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学会欣赏彼此的不同,会享受更广阔的世界。
我写写、你看看、挑着信、试着用。
个人资料
JustTalk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读书推荐:《The Fountainhead》和《Atlas Shrugged》

(2018-05-29 11:50:56) 下一个

作者, Ayn Rand,是1926年从前苏联移民到美国来的,她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不少的美国人,但她不喜欢枯燥地说教,于是写了两本小说,将自己的理念体现在书中不同的人物里。晚年时,出版收集了她的一些演说稿,出版了《Philosophy, who needs it : essays》,但我的确没有看完就还了。Ayn是对的,还是小说更吸引人。

《The Fountainhead》是1943年出版的,曾被十几家出版社拒绝。《The Fountainhead》出版以后,作者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设想构思《Atlas Shrugged》,最终于1957年出版。

我近些年跟女儿一起读书,看了一些英文小说,多是欣赏故事情节、体会人生感悟。而且我对女作者有点偏见,觉得她们的作品缺乏逻辑性,太过追求完美。有的书我看完了,有的根本就看了个开头就还了。Ayn也是个完美主义者,不过她写的完美还是蛮符合逻辑的,我完全可以接受。更有意思的是,我从这两本书里,第一次体会到英文表达的美感,尽管她的母语并不是英语。

我先听的《Atlas Shrugged》,50张CD,但没有觉得拖沓冗长。故事情节迂回反转,可惜我没有记住什么名言,只记得一个聚会上,对金钱的重新解释让我大跌眼镜。
追读到《The Fountainhead》,才意识到里面的主人公是个完美个体。这个完美个体在《Atlas Shrugged》里面被众化,成为一群完美人物。

我也说不好到底是怎么个好法,可能还是和我的三观比较一致。读《The Fountainhead》时,记下了几句话。书中的精彩对话和表述,远远不止于此:
“That doesn't matter. Not even that they'll destroy it. Only that it had existed.”
“To say 'I love you' one must first know how to say the 'I'.”
“He is too selfish, but never acted as himself. ”
“He didn't want to be great, but to be thought be great.”
“I could die for you, but I couldn't, and wouldn't live for you. ”

还有一句对我来说是醍醐灌顶:“There was no order in his reading, but there was order in what remained of it in his mind.” 我一直以为我的阅读顺序非常恰当合理,其实只是我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有局限性,没有理解的根本就没留下任何印象。比如读《Atlas Shrugged》时就?没有记住一句话,很想回去重新阅读一些读过的书。网上找到几个摘引,现在看看,还是有点印象的。

我很佩服作者能够了解、理解、刻画这么多不同人物的思维模式、不同的信仰观点、不同的言谈举止,而且前后贯通一致,没有丝毫牵强感。网上有不少的中英文介绍,我就不多说了。

大家阅读愉快!加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话:

不过我更喜欢《The road less traveled》里面的道理。天才需要学着接受庸才,而不是被他们掌控,否则可能会过得比较痛苦。
读书推荐:《The road less traveled》-《少有人走的路》

天才如果一直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没有人能够认识他、理解他、欣赏他,自然会有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这样的生活不能算是幸福快乐吧?

对我来说,《The Fountainhead》里面的 Roark 应该算是理解并接受庸才的人,他不会花精力去和愚蠢的人争高下。他追求的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因为理解并接受他人。他知道自己的作品不会被很多人理解,所以也就不在乎是否被别人认可,即使刚刚造好的建筑被唾弃、被毁掉,只要做过、曾经存在过就可以了。Roark过得真实、自在。

Gail Wynand 应该也算是天才吧,但他没有接受庸人。他玩弄庸人、追求权力掌控庸人,到头来却自己厌恶自己,应该算是活得挺痛苦的吧。这条“少有人走的路”,Roark 走通了,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Gail 没有走通,很可能孤苦终年(或许自杀)。

一般来说,我不会读一个作者很多的作品。读了几个以后,大体知道作者的信仰和思路。我欣赏Ayn Rand 对不同人性的剖析,让我理解更深刻,但我并不认同她绝对的利己主义。我的体会是通过利他,最终实现利己。这点上我更欣赏《道德经》:
《道德经》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最近在重听《The Fountainhead》,我对 Ellsworth Toohey 非常感兴趣。他表面看起来温顺、善良、无害,而且乐于助人,营造一片祥和之气。但其实是极为聪明、博学,而且处事圆滑。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赢得众人的欣赏佩服,征服一个个不同的灵魂。他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处处别人着想,谦虚礼让,而实际上是为了更多、更强地掌控。除了Roark和Dominique他没有征服,其余的众人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上,连他的上司,Gail Wynand,也最终被他搬倒,可以说是做到了老子这句话的极致。

想到这里我不禁打个冷颤,老子的话到底应该怎么理解?运用的方向又应该是哪里?

