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盗江湖

武生者,盗江湖之吴人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新朋友学

(2007-08-07 06:49:59) 下一个
  大人的友谊:新朋友学(转贴)
  文/杨艾俐
  二零零三年的一个夜晚,星星布满天空,基隆海洋大学教授李弥和一位小学同学,在一个公园里深谈彻夜,第二天他换了自己手机号码、电子信箱、家里电话,辞去海洋大学教职,离开基隆。
  曾经代表新党参加两次立委选举,都以些微票差落选,离开基隆也等于离开了他的选民,“但是我和同学讲了一晚上,”现任开南大学教授的李弥说,“他只有听,很少讲,末了,我做了那个决定。”
  * * * * *
  十年前七月上旬的一个夜晚,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回到家中,一如往常,吃完饭后,打了几个电话给部属,思绪依然纷乱,情感与理智拔河。他拿起电话,打给一位在美国的友人。这位掌控千亿资金,从不失控的企业人,再也忍不住说,“I feel hurt.”
  因为那天下午两点钟,当时已卸任的台积电总经理布鲁克到张忠谋办公室,布鲁克此来,证实了传闻已久的流言──他即将投效联电。
  曾经是三十年旧识,二十年朋友,曾经是悉心提拔的部属,一夕之间两人转为最大劲敌。张忠谋百感交集,很难释怀,他知道打给这位朋友,不会泄密,不会因而看轻他。
  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朋友
  朋友重要,似乎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美国《时代杂志》去年在一期“追求快乐”的文章中说,金钱很重要,但不是绝对重要。据调查,一年收入在四万五千美元的家庭,生活无虞,就已能达到快乐条件(没钱不会快乐,贫贱夫妻百事哀)。能够带来快乐的是朋友、家人、信仰,以及一颗感恩的心。
  在现代,交朋友看似容易,在雅虎、Skype、MySpace里,两分钟就可找到两百个朋友。研讨会、宴会、鸡尾酒会人来人往,酒酣耳热,就可称兄道弟。
  但是友谊品质有多高?你在人生荆棘中,有多少人可以分担你的挫折、彷徨、焦虑?
  因此,探讨友谊的书和研究愈来愈多。去年,畅销书作者汤姆.雷思(Tom Rath)出版《Vital Friends : The People You Can`t Afford to Live Without》(《人生一定要有的八个朋友》),一出版,就列居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
  书中提到人生中,一定要有八种朋友的类型:一.推手(Builder),二.支柱(Champion),三.同好(Collaborator),四.伙伴(Companion),五.中介(Connector),六.开心果(Energizer),七.开路者(Mind Opener),八.导师(Navigator)。
  大人的友谊
  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与艰难,可想而知,”余秋雨也不赞同,因为他认为,孩童时代的友谊多半只是愉快的嬉戏,友情真正能产生意义是在成年之后,也因此,友谊在获得意义之后,才会达到最佳的状态。
  日本畅销书作家河合隼雄也写下《大人的友谊》,第一章就取名,“渴望友情”。
  在结尾时,现在身缠病榻的他深深体会,“不体验友情,或想过友情这东西,人生旅程就有如到欧洲,只买纪念品,在名胜前照张像,走马看花,可惜极了。”
  台湾近年来,社会关系疏离,交朋友、维系朋友都困难。在全球化社会里,人才到处流动,台湾有近一百五十万人在中国大陆工作,加上家人大约五百万左右,朋友相隔两地,久了感情也会变淡。
  “Email、Skype、MSN再发达,也无法弥补距离造成的分割,”一位文化人说。
  近年来,政客挑弄族群,社会焦虑不安,朋友又常蓝绿对立而反目。一位美国回来的企业界人士,一下飞机兴冲冲打电话给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妹(也是好朋友),讲了几句话后,提到时局,她表妹就说,“你是深蓝的,我们没有什么好讲的。”两人就挂断电话,从此没有再见面。
  朋友重要,但此次接受《天下杂志》访问的人,大部份对“朋友”定义最难下。什么是朋友?要交情多深才能算朋友?同业、同事、甚至上司是不是朋友?
