独具的各类大厦,簇拥相偎,又各具风情,集中体现了哥特式,巴洛克式,路易十四时代的建筑风格,外加有点神秘的佛莱芒艺术点萃。游人从周边的六条小街汇拢到这里,在一片金碧辉煌中,交相互动,指指点点:说不清是置身在中世纪,还是文艺复兴的光华之中。
每一幢楼房都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在动荡起伏的历史进程中,娓娓述说着自身的毁誉故事:经历着如何兴建,改造,破灭,和全部复兴重建的共同命运。十二世纪年代,此处是布鲁塞尔的一个贸易市场,简单的木房中有菜摊,鱼铺,肉店,面包房等。十三世纪中,市场扩大,室内房屋增多。至十五世纪布拉班特公爵的统治下,展开了大型的修建工程,气势宏伟的广场开始形成。纵然在后来的年代中,比利时首都几经战火荼毒,但布鲁塞尔的大广场,被摧毁后又建起,如今依然屹立在欧洲的中心,旖丽多姿。由此而来,每一幢楼房也都有一些饶有意趣名字,或者富丽堂皇;或者诗意浪漫;在光阴和权利的交替中,从一栋楼房,游人还不乏见识到一个市井摊子,和贵族豪宅,国王别宫都是可以共集一身,比如下面的市立博物馆:
今天的“市立博物馆”,昔日的“国王之屋”,更早是间“面包铺”
博物馆是广场上最大的两座高楼之一,旧时称作“国王之屋”,King's House,更早的俗名却叫“面包房”,the Bread House。十二世纪初,此地原有一栋木房,用作面包作坊。十五世纪开始翻新扩展,木房被拆掉,盖起了石头大厅。面包房扩建后成为布拉班特公爵,Brabant 的行政事务处。尔后,1516年,出生在佛莱德斯根特的布拉班特公爵查理被加冕为西班牙国王(即卡洛斯一世),(查理他爸是哈布斯堡王朝腓力 I,他妈是西班牙疯女胡安娜);由此,查理的姥爷是阿拉贡的费迪南II,姥姥是阿斯蒂亚的伊莎贝拉。1519年,查理又登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宝座,即 Charles V。在查理五世兴建布鲁塞尔“国王之家”的命令下,昔日的面包房从此再不是旧模样。百鸟朝凤,门庭生辉,平地耸起了国王大楼 King's House。
今天的市立博物馆,是从前的“面包房”飞起来的“国王行宫”
一六九五年,路易十四与荷兰威廉三世开战,夹缝中的比利时受到炮火猛烈攻击。布鲁塞尔大广场在战火中几乎被夷为平地。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座哥特式大楼是在1873年重新建造的。从1887年至今改用作城市历史博物馆。其精美的塔尖,拱门,小窗,和丰富的内藏,总是吸引着远来的游人。“国王之家”还收藏着各国(包括个人)送给小英雄于连的八百多套服装,这也是该馆最著名的展览之一。
“国王之家”右边的第二座楼房叫做“鸽子屋” the Pigeon House,一八五二年雨果从巴黎逃亡到布鲁塞尔时居住过的地方。人们所熟悉的《悲惨世界》即是雨果在布鲁塞尔流亡期间写作,并在此出版的世界名著。
市政府大厅
与“国王之家”两两相对的是“市政府大厅”。大厦始建于1402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直到1455年才完工。整个大厦造型宏伟美观,也是整个广场上唯一保存来自中世纪的遗产。96米高的钟塔直耸如云,顶端上塑立着布鲁塞尔的保护神,镇妖伏魔的圣米歇尔金像。钟塔并非修建在大厦的正中,两翼的长度是不同的。传说中,后来建筑师意识到了自己的设计错误,从钟楼上跳下自尽而亡。
布拉班特公爵之家 (The House of the Dukes of Brabant)
上图为“布拉班特公爵之家”,建于十七世纪,是一座包含有七个单位的联排大楼。主要用途是商业行会,有股票,借贷,皮革,农行,磨坊协会等。大楼的正面,装饰有十九座历代布拉班特公爵的半身雕像。1852年雨果流亡布鲁塞尔的第一个月,居住在其中的 House of Windmill。
广场东面对应有另一组连排建筑,其中包含六套楼房,有商业协会,也有民居。整座大厦设计精致华丽,塑像生动,内容丰富细腻,展现了巴洛克风格中注入的意大利及佛莱芒元素。寻根究底,每一座楼都有其耐人寻味的故事。
右边第一座是 Maison du Roi d'Espagne,“西班牙国王之家”。大楼修建于17世纪末,当时是面包师协会。1901年全部重建,正面装饰了查理二世的半身塑像以及圣奥博特塑像(St Aubert,面包师守护神)。二楼窗下的圆形浮雕像是罗马皇帝。楼顶上立有罗马诸神雕塑,八角灯笼亭顶端上是罗马智慧女神密涅娃Minewa。
