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华尔街不停拿大空头炒作,高成长、高估值的股票几乎被屠杀一遍。AI、核能、新能源统统躲不过。
Oklo今天走势不妙,我在108清仓。60,70买的,此前138卖了一半,101加了仓,这一轮彻底离场。
等她跌到90再考虑买回。核能的长期逻辑没变,但短期资金面太冷,估值还得继续消化。
现在的市场,不讲故事,只讲流动性。过几天股票就会重新起来,哈哈,到时候买一[
阅读全文]
上周五在市场下跌中加仓了一些AI相关或创新成长股,当时并没有把握,只是直觉认为AI泡沫的恐慌被夸大了。1天过去,结果超出了预期。(参见原始记录:11月7日投资更新)
以下是我买入的几个标的的最新表现(按11月10日收盘价计算):
SOFI:从26.5涨到30.54,涨幅约15%,浮盈约$60,600
RDDT:从176涨到204.19,涨幅约16%,浮盈约$28,190
HOOD:从122涨到135.88,涨幅[
阅读全文]
投资这几年,我越来越相信:没有哪一边更好,关键是要搞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像特斯拉,我是典型“左侧+右侧”结合。从400一路加到200,那是左侧:靠信念、靠研究。看的是产业逻辑、财报、现金流,还有马斯克的执行力。跌得越狠,性价比越高。后来从200到430,我又右侧加仓,那是趋势确认后的验证。波音则是纯左侧。从180加到130,全世界都不看好时我在买,到200[
阅读全文]
在股票市场混了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市场不是战场,而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你的贪婪与恐惧,也照出谁在成长、谁还停在原地。越真懂的人越谦虚,越肤浅的人越喜欢下定论。
定投不是everything
很多人奉“DollarCostAveraging(定投)”为信仰,觉得长期定投就能稳赢市场。
但定投真正适合的是高薪、稳定收入的上班族,因为他们能持续投入、平滑成本、熬过波动。[
阅读全文]
每次参加企业家交流论坛,我都会听到一些让人重新思考人生节奏的故事。
那不是关于财富的数字,而是关于时间、选择和结构。这次,一位七十多岁的成员分享了他的一生。
他从一个普通家庭走出,一路经历专业、创业、投资和传承的四十年。
语气平静,没有一句夸张,却让所有人都静下来听。他出生在美国东北部的一个教师家庭,从小被教育要勤奋、诚实、有[
阅读全文]
纽约市新当选市长ZohranMamdani的上任,引发了华尔街和商界的强烈震动。他提出的税改方案包括:对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个人额外征收2%的市税;将纽约最高企业税率从7%提高到至11.5%;改革房产税体系、冻结租金、推出免费公交和普惠托育计划;甚至让政府开设公营连锁超市。在普通选民眼中,这是一场社会公平的进步;在资本眼中,这是信心与税负的双重考验。纽约的上[
阅读全文]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1894—1976)被誉为“价值投资之父”,是现代证券分析与投资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于英国伦敦,童年随家人移民美国。早年家境清贫,却凭借出色的学业成绩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进入华尔街从事证券分析工作。
20世纪初的美国资本市场波动剧烈。格雷厄姆亲历了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这段经历让他深刻意[
阅读全文]
昨天我人在外地,没有看盘。过去一周我陆续减仓并卖出了相当数量的持股,从我最近几篇贴文中大家也能看到,我现在手上现金非常充裕。今天回来看市场,发现QQQ已经从近期高点回调了大约6%。
我依然坚定相信AI主题是未来的核心趋势,短期调整并不会改变长期方向。既然市场给出了机会,那就开始逐步买入。
买入操作:
今天我陆续加仓或重新建仓了几只标的:
[
阅读全文]

2025年底,AI与云计算已合流成为全球科技的双引擎。
微软、亚马逊、谷歌这三家不仅是全球云计算市场的霸主,也是AI时代的基础设施提供者。
它们的命运,正被OpenAI、Anthropic、Gemini等模型推向一个新的周期。(ChartsarefromFUTU)
假设未来一年,OpenAI成功上市,估值高达1万亿美元,Anthropic估值6000亿美元;
或者相反,AI泡沫破裂,OpenAI估值暴跌至2000亿美元:
这两[
阅读全文]
今天特别忙,没空看盘,下午一看,科技股全线跳水。
趁着还没彻底失控,卖出:谷歌、2倍亚马逊、CrowdStrike,合计回笼近5米现金。盈利1+米收进再说。
AMD原本也想清掉,结果抱了点侥幸心理,想着看看财报,没想到又是-5%。明天再观察一日,决定是继续减仓还是趁恐慌加仓。
这波下跌的逻辑其实挺明显:
财政部关门,短期政府资金冻结、流动性收紧;美债收益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