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5-07-17 04:41:04)

读完小学到升中学时,我毅然选择了离奶奶最近的学校。也就是环绕老家那条河流经的一所中学。选择这里只为步行去奶奶家只需20来分钟。后来才知道这所中学的前身最早是「东方文教院」1946年教育家刘文典将其办成私立「文典中学」,至1952年政府接管改为公立「四川省成都市第一初级中学校」,然后又办了高中改名18中,占地50余亩,学习风气浓厚,中考高考升学率均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图片为环绕老家的小河今日
我那逝去的童年,像这些模糊发黄的老照片,亲切又久远。。。
一,老家的日子
至今我一直纳闷,一个五岁多的孩子到底能记住多少发生过的往事?老家的日子对于我来说只停留在五岁多以前,可那里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里一直栩栩如生。当我把老房子以及花园的布局一丝不差地描绘出来时,大姐惊讶地喊:“你怎么会记得这么清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沿着人生轨迹时间轴
~少城公园中的幼儿园
最早的起蒙就是从这儿开始的。每天奶奶带着我由司机送到公园后面的幼儿园,然后她必须坐在教室后面,我时不时回头要看见她才行。
记得一次每个小朋友去黑板上写个2,我上去想努力写好却把2的尾巴拉得很长。
另一个清楚记忆是,奶奶指着纪念碑说“这是一个碑”,我抬头望着使劲看,咋不像是个“杯&rd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7-07 05:31:08)

记得很清楚,老家时某一天,二姐心情特别好把我带去了从不准小孩进的大书房。她取下一本带图画的书给我,吩咐我坐下悄悄看不许出声。只记得书上画的小男孩都是分分头,规规矩矩的样子。
等二姐看完书牵我走岀来说“你以后可以进来,但是不准把书拿去幼儿园!”从此我就爱上了这间屋子,经常轻手轻脚的钻进去看娃娃书。
小学时,一有机会就走路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7-06 21:51:08)

因为没有老家的照片,所有老照片早已尽毁无痕,虽说那一草一木,每一个角落还清清晰晰的似在眼前。
只好求助AI作画。其实这画与实物相差甚远,首先以前的房子是传统的青砖瓦房而不是现代化洋房(我曾提醒AI是传统青砖瓦房可画面显得很生硬只好不用);那环绕的小河也没那么大,河边还有竹林和芦苇……不过AI也只能帮到这里了它又没见过。重要的是,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罗家碾、余家湾
老家所在的地名叫「罗家碾」,由一座碾房而得名。小时候我们爱进到轰隆隆的碾房去看磨米磨面,巨大的碾子被水流推动旋转把碾槽里的谷子磨成米,小麦磨成面粉。碾房外的小河里有鱼有虾有螃蟹可以下水去捉。
而这条小河就是环绕我家一圈后流过来的。小河边长满翠竹和芭茅,把一块美丽的花果园围起来彷佛一座小岛,这就是我出生的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镇反运动:辛亥元老和国军投诚将领一年后皆遭镇反
1950年3月和7月,中共中央政府先后两次下达了镇压“反革命”的指示。但是由于人们的思维还陷于战争时期的宽大政策,力度还不够大。于是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再次发出镇反指示,即有名的“双十指示”,警告各地纠正“宽大无边”的“右倾”倾向。
“双十指示”是一个转折点,镇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5-06-25 03:26:08)

母亲的油画情节
那个年代的母亲并不会画画,她只是莫来由的喜欢。
以前成都春熙路上有家外文书店,墙上总挂着一些外国油画。我妈经常去店里专为看画,店里的老板终于注意到这老太太经常来书店,不为买书只是站着远看近看墙上的画,忍不住给她建议了一幅岩石枯藤的油画,我母亲觉得不错于是买回来挂在家里,这幅画留下的印象凄美而神秘,让人想入非非~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5-06-07 03:25:39)
我出生第七天,家里为我请了奶妈。
这位周奶妈因为丈夫去世生下的儿子夭折,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女儿需要抚养不得已出来当奶妈。
她到我家来时,我妈妈很同情她的遭遇就让她带着两个女儿一起住在我家,两个女孩和我家几个孩一起吃一起玩。
我从小喊她奶奶不称奶妈,她餵我吃奶直到我长到可以到处跑,玩一圈回来站着吃奶。
以前奶妈的伙食开得特别好,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5-31 17:34:15)

我出生第七天,家里为我请了奶妈。
这位周奶妈因为丈夫去世生下的儿子夭折,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女儿需要抚养不得已出来当奶妈。
她到我家来时,我妈妈很同情她的遭遇就让她带着两个女儿一起住在我家,两个女孩和我家几个孩子一起吃一起玩。
我从小喊她奶奶不称奶妈,她餵我吃奶直到我长到可以到处跑,玩一圈回来站着吃奶。以前奶妈的伙食开得特别好,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