  前体育委员会副主委陈雨鑫觉得有三种朋友最重要。一.职场朋友:帮助你的事业。二.道场朋友:帮助你的人生。三.医生朋友:提醒你活出健康(根据美国一项研究,倘若你拥有饮食健康的好朋友,你拥有同样饮食习惯的机率是一般人的五倍)。
  更多人认为一定要交到三师:律师、医师、会计师,才算完整的人生,有任何问题,就可以随时询答。
  但是在汤姆.雷思《人生一定要有的八个朋友》中,认为“朋友一词已成为太过广泛的通称”,每个人应该想自己有没有Vital Friends(不可或缺的朋友),这种朋友是:一.明显改善你生活的人;二.在你的工作上或私生活中不可缺少的。“Vital Friends是生命必要元素,”汤姆.雷思说。
  政大心理系系主任陈皎眉也同样认为,朋友、家人,是个人社会支持度的重要网路,自杀、忧郁症的人往往由于缺乏社会支持,而至每况愈下,别人对他没有期待,久了,他对自己的生命也没有期待。
  逆境见真情
  很多人生经验丰富,或心理学家却把朋友定义得狭窄得多,尤其必须“逆境见真情”。
  台大心理系教授林以正说,朋友在逆境能安慰、倾听。就像个安全气囊,让我们喘息、恢复、统整,重新出发。他更提供一个述说的空间,让你有机会对自己的生命做一个有意义的重构。
  台湾面临多重挑战,工作随时可能不见,商场亏损时时、家人病危、过世,甚至交情甚笃的朋友也会背叛。“经济不好时,人与人的倾轧、竞争特别尖锐,”精研人际关系的台大心理系教授黄光国说。
  《基督教论坛报》前社长林意玲,十八年来,将《基督教论坛报》带上专业经营,不但财务自主,而且累积三亿元的资产,正积极往日报进军,希望能建立媒体纯净风气,却与董事会龃龉,使得林意玲必须在五月退休,转做顾问。
  “就像你把十八年青春献给一个人,结果,很shock的结束,怎么可能不难过?”
  林意玲虽然语带坚强,但少不了感伤。
  心理学家归纳,人遇到危机(如亲人死亡、生病、失业),通常都会经过三个阶段,先是否认,然后是愤怒,最终自怨自艾,“这时候你需要一个人,听你讲,带你走出来,”林意玲说。
  在她消沉时,是朋友帮她度过难关。尤其是她的基督徒同业,和她一起祷告,治疗她的伤痛。“有次,我在嘉义演讲完,一个人回旅馆,不想接手机,但有个朋友十分钟就传一则简讯给我,他们怕我想不开,直到十一点,我传一则简讯说我要睡觉了,他们才停,”林意玲还记得那个微寒的春天夜晚。
  常常在挫折中,最容易发现谁是真朋友。软体公司总经理杨雨亭,在做资讯策进会组长时,因为掌握很多软体公司的计划,因此每天朋友围绕不断。
  一旦他转到民营企业,很多围在身边的人都不见了,必须独力奋斗。当他所经营的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当年所谓的朋友却一个都不见了。
  留在他身边、给他援手的,只有几位在眷村从小长大的邻居。“不到六个人,”他用指头用力地数。
  也许是因为他自己身遭危机时受到冷落,所以对朋友遭难,特别愿意雪中送炭。当他的好友──前台湾彩券公司总经理张汝恬,因为彩券运作不顺利,在财政部压力下辞职。杨雨亭立即打了三个电话,把张汝恬找出来,一再安慰她不要气馁。“这是我们的默契,比同行和同事更亲,”张汝恬说。
  现仍兼任中信金控资深副总的张汝恬坦然说,企业里主管各有压力,自身难保,遇到挫折,伸出援手只能到某种程度,必须有圈外朋友,可以商量。
  感情用“搏”的就不真实
  根据采访,政治和商界真真假假,最难交到真心朋友。心理学家黄光国说,尤其中国人人际关系复杂,对不同人,在不同场合,脸变来变去,玩到极致,自己都迷失,难寻自己真面目,何况要对别人真诚。“政治人物动辄要搏感情,要用搏的就不真实,很廉价,”他说。
