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arge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斯京日记(7)让我泪流满面的远东博物馆

(2024-04-08 11:12:00) 下一个

博物馆者,非古董者之墓地,乃活思想之育种场,是启蒙民众之重要机关。

           —— 博物馆大师·布朗·古德(George Brown Goode,1851-1896)

经典的的未必是通俗的流行的,我无意贬低拥有巨大市场的大众通俗作品(包括任何文学艺术以及世上存在过的东西),但我相信经典的价值是跨越时空和时代的,是永恒的。

斯京有众多的博物馆,数不清的咖啡店,和永不消失的艺术设计。然而,给我莫大惊喜的是那颗低调的明珠,见证东方文明的远东博物馆(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瑞典语:östasiatiska museet),也许叫东方博物馆更为贴切些。

那天是精神、物质食粮极大丰富的一天,跟大学好友一起走访了三个免费博物馆:船岛(Skeppsholmen)上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derna Museet)、远东博物馆以及主岛上的瑞典历史博物馆(Swedish history museum),这三家都是免费免费免费!

从船岛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出来,朋友拉着我在附近转转,隔壁不远处有一座看似不起眼的鹅黄色建筑,原来这就是著名的远东博物馆。她以其丰富的东亚文物馆藏和高水平的汉学研究在国际博物馆界和学术界享有盛誉。在多达十万件的藏品之中,来自中国的文物约占百分之八十,年代跨越了新石器时代至晚清民国,最为知名的藏品当属其核心珍品,中国史前文化 - 仰韶彩陶史前彩陶,其收藏之富之精,在中国本土之外首屈一指。

我们被无意间撞见的这颗海外遗珠亮瞎了眼,意外的惊喜和收获无法言喻。之后的一个周末,我跟领导和到访的朋友们又去拜访了一次。  

这家博物馆是1926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1960)创办,目前是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馆群的四个分支机构之一, 这四家博物馆分别是哥德堡的世界文化博物馆、斯德哥尔摩的民族博物馆、地中海博物馆、东方博物馆。

安特生不仅是著名的瑞典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他还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百年中国考古”始于“地质学家”,这个地质学家就是说的他。他不仅是仰韶文化之父,还最早发现周口店遗址,是“北京人”(人牙)的发现者。他的学术遗产主要收藏在这家远东博物馆。

在“中国之前的中国”展厅,我们认真仔细地参观了跟安特生有关的中国文物,厅里的录像带解说也看了好几遍。平生第一次参观不能说话的文物时竟有一种欲泪流满面的感觉。大家有机会访问斯德哥尔摩,一定不要错过这家博物馆。  

简单介绍一下安特生:

1901 年他在瑞典 Uppsala University(乌普萨拉大学)获得地质学博士学位,1901-1903 年两次赴南极地质考察。1906-1914年,他担任瑞典地质调查所所长。

安特生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十余年。1914 年 5 月,安特生受北洋政府之邀来中国担任农商部矿政司顾问,与刚成立不久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前身为北平地质调查所)合作,帮助中国先后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发现铁矿、煤矿等矿藏。

寻矿之余,安特生四处考察,在中原地区的地层中采集到丰富的古生物化石,逐渐对古生物化石产生浓厚兴趣。他最早发现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与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 (Otto Zdansky) 共同发掘、找到两颗“北京人”的牙齿。

1921 年 10 月安特生与中央地质调查研究所袁复礼等人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考古学发展的起点,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而仰韶文化也被视为是解决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关键。后来安特生又与中国学者一起,陆续发现了甘肃齐家文化、青海马厂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根据中瑞两国协议,中国政府同意安特生将陶器运回瑞典整理研究,在研究完成之后,再将其中的一半归还中国。安特生将其在仰韶发掘的未经修复的陶器和陶片运回瑞典,每件陶器的底部都标出了它们归属地的第一个字母:归属北京的标有 P,留在斯德哥尔摩的则标有 S 。

这里必须提一下当时的皇太子(王储)后来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他曾于1926 年访问中国,他全力支持安特生的考古事业并对挖掘出的中国文物视若珍宝,同时他还将一生收藏的 2500 余件中国艺术品作为“馈赠瑞典人民的礼物”悉数捐赠给了东方博物馆。是他于1924 年 12 月 30 日,以瑞典中国委员会主席的身份致函中国地质调查所丁文江、翁文灏两位所长,提出中国和瑞典两国将安特生在中国的收藏平分,先全部运去瑞典记录和初步研究,而后将一半退还给中国。