最左边的楼房是The House of Fox,楼台上的五个寓言雕塑代表公正,以及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四大洲。
左边第三座,La Louve “狼房”, 楼顶有一只展翅欲飞的金鸟,表示出与佛教相符的理念,凤凰涅槃。这是比利时人民在经过战争苦难之后,期望走出废墟,奔向美好未来的表述。
Romulus and Remus
与“狼房”名字遥相呼应的是,一楼拱门的上方,雕刻了一浮罗马神话图,一对双胞胎男婴罗姆莱斯和雷姆斯,正在吮吸母狼的乳汁。其中的罗姆莱斯也是传说中罗马城的奠基人。从下到上的雕塑形象,狼孩到凤凰的寓意,不能不说是用意巧妙,匠心独具。
紧邻市政厅大楼右侧是“金树之家”,也是整个广场上非常耀眼的明星大楼。这组大楼前总是人来人往,门庭若市。人们站在楼下,翘首引领,热切不息。楼顶上是一尊英姿逼人的金雕塑像,骑马者是洛林公爵查理亚历山大。也即是玛利亚 特蕾莎老公罗马皇帝弗朗兹一世的弟弟。 当然,洛林公爵查理其实武艺很平平。
House of the Swan
毗邻“金树之家”就是“天鹅之屋”,也正是很多来此的游人们目光和相机的热门焦点处。
十二世纪之前,此地也是一片河草繁茂的沼泽水区,成群的天鹅鸟禽在这里生长栖息。十五世纪广场建立后,一家小旅店开业,取名“天鹅之家”。来这里住宿的都是一些小商小贩和平民游人。
一六五九年的战火摧毁,广场仅留下残垣断壁。之后,在商界的支持下,大广场得到重建,并成为各类行会商会中心。“天鹅之家”是当时活字印刷工人行会。
一八四五年三月,26岁的马克思流亡来到了布鲁塞尔,他亲密的朋友恩格斯也随之而来。他们经常到“天鹅之家”与工人朋友交往,了解普通民众的困苦生活。正是在这里,改变世界历程的《共产党宣言》构思并完成了。
一八四七年除夕,马克思和燕妮在此处与工人朋友度过了新年之夜。能歌善舞,贵族家庭出身的燕妮,还于此弹琴演唱。
“天鹅之家”现在是一家装修华丽的Bistro餐馆。大门外墙上装有一块铭牌,上面用法文和弗莱芒文写道:“卡尔 马克思自一八四五年二月至一八四八年三月居住在布鲁塞尔。他曾与‘德意志工人协会’,和‘民主协会’一起,在这里欢度一八四七年~一八四八年的新年之夜”。
虽然时间很紧张,但我们还是在外座稍事休息,喝了一些饮料。女儿拿出她刚挑选的特色巧克力,请爸妈品尝。也顺事翻阅了一下这家餐馆的菜牌,很不错。只是太可惜,后来的晚餐没有回到这里来。
一队队的旅游团,往往先观览了“天鹅之家”后,就移步到旁边的侧门内。小小的拱道里聚集了好多游人,前来欣赏此幅新艺术图雕。画匾是建筑师Victor Horta 与 雕塑家 Victor Rousseau 以布鲁塞尔市政府和人民的名义,献给他们敬爱的老市长 Charles Buls。他最大的成就之一是保护和重建布鲁塞尔老城及大广场。
塞尔克拉斯
拱廊里还有另一尊新艺术雕像,是比利时民族英雄塞尔克拉斯 Everard t'Serclaes。一三五六年十月的一个风雨之夜,塞尔克拉斯单手攀缘,将另手高举的旗帜插上了大广场的“星楼”上。市民在他的带领下,驱逐了佛兰德斯人,迎回了布拉班特公爵。
本地人说,用手从右到左抚摸塞尔克拉斯的手臂,会实现个人的心愿,带来好运。雕像在人们虔敬地抚摸中,铮铮放光。
走出拱廊,回到了炽热火辣的小胡同中。这里有更多的礼品店,带来惊喜连连。在街上买了一个我梦中的小东西(暂且卖个关子)
Galeries Royales Saint Hubert
走进了很有名气的“圣于贝尔长廊”,两侧是文艺复兴式的典雅装饰,其中有书店,咖啡馆,糖果店,鳞次栉比。在里面只是悠转了一圈,就华丽转身。
小童撒尿(荷兰语:Manneken Pis)
转弯处见到了名扬四海的“尿尿小英雄”。传说中,这个叫于连(法语:le petit Julien)的儿童,半夜起来撒尿,发现敌人正要炸毁城市。他灵机一动,撒尿浇灭了炸药引线,拯救了一城人民。
附近有好几家卖华夫饼的小铺。布鲁塞尔的Waffle 五彩缤纷,举世闻名,只要2欧元一个。
于是,仿效于连小朋友选了一个原味华孚饼,咬一口,果真与众不同,酥香爽口,名不虚传。
比较扫兴的是晚餐。