任何观点都只有一部分是可取的!我写写、你看看、挑着信、试着用。

微笑微笑

有兴趣请关注我的微信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0)
评论
freemanli0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ustTalk' 的评论 :
回了qqh了。
JustTalk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reemanli01' 的评论 :
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又给我提供了更多可以问的问题。:D:D:D

“最高目的就是成佛,或者说,佛希望人们看见他所看见的,明白他所明白的。”
佛看见了什么?
佛明白了什么?
怎样知道自己是否“看见佛所看见的”?
怎样知道自己是否“明白佛所明白的”?

请查悄悄话。
freemanli0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ustTalk' 的评论 :
这类似基督说good news,我们当然可以信,此外,也可以进一步问,你怎么知道的,我能不能像你一样知道?佛教的回答是,可以。你也可以知道。。。
freemanli0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ustTalk' 的评论 :
如果有机会能当面畅谈当然很好了。
很同意你提问题的角度。这反映了你一贯的思路,谈梁漱溟的时候就是这个,特意加了“目的”。
【但我觉得更关键的是“进修”什么?“进修”的目的是什么?往哪个方向进修?逃避的是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 】
确实,如果这个不清楚,基本上就是混日子。

佛教的总纲都是在“六祖坛经”里说了,最高目的就是成佛,或者说,佛希望人们看见他所看见的,明白他所明白的。(为什么要看见佛看见的,看见它到底又什么好?涉及佛的世界观的问题,我i什么是更真实的。等等。这其实跟基督教一样,为什么要信耶稣,耶稣看见的到底有什么好,为什么更真实。)
然后,配合这个目的才能设计实验(打坐的方案)。但是又因为各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说起来就多了。。。类似学钢琴,每个人先怎么打基础可能就五花八门。所以就出了八万四千法门。但是最后还是要归到一些根本的东西的。
JustTalk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reemanli01' 的评论 :
很开心看到大家这么踊跃探讨。真的希望我们几个人能够见面畅谈!

“大学进修” 的解释方法很容易理解,但我觉得更关键的是“进修”什么?“进修”的目的是什么?往哪个方向进修?逃避的是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

没有方向的努力,全凭撞大运,即使是撞上了,可能也会埋怨大运阻挡了自己的“进修”。

我也是这两年才开始在博客里认真写点东西。我从小非常不喜欢写作文,这几年读书、查经、思考,彻底改变了我。
JustTalk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五梅' 的评论 :
哈哈,如果你不说,我都没有注意到。我的理解和你的原本意思是一致的。

我也承认“Rand的“客观主义”是利己”,我自己也是这么去做的,所以才真正理解她在说什么。但我不认同她把“利他”主义贬得一无是处,我是通过“利他” 来实现我的“利己”。

第一次听说“爱读书的孩子好带”,我的孩子也的确不难带,而且蛮有趣。我一定多多和朋友们宣传。

如果愿意,可以加我微信。文字总是有很大的局限性,聊天更方便。微信ID:WonderfulWensheng
JustTalk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枪迷球迷' 的评论 :

谢谢推荐。已经预定《Philosophy: Who Needs It》。另外那本,图书馆里没有。
freemanli0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ustTalk' 的评论 :
看了你的博客觉得分享了很多东西,有点感动。。。
所以谈到佛教的时候,我也觉得要分享一点自己粗浅的了解。。。呵呵,谢谢!
freemanli0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ustTalk' 的评论 :
我理解的佛教世界观。
和通常的世界观不同,佛教认为六道轮回人身难得。
获得人身就像地球上的人获得大学进修机会一样,(按比例说,得人身还更难)
所以理想情况,进了大学就应该尽量做精密实验,了解科学,
获得人身也应该做精密实验了解人自己(并进而了解世界)。
佛教打坐,理想的说,就是做精心设计的、精密的实验(出家苦修,是为了减少干扰以便学习做观察。类似把天文望远镜放到深山里,也是为了减少干扰、噪音,以便系统观察)。两者本意都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深入观察了解!
科学实验观察外部,打坐观察内部。
麻烦的是学生上了大学不一定做实验,和尚出了家也不一定有兴趣做实验(打坐观察)。
即使做实验,也可能没有精心挑选关键实验。这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霍金说的那个话,我觉得和佛教要达到的“无有挂碍”同理。高手都有相通得地方。有个学佛的人也说过类似的话,观察时,要去掉expectation。(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又重温这个no expectation! )
五梅 回复 悄悄话 对不起,我的评论有个typo“社会往往不能接受天才” (不是“不能不")因为天才特立独行,不循规蹈矩,但是他们的头脑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智慧创造财富,推动社会发展。《Atlas》是一群天才,因而是社会的栋梁。如果剥夺他们,他们便没有动力在创造财富,否则就是反人性的。我以为,Rand的“客观主义”(俗说就是“人性”)是利己(即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而不是剥削和掠夺他人-很多人把利己当贬义是混肴了定义)同时利他。很有意思的讨论,加bookmark以便有空常回来学习您的文章和这些评论。我的孩子们也爱读书,但是他们都成年了,自己选择书读。说真的,爱读书的孩子好带,还有趣:)。
枪迷球迷 回复 悄悄话 我最欣赏的Rand著作是 Capitalism: The Unknown Ideal. 因为是第一次读到从伦理角度来论证自由市场和资本主义的正义性而不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第二是 Philosophy: Who Needs It。 从来读哲学书都觉得是忽悠,从这本书才悟出点道理。
JustTalk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reemanli01' 的评论 :