安特生于 1925 年 7 月( 51岁 )返回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不仅带回在仰韶和甘青发掘的约 3 万件未经修复的陶器和陶片,还带回一批中国早期历史时期的考古标本。瑞典政府立刻意识到这些采集品的重要价值,1926 年瑞典国会通过议案,由政府拨款在斯德哥尔摩设立远东博物馆,并且为安特生专门设置了一个远东考古学的教授席位,他在此担任馆长一直到 1939 年 6 月 30 日( 65岁 ),才被另一位瑞典汉学家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接替。

瑞典方面分 7 次(1927 年一次,1928 年一次,1930 年两次,1931 年一次,1932 年一次,1936 年 9 月为最后一次,记得录像音频里说最后一次是他亲自押送到中国)将部分文物归还给中国,后来由于战乱,这批文物下落不明。2005年,在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前身)的库房中偶然发现了三箱陶罐和陶器碎片,经中瑞双方鉴定,确定是失踪已久的仰韶文物的一部分。

安特生在中国的命运,因时而变,大致经历了从“学者”(新中国成立之前)到“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的帮凶”(20世纪50年代到“文革”结束)最后再到“学者”的回归(“文革”结束之后)。

仰韶文化,如今的概念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及其支流渭河、汾河、伊水、洛水、卫河等广大区域。 

由于时间跨度与分布地域的不同,彩陶主要有半坡、庙底沟和马家窑三大类型,分别代表了仰韶文化的早、中、晚3期。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其装饰以彩绘为主,于器物上描绘多种具象或抽象的纹样,呈现原始艺术的美感;陶器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等,形制极为丰富。在不同的时期,尤其是在早中期,仰韶文化对黄河上下游及南北临近地区诸文化都施加了强烈的影响,但同时又吸收了周围诸文化的许多因素,建立起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安特生等人对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证实中国远古存在着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打破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观念。

在1944 -1945年,中国现代考古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夏鼐,在发掘当年安特生发现的甘肃齐家坪遗址时,发现了以齐家坪遗址为代表的齐家文化(距今4000-3900年左右)晚于仰韶文化的地层学证据,推翻了安特生关于甘肃青海史前文化早于中原仰韶文化、是仰韶文化从中亚西来中转站的观点。后来1954—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机构对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的发掘,区分出属于仰韶文化早期类型的半坡文化(距今6800-6300年左右),提示仰韶文化的源头可能在陕西渭河流域一带。

虽然安特生“仰韶文化西来说”的理论推断被后来的中国学者们推翻,但作为研究构建中国上古史的第一人, 首次将中国上古史带入现代考古学和世界文明史研究的整体框架,他的历史地位无可否认。

1. 门口飘扬的旗帜 - 东方博物馆,果然比远东贴切

2. 建筑是贵气的鹅黄色,喜欢

参观的人不多,一楼有接待厅和咖啡厅,主要展厅在二楼和三楼

3. 这是一楼大厅里的 guardian lion, 来自北魏(公元386-534年)的石狮

4. 二楼是日本展厅,快速转悠一圈就直奔三楼主题了

“中国之前的中国”史前文物展,主要陈列安特生在 20 世纪 20 年代受中国北洋政府聘请进行地质考察与考古研究时所发掘的以仰韶遗址和马家窑遗址为代表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及少量玉器、骨器、石器等文物,其中以“X光形”人骨架型陶钵、人头型器物盖最为知名。

5. 跟我到“中国之前的中国”展厅,沉浸在彩陶之中,探索中国史前史

6.

7.

8. 1918年安特生在河南田野进行地质工作的照片

9. 1924年采集员庄永成在广河县齐家镇边家沟村发掘墓葬

10. 这枚人头陶盖,由东方博物馆于1943年前自巴黎一古董店购得,甘肃出土,半山类型

11. 人头陶盖,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12.

13.

