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沂随笔

会集几年来在网上或中文杂志上所发表的文章,主要是一些随感飘绪和对科学哲学人生的思考感悟,以便与大家分享。
正文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

(2012-06-25 18:49:05) 下一个
在今天的世界上,生活中,思想理论的作用无处不在,几乎重要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科学思想理论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登月潜洋,发明各种机器技术,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进步,同时大规模杀伤武器也可以毁灭整个人类和地球。社会思想理论可以引起社会变革,天翻地覆,血流成河。以宗教教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以及任何主义的名义进行的战争也都是思想。因此Krishnamurti 说思想是forever渺小的好像不好理解, 其实他是说当有限的思想理论试图了解无限的真实/真理时,它就变得非常渺小。他同时说思想发明各种各样的Utopia/理想国/政体来试图解决人类的问题,但由于思想的局限片面性,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会引起另外的问题,在思想的范围内永远解决不了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佛教在谈到以思想来面对无限的真实/真理时, 也是同样的说法:“穷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理论是灰色的”,因为它是有限的,片面的,基于过去的,机械的,无生命力的,无实体的,仅是一个用来理解真实的抽象的工具符号语言图像。即使理论在某一方面正确预测描述了真实,比较实用,它也仍然不是当前鲜活的真实,正像一个城市的地图和它所绘的城市不能等同一样,一幅树的画或照片不是那棵真实存在的树一样。

和我们父辈老师们相比,我们这一代人是非常幸运的,虽然经历了文革,没受正规的中学教育,但赶上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科学的春天,受到了正规的大学教育,并随着出国潮来到科学发源地的西方国家留学做科研。那时大家可能都多多少少受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的激励和影响,想做一个科学家,做出重大发现或发明创造有价值的技术。几十年过去了,能实现这种梦想的可能只是少数人。还隐约记得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中说数学是科学上的皇冠,而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西方科学思想认为自然界遵循各种定律,而这些定律是由数学公式表达的,后来我们知道这些定律都是相对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也就是很有用的工具符号而已。然而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仍使一些科学家惊奇于它的“unreasonable effectiveness in describing reality"而认为自然界是由数学语言写成的,认为数学定理在自然以外的柏拉图式的理念世界有真实的存在,这种想法甚至仍然是今天理论物理学界的主流。

现代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Roger Penrose 这样说:“I image that whenever a mind perceives a mathematical idea, it makes contact with Plato's world of mathematical concepts.... when mathematicians communicate, this is made possible by each one having a direct route to truth...because each is directly in contact with the same externally existing Platonic world! All the information was there all the time. It was just a matter of putting things together and 'seeing' the answer....In their greatest works, mathematicians are revealing eternal truths that have some kind of prior ethereal existence."。 我的数学本来不好,又做生物研究,数学用的不多,对这种说法感到很神秘。爱因斯坦并不同意这种看法,佛教则明确地说一切思维逻辑语言公式符号都没有独立的实体存在。后来读到了佛教徒Mathhieu Richard 和天文学家Trinh Xuan Thuan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深入的讨论:The Grammar of the Universe, in《 The Quantum and the Lotus: a Journey to the frontiers where science and Buddhism Meet》。这坚定了我“ 理论是灰色的”没有独立实体存在的信念,数学也不例外。现代理论物理学界追寻描述世界的最后公式(M-theory)应该是徒然无功的。

象现代理论物理中一些看起来很奇怪不象是科学的理论反而大兴其道,成了主流,也和认为数学代表了真理有关。 例如Parallel Universe 理论,宇宙学家亚力山大.维勒金说:“有非常多的平行世界,在那里,戈尔(美国前副总统,后来在与小布什的总统竞选中落败)是美国的总统,而埃尔维斯.普雷斯利 (摇滚巨星猫王)还活着。”. Stephen Hawking (霍金)也设想自己到了另一并行宇宙。然后,所发生的一切就如他在科幻小说《星际旅行》中所经历的一样:霍金和牛顿、爱因斯坦玩扑克,玛丽莲.梦露坐在他的旁边。“任何一个想得到的故事都会在其中的一个宇宙中发生,”霍金说,“肯定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其中我和玛丽莲.梦露结婚了。也有另一个故事,在那里克娄巴特拉(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貌美,有强烈的权势欲望,一开始是恺撒情妇,然后与安东尼结婚,安东尼溃败后又欲勾引屋大维,未遂,以毒蛇自杀)成了我的妻子。” 这些东西听起来很荒谬不合常理,又无法用科学实验检验,但因为是从数学公式推导出来的,不但有人相信,反而成了主流。

数学家物理学家认为数学定理在自然以外的柏拉图式的理念世界有真实的存在是因为重大的数学发现常常是他们百思不得其解,而在做其他的事情时突然中灵光一闪,得到了他们苦苦追求的东西,新得到的公式理解或方法似乎完全超出他们本身的能力,不是从已知的世界来的,而象是从一个柏拉图式的理念世界来的。其实数学家的这种灵感和艺术家的灵感类似,都来自神秘的创造性,人的创造性从哪里来?佛教认为它来自无处不在的人人本具的灵知/菩提/自性/佛性, 每个人都在日用这个灵知而不自知,但这个灵知在每个人所发挥的作用却因每个人的思想习惯倾向而不同,而发生了扭曲变态,变态越少,智慧越高。科学家对一个难题百思不得其解,在现有的知识方法中找不到答案,不得不暂时放弃做其他事情,而在野营或散步时(甚至在梦中)并没有特意思考这个问题而突然灵光一闪,看到了答案,这时因为此时原来的思想在百思不得其解后暂停,对灵知的扭曲变态解除或很少,本有的灵知便给出了答案。看看大科学家的传记,几乎重大的科学创新突破都是这样来的,不需要假设一个独立于人/自然的理念世界。但这个灵光一旦变成公式理论思想,就成为过去了,就变成机械的,灰色的了。

生命的最后的,根本的源泉和动力来自于灵知/菩提/自性/佛性,它“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灵知在每个人所发挥的效力却因每个人的思想习惯倾向而不同,思想习惯倾向对其造成的扭曲变态越少,智慧之光既越能通透广大。要想使“生命之树常青”,就需要减少僵化的思想习气,让心对Truth 变得sensitive 和 vulnerable, 这样来自本体自性的活水才可使“生命之树常青”。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