本来是有好几个选择,包括我们下榻酒店的“Cafe Metropole”,网评介绍都不错。只是当时在广场外的胡同中,用“大众点评”收寻到一个海鲜餐馆,名叫“Lobster House”,5个星。不少中国游人也都留下了很好的评语。很好找,就在“于连”景点附近。
这个餐馆很小,里面几个桌子都坐满了人。整个环境都比较差,价格贵。我们点了“海鲜三人餐”,味道质量很一般。而且“烩青口”里面还有不少的空壳。不知道评级怎会给出了5星。
去年我们在中欧旅行,“大众点评”上推荐的餐馆食品,一路上给了很多帮助。由此也得到了信任。我记得最棒的一次5星推荐是在奥地利,那次的美食经历,可以讲是很难忘记。这一回非常失望,算是例外。
客观来讲,Lobster 这样的海鲜,在国内餐馆是不多见的。因此,今后在使用“大众点评”时,如果碰到“龙虾餐”这类海鲜的评分,或者评语,需要留心一点。
晚餐的一点失意,并不影响对布鲁塞尔的总体观感。
从下午几近三点走出酒店,活动基本集中在大广场一带。完全理解和同意雨果的评论:“这是世界最美的广场”。小巧精致的广场,内涵却赋有万千,比期望的更精彩。虽然是仅仅走马观花半日行:逛街,看景,买糖果,步步却折射着,一页页历史的宏大篇章,风云激荡。
布鲁塞尔之行,看到学到了太多,回味无穷。
接前文:
看到过这样一副绝妙的对联(无情对):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
这对联确实挺绝妙,一讲才情了得!
前几天刚好听见国内几个友人去了茶马古道一带,我学着胡诌一句:)
康定跑马山溜溜
雅安飞仙关滑滑
一瞧那粉色的美甲就是当年“封资修”的产物,想象如果美甲配红书,是不是挺搞笑的
============
说起来这也是特定情景中的极端形式主义。不管与时俱进,还是“与时俱退”,红色资本家都是不乏的,比方说恩格斯他们:)
听起来,你是本地人。我这次功课开始比较早,还有“原子塔”没去,比较遗憾。
===========
嗯,是这样的,乍一看有些当年拿着红宝书的韵味,但自己一瞧那粉色的美甲就是当年“封资修”的产物,想象如果美甲配红书,是不是挺搞笑的
法国和比利时的关系真有些水乳交融,我有个很亲近很亲近的朋友,爸爸是法国人,妈妈是比利时人。弟弟的太太也是比利时人。对比利时影响最大的是两个国家,一个是法国,另一个是荷兰,过去都统治过比利时。
看到过这样一副绝妙的对联(无情对):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公门对法国(偏正结构相对),桃李对荷兰(花名相对),争荣对比利(动宾结构相对),日对时(时间相对).
这个文章,看来是作足了 home work.
前面还有一张是特写的炸薯条,同样的搞笑意境。
布鲁塞尔这一趟,真让人觉得受益匪浅。很多见闻都觉得震惊。比利时是个小国,使用的是法语和荷兰语,可他是欧盟的首都。科学巨匠,改变世界的伟人们在这里频频登陆,是偶然也是必然。布鲁塞尔所见所闻,不枉此行。
太多故事了,这也是为什么去欧洲旅游精彩,人文历史丰富啊。去前准备充分,收获就大些。可是我每次到了,总是感觉准备不够。
下篇就想写一段“布鲁日的小人”。
谢谢老朽游侠欣赏!
“比利时小人”,记得那侦探,非常非常的风趣:)要从我这次的经历来说,次日走到了布鲁日,有几个过节,我还真的是灰常有共感呢。
是有些遗憾哈,相信以后王妃还会有机会回访的。
但是,在荷兰,找到更好吃的早餐,写到阿姆斯特丹再介绍:)
谢谢yy56!
他们的华夫饼,一路都有小摊,。五颜六色,大开眼界。最后挑花了眼,拿了最简单的原味,真的好吃啊。
猛踩比利时的餐馆,尼罗河惨案电影里有句台词,比利时小人...在比利时被坑过,菜的佐料居然额外收费,没佐料怎么吃?光放盐吗?麻子都不能叫麻子,叫坑人。
华孚饼的种类真多。
觉得比利时挺不容易的,夹在德法两大国之间,一战,二战都被德国人占领,却能够在战后恢复过去的建筑文化的辉煌,并成为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所在地,一定有她的魅力和欧美国家的认同感。最美的广场其实和中国人观念的广场有着巨大不同,小巧玲珑,周围被各种建筑物所包围。人文,美食聚于一处,的确是世界各地游客必到之场所。
是的,离开时候在免税店买的:)
比利时的种类多些,也还是更好吃点。
谢谢晓青,布鲁塞尔时间短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