14.  底部有字母,左边的代表北京的“P”, 右边是代表斯京的“S”

15. 安特生得到民国政府的奖励,奖状上有黎元洪总统的签名

16. 安最后一次前往中国时,与负责考古工作的中研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的合影

17. 中国之前的中国,站在这幅字幕面前,感动、泪目

18. 这里保存的还有部分龙山、马家窑、半山等遗址的出土文物,件件都是国宝

19.

20.

21.

22.

除了仰韶文化,这家博物馆还有不少宝藏。一旁狭小的展厅内是“中央之国”中国历代文物展,集中展示了从商周时期一直到晚清民国时代的青铜器、金银器、瓷器、玉器、佛道造像以及家具、服装、神像等民俗文物,不少藏品为国内博物馆所罕见。

这张宋朝彩塑女像,是 Gustav VI Adolf 的私人收藏,也是镇馆之宝。王储在担任“中国委员会”主席期间,还亲赴中国及日本进行实地考察。此件彩塑头像是他 1926 年赴中国考察之际,在上海南京路的一家古董店所购得。据介绍此像原出自陕西省靠近甘肃地区的一个洞窟内,后来的研究证明其制作年代为十二世纪的宋代。

23. 宋代美女,瓜子脸高鼻梁,依照现代标准也是妥妥的大美女啊

24.

25.

26.

27.

这里还有一个中国图书史展厅,有很多古籍善本和影印典籍,展示了中国书籍装帧形式的多种类型,收藏展出了大批重要的中国政治、文化典籍,其中不乏线装本《清实录》、商务印书馆影印梵夹本涵芬楼版《道藏》、《四部丛刊》、《辽海丛书》等大型丛书。

28.

29. 先人的书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呀

除了古物,在这里还遇到了哈瑞·马丁松特别展。

孤陋寡闻, 我是那天才初识这位大名鼎鼎的怪才。哈瑞·马丁松 (1904-1978),瑞典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还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瑞典南部的卜洛金,死于自杀。在这里,陈列着他的以中国艺术为内容的诗歌和散文。也许冥冥之中,道家思想给了他某种启迪。

30. 长臂猿图配上他的文字,展现了他和中国艺术和哲学的关联,不同文化在他思想世界中的相遇相知。

31. 他的自传体小说,充满了苦涩的记忆

32. 才子本人

周日的中午,外面的餐厅好像大都不开张,我们在瑞典历史博物馆的 cafe 吃到了美味的瑞典国菜 - 熏三文鱼和肉丸。回到家门口的超市,海鲜摊的帅哥骄傲地告诉我们,这道熏三文鱼可是诺贝尔奖晚宴大餐中的一道呢。

33.  这家博物馆的小肉丸很好吃

34. 烟熏三文鱼也很美味

35. 著名的熏三文鱼,确实美味

今天不贴地铁站了,帮照片对号入座太辛苦  ~~~~~~~~~~~~~~~~~~

生活感悟

也是到瑞典前不久才得知,瑞典是跟新中国最早建交的西方国家。瑞典于1950年1月14日承认新中国,1950年5月9日同中国建交。我宁愿相信这跟考古学家安特生、古斯塔夫六世(同时也是位颇有建树的考古学家和陶瓷鉴赏家)热爱中国传播中国文化有些许关联。  

 

2022 斯京日记:

1. 米塔-列夫勒(Mittag-Leffler)数学研究所

2. 斯京日记(1)不是所有漫无目的游走的人都是迷失者

3. 斯京日记(2)再回首, 老城区

4. 斯京日记(3)国立博物馆里的午餐

5. 斯京日记(4)森林墓园和图书馆

6. 斯京日记(5)宫殿里的异国风情

7. 斯京日记(6)有点失望的ABBA博物馆

8. 斯京日记(7)让我泪流满面的远东博物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arg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ZheFei' 的评论 : 握手!珍惜这些无价之宝,让它们平安展示给世人在当下,就是最好的回报
ZheFe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半岛人' 的评论 : 凭什么啊?当初这些文物也是这个考古学家合法获得的。又不是偷来抢来的。多谢他和瑞典政府把这么多文物精心保存,否则不知多少会被破四旧给摧毁了。
半岛人 回复 悄悄话 应该是时候把这些古董送还给中国了吧?
世界在我心中 回复 悄悄话 分享了好文,了解了瑞典的小博物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