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园

起步难,难于上青天!莫兴叹,初学有乐园!
正文

《诗词医案拾例》(二)[ZT]

(2006-09-16 08:19:22) 下一个

《诗词医案拾例》(二)
作者:熊东敖

?
◆  种 梅?
原 作?
不识营谋惟乐贫,日日种梅满前岭。
且待冬明花似雪,梅仙伴我苦行吟。
?
改 作?
不识营谋但乐贫,种梅何计眼前春?冬来自有花如雪,好对知音抱膝吟。
    题目自是好题目,设想自是好设想,只可惜声律未谙,全无法度。平仄之相间相粘不说,单平上声通押,就令人头痛不已。首句还似模似样,只须易""" ",便算通过;谁知甫入次句,便不成体统了。"日日种梅满前岭"平仄既失,意思又差,速斫速斫!此处乃诗中关键位置,从通篇结构看,另拟"种梅何计眼前春 "七字实之,或可上承下启,生出些意味来。三、四句意有可取,但表达欠些火候,且兼失粘,亦须改造。作"冬来自有花如雪,好对知音抱膝吟",理顺声律,意 思亦掘进一层,似是较佳选择。

?◆  沙潭江观潮
原 作
江风习习雨澌澌,十里春水尽涟漪。多情岸上行吟客,观潮不知几时归。
?
改 作
凉风习习雨丝丝,正是春潮欲涨时。堪笑多情江畔客,耽吟每每误归期。
    此亦学步之作,毛病显而易见,不加改造难以言诗。起句差强人意,"澌澌""丝丝"之误,订正不妨;"江风""凉风",突出些冷意,好强化改后的结句" 耽吟"二字的份量。次句失律且用词不当,题曰"观潮",何可说"尽涟漪"?潮如烈马,"来疑沧海尽成空",用"涟漪"一类字眼是低级错误,故此句非全换不可。第三句通,但失粘,须得调整;第四句违律,亦在当改之列。今剪取其意重新拼装,以"堪笑多情江畔客,耽吟每每误归期"的新面目出现,或许稍具意味。

?◆  山居人家
原 作
山家闲傍碧水涯,舍前舍后尽山花。笑君贪心还不足,尚种荷花映彩霞。

改 作
先生家住水西涯,屋后门前尽是花。可笑贪心犹未足,碧荷新种欲成霞。
    此作取材、构想俱称奇特,有情趣深蕴其中,可惜声韵未谐,表达不畅,影响了全诗的美感。犹如荆山之璞,尚须雕琢,方可成器。面对如此质地上乘的诗坯,不由人不眼馋手痒,试为一顺,读者诸君以为如何???

?◆  江 行
原 作
十里滩涂水草肥,隔岸村树烟菲菲。漫爱春来风日好,眼前惊起白鸟飞。

改 作
十里江滩水草肥,烟村隔岸雨霏霏。前湾一阵渔铃急,惊起芦丛白鸟飞。
    此诗虽然极不规范,但隐约有些意思蛰伏其中。犹如一个壮汉,苦被伤寒折磨,暂成萎靡之态耳。其病未入膏肓,当可药救。首句尚属健康,只"滩涂"二字方言色 彩太浓,不若"江滩"便当。次句似通不通,律亦不谐,须打乱字词次序重新拼接。今易作"烟村隔岸雨霏霏",别看模样不似从前,其实仅换却一个""字," 霏霏"只是纠错,当不属于调换。中华文字,玄妙多多,原班人马重新列队,竟能焕发出如此青春来,不能不使国人引为自豪。"白鸟飞"一结,颇饶情韵,全句平 仄未合,理顺不难。略掉"眼前"琐屑不说,添入一"芦丛",〖JP2〗为"白鸟"营造些环境,其谁曰不然?问题是第三句丝毫不着边际,尔自爱"风日好", 与"白鸟飞"何干?既云"惊起",便须交代原因,否则便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此句是篇中结症所在,不予根治,难复活力。倘能扣住"惊起"二字,以"前湾一阵渔铃急"取代原句,那便是十足的好诗了。

?◆  赠钟老师
原 作
与君泛舟清溪谷,君爱红梅我爱竹。且待漫天飞雪白,共君高唱《三弄》曲。
?
改 作
偕君舟泛清溪谷,君爱红梅我爱竹。待到漫天白雪飞,邀君共度红梅曲。
    这是一首激情飞越,风趣可人之作,虽略欠火候,但不失为佳品。首句前四字可略为调整,尽管古体于平仄不拘,然而稍作讲求亦非全无必要。次句好,写知交间的风雅很到位。一"爱红梅""爱竹",所好虽异,情趣则同,读来令人神往。第三句亦不错,惟"且待"略失分寸,作"待到"便好;"飞雪白"宜颠序作"白雪 飞",音韵更臻完美。结语稍逊,不在词语不佳,而在未能顺势将寓意进一步深化,浪费了一个十足的美人胚子。根据前意,此句可改为"邀君共度红梅曲"。其所 以"共度红梅曲"者,因友人性"爱红梅"也。只此一端,便将对挚友的思念与推崇表达得淋漓尽致。