  一位企业界人士表示,国民党当政时,他与一位行政首长交情甚笃,常做他和企业间的沟通桥梁,政党轮替后,马上感受到“门前车马稀”。最近这位首长再起,来找他的所谓“朋友”又一下多了。
  纵使政商界一起打高尔夫球,绿草如茵、蓝天白云,表面看一派和乐,但私底下,一位企业人士说,也各有所图:是否有生意机会?这个人有什么“潜力”可以供自己开发(或利用)?甚至还观察对方举止、修养,是否值得做伙伴?他摇摇头笑着说。
  政商界人士往往很珍惜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邻居。国内外友人不绝的立委李纪珠,放假时却最常和几个宜兰兰阳女中的同学在一起混,“她们可以直接闯到我家,和我妈妈聊天。”
  台湾亚洲基金会执行长林添贵,从小学读西门国小,中学建国中学,累积的几位朋友,最真实。“不管天涯海角,有事打一通电话就舒服很多,”亚洲基金会常需要募款,这些朋友替他推荐自己的老板,赞助一些,捐款人往往很放心。
  夫妻也可成为最好的朋友,前体育委员会副主委陈雨鑫,在这波内阁改组中,出乎意料被换下。一路在企业及政坛,平步青云,遭遇到此生最大打击,太太变成了他的最佳倾诉人。“她引用佛家讲法,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放下而不是放空,”他说。
  归纳起来,人必须有几个生死之交,他不可能事事顺你意,但会无条件包容你。国际心理学家阿道夫.古根包尔(Adolf Guggenbuhl-Craig),有次在“友情”课上对学生说,小时候他问祖父,什么是“友情”,他祖父回答,所谓朋友,就是“半夜十二点开车子来,行李箱里装着尸体,问你该怎么办,会二话不说地帮忙想办法的人。”
  《大人的友谊》作者河合隼雄进一步解释,这种友谊,就是“不管任何时候,发生任何事情,你做了多恶劣的事,你还是我的朋友,而且是‘二话不说’地帮忙,”“但是他只是帮忙想办法,而不是包庇你,单让人感受到这种态度,就是件很美好的事。”
  职场友谊──生存要素
  人生中职场生涯起码占三分之二,职场朋友就更为重要。文化大学国际企管研究所博士生梁进龙的论文研究指出,同事间的友谊有助于自我效能(自主管理)的提升,又因为友谊建立同事间互信基础,更使公司创新能力增强。
  朋友可以一起打拚做伙,成就一番大事业,在电子业尤其多。如华硕就是由现任董事长施崇棠和副董事长童子贤,带着在宏棋的部属成立,纵使现在如集团里负责研发的郑定群,或负责运筹管理的姚德慈也都是从宏棋投奔而来。因为有默契、有信任,才能成就今天华硕电脑数一数二的盟主地位。
  奥美广告副董事长叶明桂更认为,同事间的友谊是一种“副关系”。有别于纯同事的“正关系”,多了一层“副关系”,同事沟通直接,信任度增强。尤其广告业,靠创意、看不见的磁场,气氛、心情很重要,朋友都可加强这几方面的正向发展。
  广告圈内人都知道,奥美两大创办人宋秩铭和庄淑芬曾为情侣。很多人关心公司情侣有助公司发展,或有损公司纪律。
  留着点点胡髭的叶明桂说,和朋友一样,情侣也要先把本分事做好,才能讲别的。宋秩铭和庄淑芬在当情侣时,谨守此分寸。分手后,没有反目成仇,反而一致为公司打拚,两人都很有纪律。“不管你是不是朋友,基本面一定有,就是不能成为别人的拖油瓶,”他说。
  和宋秩铭情同师徒,和庄淑芬形同姊弟,叶明桂跟着两人做事二十八年,认为跟上司做朋友是他广告生涯中最大的满足。“宋秩铭教了我很多,开了我的眼界,庄淑芬和我有如伙伴。”
  有了他在台湾看家,庄淑芬和宋秩铭在大陆发展无后顾之忧(因为两人在台湾奥美还有相当股份),而叶明桂也能够独当一面,负责台湾奥美广告多年。
  多年来带过无数部属的叶明桂观察,人的工作表现有高有低,同事低潮时,有办公室好朋友分摊工作,慰籍支持,低潮就很容易度过,两三个月后,他们又会活力无穷,创意源源。
