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对一则颐和园影评的随想

(2011-01-07 20:05:52) 下一个


前日在文学城上有幸读到
Larazhi的题为“颐和园–如何活得强烈一些?”的影评文章,不禁拍案叫绝,感叹不已,文中所持观念与我不谋而合。

我相信恒久澎湃的激情的存在,我更相信,恒久的激情不依赖于外人外物,它根植在我们自身的灵魂深处。当一个人对生活心生厌倦,激情不再,那不是因为她 / 他的伴侣变心变老变乏味了的缘故,那是因为这个人自己的灵魂枯萎了。

我一直是这样的观念,但我从来不曾像Larazhi那样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得那么清楚。我也深信恒久澎湃的激情的存在,那样的情感甚至不依赖人生际遇,她依据于我们自身心灵的健全与智慧的完臻的程度。当一个人对生活心生厌倦,激情不再,那不是因为人生遭遇的不幸,而是他/她自己的心灵缺乏足够的底蕴去承载生活的种种跌宕与悲喜。

表达性爱之美没有错,但最好让观众看到美的性爱,美好的爱激发出来的强烈的性。在颐和园里,我看到了欲望和性交,看到了征服与臣服,看到了背叛与伤害,但我没有看到爱,没有看到我理解的和向往的,两个丰富而强壮的灵魂之间的爱。哪怕余虹为“爱”痛得蜷在水泥地上,哪怕李缇最后为“爱”跳楼死了,我还是没有看到爱,或者说没明白她们为什么爱。爱难道需要理由吗?是的,爱需要理由。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的理由会从根本上决定爱的质量,强度和持久性。

读了这一节,大致了解颐和园属于怎样的一类电影,好比几年前看的什么片子,满城黄金甲什么的。因为厌恶,所以一点记不得了,唯一的印象是那些片子里所有的人与事,都是毫无意义。所谓悲剧,是眼见美好的事物的毁灭。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承当悲剧的角色的,傅雷在评张爱玲的小说时有这么二句非常中肯:“。。好似六朝的骈体,虽然珠光宝气,内里却空空洞洞,既没有真正的欢畅,也没有刻骨的悲哀。。。疲乏,厚倦,苟且,浑身小智小慧的人,担当不了悲剧的角色”。

最爱Larazhi的“爱的理由会从根本上决定爱的质量,强度和持久性”。常常有人说“爱不需要理由”,但当那些不需要理由的爱终于带来无尽的怨悔之时,又有多少人能够坦然、不需要理由地去承当呢?更多的则是叫嚷着“为什么会这样呢?”。混乱的人生自有其混乱的理由,对此我从无丝毫同情。

缺乏理性的情感,好比泛滥的洪水,虽则汹涌,却无长势,所到之处,损己亦损人。而基于理性的爱,爱的情感才能够稳定、持久、愉悦;如同顺着河床奔腾的江河,澎湃而不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