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心语,一位美国华人心脏科医生的行医笔记93.美国医院的医生休息室美国医院里都有一个医生休息室,doctorloungeroom。我去过很多医院,可以说,医生休息室是美国医院的标配,也是美国医疗规范化的一个体现。不同医院的休息室,基本设置相似,功能一致。医生休息室,顾名思义,是为医生提供休息和放松的地方。方便医疗工作者,电脑是一定有的,你可以随时上电脑开[
阅读全文]
医路心语,一位美国华人心脏科医生的行医笔记92.不稳定性心绞痛周三下午门诊。看一个新病人,70岁白人男性,一问之下是医生同行,退休骨科医生,经常周游世界做义诊。有高血脂症,平时用他汀药,血脂控制很好,他父亲在70岁时有心梗,做了支架,后来又做了搭桥,最后活到90岁。他上周在丹佛徒步的时候,发生胸闷胸痛,疼痛放射到颈部,有轻度呼吸困难,他停下来[
阅读全文]
医路心语,一位美国华人心脏科医生的行医笔记91.医生做科普,最难的是什么?最近和“文学城”的一位网友交流时,对方问我:现在医生在网上做科普,您觉得最难的是什么?是应对铺天盖地的虚假信息,还是把专业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大家都能听懂?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不仅该问医生,也同样该问大众:大家是否需要科普?需要怎样的科[
阅读全文]
医路心语,一位美国华人心脏科医生的行医笔记
90.医疗账单诈骗
昨天下午,看完门诊病人并回复完电脑里的病人留言后,我正准备下班。突然,门诊前台的小哥走过来,说有一位病人要找我谈话,是我一周前接诊过的。
我走到前台,看到一位七十多岁的白人妇女正坐在椅子上,神情凝重。我小心地上前询问:“您好,有什么我能帮您的吗?”
老妇人脸色不悦[
阅读全文]
医路心语,一位美国华人心脏科医生的行医笔记
89.老年人群(≥75岁)血脂管理的最新进展
我是一名心脏科医生,读者们经常看我的科普文章也可以看到我的科普内容主要是集中在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心血管疾病仍然是人类的第一杀手。
血脂和心脏病的关系之前讨论了很多,然而传统的医学指南对于老年人,特别是75岁以上的人群,关注不足。绝大多数指南和临床[
阅读全文]
医路心语,一位美国华人心脏科医生的行医笔记88.游轮惊奇我所在的医院地靠西雅图机场,一到春夏旅游季节,送到医院的外地病人就见多。上周我在医院值班,说说两个游轮的惊险故事。周六上午到急诊室看一个病人,65岁德州中年女子,和女伴一起来西雅图乘坐阿拉斯加游轮。周五晚上抵达西雅图机场,来来回回,胸闷气喘头晕,一不注意,晕过去了。她有糖尿病,还每天[
阅读全文]
医路心语,一位美国华人心脏科医生的行医笔记。在完成100篇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对自己的努力还是很欣慰的。说是写,其实更多的是一个汇总编辑,大部分内容都是过去10多年来写的医学科普文章,在“第二诊疗意见”公众号上发过,时间长了,很多会淡忘。有时间再回顾一下,整理一下,把好的有意义的东西再次呈现给大家,希望有更多的读者朋友们能够看到这[
阅读全文]
医路心语,一位美国华人心脏科医生的行医笔记87.当你老了今天门诊看一个我的老病人。94岁的白人老太,既往有阵发性房颤病史,服用抗凝药,每年看她一次,每次都和她女儿一起来。我一进门,这个瘦瘦小小的老太就对我说,一年不见,医生变老了。我马上回道,你是越来越年轻了。然后我转过头问她女儿,是不是我们都老了,她是越来越年轻。老太高兴地在一旁笑着。照[
阅读全文]

医路心语,一位美国华人心脏科医生的行医笔记
86.不寻常的胸痛
上周在医院值班。
43岁墨西哥裔女性,没有既往病史,没有不良嗜好,周四下午在家看电视时突然发生胸痛症状。正前胸部的闷胀感,伴有轻微呼吸困难,持续存在,平躺加重,坐位有缓解。急诊室检查,心肌酶谱增高,心电图有非特异性的ST-T的改变。当时急诊室咨询了夜间值班的心脏科医生,考虑心肌[
阅读全文]
医路心语,一位美国华人心脏科医生的行医笔记
85.我是你的眼
是因为我看心脏科门诊(心脏病人老人居多),还是现代人活得越来越长了?反正我看的高龄老人是越来越多。我说的高龄不是指80岁,而是90岁以上,并且他们都是走着来我诊所,大多还是思维敏捷,谈笑风生。
以前看到过一个统计,在美国活过65岁之后,美国人的平均寿命是世界上最长的。看来在美国,6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