关于佛法,我知道得非常有限。
去年圣诞节+新年期间追完了印度电视连续剧《佛陀》,看字幕的,一分钟也不能眨眼,幸好里面无数帅哥美女。
其实佛陀悟透后强调的方法是“思辨”,似乎并不是打坐散念止息,尽管佛陀初期静坐苦修的行道已经很高深。可惜电视画面没法表现他是如何“思辨”的。
他曾指着那个没有剃度、没有离过家,一直在皇宫里默默奉献的马车夫说:“看,这才是最伟大的比丘!”可惜,我不知道佛陀为什么还去接受那么多弃家剃度的比丘和比丘尼,可能在凡尘生活里修炼,还是太多诱惑了。但逃避诱惑,在简单清苦的环境里修行,得的“道”大概也要弱些吧!

我倒是觉得霍金的这句话非常有意思,帮助我在接受、理解、放下的前提下,继续享受生活。
"When one's expectations are reduced to zero, one really appreciates everything one does have."

Happy reading!!!
JustTalk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osaline' 的评论 :
有心的妈妈,羡慕可以与女儿讨论文学和写作!
我家女儿也喜欢读书,比我读得快,但似乎没有我想得多。现在10年级,刚刚开始允许我看看她的写作。她自己知道写得不够好,不肯给我看。不过我的单词量太少,她的逻辑性又太差,费劲呀!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我好像将Ayn Rand 的书收集齐了,包括一些关于她的传记。我也与女儿讨论文学和写作。不过我女儿比我多读很多书:)
freemanli0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ustTalk' 的评论 :
补充一句,很欣赏你对活路的解释。。谢谢。。
freemanli0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ustTalk' 的评论 :
欣赏这个"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大隐隐于市,确实是至理,也不是隐,也不是不隐,返璞归真,一切自然,随遇而安。
听一位隐于市的佛法高人解释,佛法苦行的人,确实是不得已,因为日常生活和修行还没有能力兼顾,所以不得不隐于林。类似体操训练,只能先学分解动作,因此也应该可以理解。

Ayn Rand知道很多年了,买过atlas shrugged, 一直没看,今天这个由头,开始看the funtainhead了。刚看完前言,感觉是值得去了解的。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我欣赏你的观点“通过利他,最终实现利己”。或者说我们在竭力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自己也从中受益匪浅。我的读书习惯与你可能不同,我读文学作品是按作家的系列来读的。如同我关注一些同行科学家们的工作,在pubmed 上每天都是用名字作为key words 去搜索:)
JustTalk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reemanli01'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回帖。又一个高人!
因为这三句话简单,我当时又情绪特高,就记下来了。其实书里有无数的至深哲理,我没能记住。惭愧呀!
我的理解和你的差不多,不过你解释得更深刻。

多说两句关于“活路”的。
我觉得耶稣指出的活路,更倾向肉体死了了以后的活路。今生今世,你还得受苦。与传统的基督教和耶和华见证人相比,摩门教好像更追求今生的喜乐平安。但宗教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大大局限了对喜乐的追求。
佛陀的活路倒是今生的,但需要自己思辨苦修,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达到。"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出家当和尚,不过只是小隐而已。

我觉得佛教的思辨,加上《道德经》的认知,加上神的引领,人还是有希望找到活路的。我定义的活路是今生今世的喜乐平安,开开心心过每一天。朝闻道,夕死可以。不再惧怕死亡。
JustTalk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osaline'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回帖。能够体会到,你也是个爱思索的人。

“天才需要接受庸才,否则会活得很痛苦呢?” 这个是结合《The road less traveled》一起得出的结论。
天才如果一直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庸才很愚蠢,没有人能够理解他,自然会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这样的生活不能算是幸福快乐吧?