  “股东要求没有弹性,客户要求更不能打折,”叶明桂说,“同事间就可以宽容点。”
  现代人际关系复杂,到底友谊是纯友谊,还是很功利,令人迷惑。心理学家黄光国说,人际关系总含有工具性和情感性,完全纯感情,世间难寻,完全纯工具,别人不可能如此被你利用,总是混合。
  只是工具和情感各有行为规范,否则关系就不容易持久。例如“情感性”就是对对方忠实,不能背叛,更不能背后戳一刀。“工具性”则要求人必须守承诺,重义气。例如一起做生意,该得该付都得明算帐,否则关系很容易变质,最终拆伙,分道扬镳。“关系是动态的,明天的关系就和今天的不一样,”黄光国说。
  友谊学的七大学分
  好友难寻,维系友情更难,综合采访者的建议,拓展友谊、维系友谊有原则可寻:
  一、好友不在多,品质才是关键。《人生一定要有的八个朋友》一书指出,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发现,朋友少于四人的心脏病患者,存活率较低,这份研究也显示,有五、六、七、八位朋友的人,与拥有四位好朋友的人,能够延长生命的比率相同。
  最适好友规模为四位到八位,多了不容易维持。友谊品质才是关键。开南大学教授李弥也认为朋友太多,很累。每两个星期打一个电话给好朋友,也要几个月才打完。
  二、正面思考,吸引朋友。奥美副董事长叶明桂说,以前有挫折,似乎只要个人吐苦水,发牢骚就可以。现在竞争日烈,责任日重,有了难题自己必须去解决。“去发泄,不如找忠告,”他斩钉截铁,“负面朋友拖下你,一起沉沦。”
  三、扩大交友视野,没有足够朋友的人,先找周遭志同道合的人。虽然蓝绿对立,削减了很多人的友谊,但是民主行动联盟主要组成人黄光国却认为,在这种时候,也能结合很多志同道合的人。
  例如民盟三年前十几个人决定出来选举任务型国代,因为要缴选举保证金,大家一起到中央信托局互相担保借款。
  几位女教授连先生都没有告诉,自己在外面借款,“可以一起实现理想的就是朋友,”黄光国说。
  四、开放自己。社会历练愈久,受过创伤,受过挫折,愈不愿对人真心以待。但是台大心理系教授林以正说,朋友建基在信任,信任基础就是在“自我表露”,也就是分享内在感受和秘密。
  “如果一个人跟你谈一小时,你们只能谈天气,聊王建民这种不关己的事,你们就不可能变成朋友。”
  台湾亚洲基金会执行长林添贵说,高位者难交到真心朋友,高处不胜寒的主因就是他们不愿开放,“自我防卫已经成了他们的skin。”
  五、倾听+同理心。大部份人在倾诉自己的问题时,需要的只是对方的耐心倾听,不必急着给意见,当事人最后会做个自我判断。
  但是倾听并不容易,它必须以“同理心”为基础,表达对朋友的关切,对他遭遇的理解,更要肯定他诉说的价值,肯定他感受的合理性。
  六、不要求“完美”的友谊。美国一项研究指出,八三%受访者都认为,自己为友谊付出,比好朋友更多。如果你只在意对方没有做到的部份,友谊不容易长存。多看朋友的付出,不要求朋友周全圆满,因为自己都缺点连连。
  七、有些千秋不变的做人原则,同样也适用在友谊。例如不能欺骗、窃盗、背叛、不损害人家权益。刚从体委会副主委卸职的陈雨鑫说,被人在后面捅一刀的感觉很不好受,但是对圈内人残酷肃杀,“我知道,我看到,我也会玩,但是我不一定要玩,”陈雨鑫说。
  友谊与我们的快乐、健康、工作、前途息息相关,汤姆.雷思却观察,从小学到大学,没有“友谊”这门课。学者也很少人研究友谊,心理学家研究个人喜怒哀乐,管理学者着重个人潜能开发,社会学者又注重团体研究。
  “把重点放在个人太狭隘,放在团体又太广泛,真正能量是潜藏在两个人的关系,这种能量可以创造历史、改变世界,”汤姆.雷思说。
  (《天下》杂志,2007年8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