?◆  送征人
原 作
帘外风寒雨潇潇,长堤烟柳旧板桥。迷蒙远山江天外,一路珍重阳关道。
?
改 作
风寒帘外雨潇潇,烟柳长堤旧板桥。无限关山帆影外,一声珍重泪如潮。
     这又是一例令医者哭笑不得的病案。开头好好的十四个字,偏要排错队弄得平仄不谐;结尾两句则乱点鸳鸯谱,管他跛足瞎眼,统通拉进队伍里来。如此玩法,何可言诗!前两句好医,重新列队便可;后两句难办,尊容实在不敢恭维,只得略挤出些许意思,重新塑出一副模样来。此诗改造后似乎还可一读,原因是那一掬伤心泪动了真情。虽则古贤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说,然而在许多特定场合下,还确实少不了它。


?◆  寒夜曲
原 作
夜阑更深独徘徊,遥望银汉隔东西。悲笛一声寒风来,凉彻大地三千里。

改 作
每向深更梦里期,可堪银汉隔东西。一声寒笛秋风起,知否良人尚未衣?
    好诗常常成串地好,恶诗亦常常成串地恶,这一首又恶得可以。"夜阑更深"是何言哉?"半夜三更子丑时,关门闭户掩柴扉"如出一辙!据作者自云,此诗是写 "征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既如此,首句作"每向深更梦里期"或许有些意思。次句较好,若将"遥望"改成"可堪",则感情份量更重,与前句衔接亦更深。后二句全无常识,上句还能将就改出,下句则非"截肢"不可。重组后这两句变为"一声寒笛秋风起,知否良人尚未衣",从根本上挽住了原诗的颓势。手术至此,总 算又救出了一条"诗命",操刀者也可以嘘一口气了。

?◆  江村即景
原 作
秋江影里夕阳红,寒烟漠漠树丛丛。村前一簇新篝火,照见归来打鱼翁。

改 作
秋江倒嵌落圆红,一抹寒烟树影重。忽见村前篝火起,有人欢笑接渔翁。
    原作写江村一次篝火晚会,具有一定生活情趣。全诗四句皆通,虽仍有违律,但较前几首好得多,至少没有了平仄通押现象。首句有美感,但缺乏新意,不如借摩诘诗意生出些奇特效果。次句失律,理顺不难。结二句表意不畅,律亦欠谐,重新组装后能使晚会的内容更为丰富。"照见归来打鱼翁"是一句可有可无的话,"有人 欢笑接渔翁"则注入了参与晚会的村民们想从暮归的渔翁那里得到些可供烧烤之物的内涵。

?◆  中秋与诸友登望海楼
原 作
十年他乡过中秋,今日高歌往日愁。海天如镜山如黛,豪英相聚望海楼。?
?
改 作
十年客里过中秋,今日高歌往日愁。如镜海天如黛嶂,一时都向眼前浮。
    作者不谙声律显而易见,不然不会想不到"客里"这样的寻常字眼而造成"他乡"违律。次句好,"今日""往日"对比强烈。乡愁为人之常情,今日借友朋相聚暂作高歌,一时畅快之后,恐明日愁更多也。第三句属队列错误,调整字序后能较好地起转折作用。结语极俗,"豪英"宁有自称者耶?不连根铲去,恐污人眼。上 句既然说到海天山岳,便以"一时都向眼前浮"收束,岂不妙哉!

?◆  登黄鹤楼
原 作
昔人黄鹤共飞去,吾坐飞机独自临。耽遇楚人吹笛韵,梅花未见落缤纷。?
一江远望水天阔,三镇回眸景色欣。鹦鹉芳洲何处是?高楼江夏白云深。

改 作
昔人黄鹤杳无迹,我趁秋光闲自临。邻笛有人吹婉啭,梅花未见落缤纷。?
一江远望水天阔,三镇回眸风物新。鹦鹉芳洲何处是?眼前依旧白云深。
    写黄鹤楼诗须得略带古味,此作多用拗,已得祖宗法度。不足处在于功力稍差,难以驾驭文字。首句末三字不够味,当以"杳无迹"易之。次句嫌俗,"吾坐飞机" 之类话语,文白夹生,最好避开不用,改为"我趁秋光闲自临",略具雅致,"""",是从声律上照应上句""字。第三句生涩,又与下句不成对,有盲 目学古导致走火入魔之嫌。今试以"邻笛有人吹婉啭"代之,与"梅花"句恰成流水对,不硬效崔相公,反觉有余味。"一江"句气象大,拗用亦好,惜下比不敌, 皆缘"景色欣"三字未通,今改作"风物新",便差可相抗了。""字用法同首联""字。作者于拗体变通或未尽谙,每于此等地方小有疏漏。
第七句套老崔,且由他。结语前四字不好,这些内容应已包括在"三镇回眸"一句之中,再次提及,实无必要。以"眼前依旧"代司其职,味便不同。前者是重复,后者却能恰到好 处地照应崔相公那句"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老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