对我来说,《The Fountainhead》里面的 Roark 应该算是理解并接受庸才的人,他不会花精力去和愚蠢的人争高下。他追求的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过是否被别人理解或认可,即使刚刚造好的建筑被毁掉、被唾弃,存在过就可以了。所以他过得真实、自在。
Gail Wynand 应该也算是天才吧,但他没有接受庸人。他玩弄庸人、追求权力掌控庸人,到头来却自己厌恶自己,应该算是活得挺痛苦的吧。
这条“少有人走的路”,Roark 走通了,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Gail 没有走通,很可能孤苦终年(或许自杀)。

一般来说,我不会读一个作者很多的作品。读了几个以后,大体知道作者的信仰和思路。我欣赏Ayn Rand 对不同人性的剖析,让我理解更深刻,但我并不认同她绝对的利己主义。我的体会是通过利他,最终实现利己。这点上我更欣赏《道德经》:

《道德经》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JustTalk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sdream'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回复!
“万物相互效力,让爱神的人得益处”。神的旨意哪儿都有,只有爱神(感受到神的爱)的人才能够看得见、体会出。
freemanli01 回复 悄悄话 “I could die for you, but I couldn't, and wouldn't live for you. ”
----------
我不清楚我是否误解了作者的原意。。。以后看了再说吧。。
freemanli01 回复 悄悄话 “He is too selfish, but never acted as himself. ”

“He didn't want to be great, but to be thought be great.”

“I could die for you, but I couldn't, and wouldn't live for you. ”
这三句话都很有意思 , 最后一句话尤其有意思。
其实自古至今都多少有点这个问题。 如果联想的话,可以说,人们不知道该怎么活着,所以都是被死亡的冲动所牵引 。 一死报君王也类似的思路。 人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也就是我为你去死 。 为有牺牲多壮志。 都多少有点虚无主义 。
但是,很少有人 能说, 我给你指一条生路 。 能指生路的人, 我觉得只有耶稣和佛陀 。 他们说有好消息有好消息 有福音 ,其实就是生路 。
但是大家因为习惯问题 ,都似乎站在生命的悬崖边 ,忍不住要跳下去 。
极权主义,有共同赴死的冲动,AYN RAND 很知道这种冲动 。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对不起,打字错了,应该是Ayn Rand:)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The Fountainhead “是我非常喜欢的书,需要细读。结尾多么精彩,怎么博主读后得出了“天才需要接受庸才,否则会活得很痛苦呢?”

我建议你继续读有关Ayn Arabs 的传记文学。
ysdream 回复 悄悄话 书里说的individualism,我总是能读出来bible里走窄门的意思。
JustTalk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五梅'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回复!很开心看到新知音。

我阅读的时候,也是觉得这本书就是写给现在这个社会的,60年前的作品,没有丝毫过时的感觉。

"《The Fountainhead》里面完美个体在《Atlas Shrugged》里面被众化,成为一群完美人物。" 这个说法不是我体会出来的,是作者自己在《Atlas Shrugged》前言里面说的。
《Atlas Shrugged》里描写的其实也是“社会与天才的关系,社会往往不能不接受天才,社会却离不开天才。” John Galt 收集那些人,就是社会离不开的天才啊!

不过我更喜欢《The road less traveled》里面的道理。天才需要学着接受庸才,而不是被他们掌控,否则可能会过得比较痛苦。
JustTalk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nightrider' 的评论 :
suggest to read 《The road less traveled》
五梅 回复 悄悄话 我也挺喜欢这两本书,没得空写感想。《Atlas Shrugged》里面有一个对类似共产主义社会(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下场的描写,入木三分。从书出版年代看,好像针对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现在对西方国家高税收、高福利政策,本书的主题越来越有针对性了,事实已经验证了书中的哲理,却还有政治家执迷不悟或者是伪君子,打着社会正义旗号为自己捞政治资本。《The Fountainhead》我觉得是描写社会与天才的关系,社会往往不能不接受天才,社会却离不开天才。
JustTalk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nightrider' 的评论 :
Thank you for your response. I will put it in my reading list. :)
nightrider 回复 悄悄话 Ayn Rand is the originator of the objectivism, a close cousin of the libertarianism. You should read her book The Virtue of Selfishness https://www.amazon.com/s/ref=nb_sb_ss_c_1_14?url=search-alias%3Daps&field-keywords=the+virtue+of+selfishness&sprefix=virtue+of+self%2Caps%2C216&crid=1VG7F3PWC9J3P.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