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會友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篇》
博文
(2020-11-12 05:42:43)
川普當政四年,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1.國際組織 川普在國際組織中,相繼退群,包含《巴黎氣候協定》,《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即所謂TPP),《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WH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等。 川普改變了美國在國際組織中的形象與身份,使得美國從國際組織的主導運作者,成爲國際組織的分離主義者。國際舞臺,對於美國再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七十年前的今天,發生了一件改變歷史的大事,今天的台灣人,都不知道了。 1950年的10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以《人民志願軍》的名義,高唱著“雄赳赳氣昂昂,跨越鴨綠江”的歌,自遼寧丹東,大舉進入朝鮮,與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16國聯軍”,進行了爲時約二年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殊死之戰。 中國的抗美援朝司令員,是毛澤東所謂的《誰能橫刀立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0-08-09 18:38:17)

很多人説,李登輝一生反覆,沒有中心思想。我的看法相反。我認爲李登輝一生執著於他的中心思想,並且努力實踐,至死不渝。 他的中心思想,就是他是“大日本帝國台灣府”轄下的皇民。他要效忠他的祖國日本。他是一個道道地地的,大日本帝國的忠誠愛國者(AJapanesepatriot)。 與他同時,甚至更早的台籍政治精英,謝東閔、林洋港、邱創煥等,都不曾聽説有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0-07-12 17:55:12)

去年香港暴亂期間,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希發表言論說“香港的動亂,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綫。”作爲美國憲法規定的國家第三號人物,發表這樣幸災樂禍的言論,令人印象深刻。 事隔一年,在裴洛希的家鄉,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也發生了動亂。民衆把巴爾的摩海邊的哥倫布塑像搗毀,丟棄於海中。 裴洛希的父親曾任巴爾的摩市長,這個哥倫布的塑像是在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07-04 18:08:28)

照片:
美國的《伯理璽天德》川普老哥,具有多重身份。是著名的“懂王”,是台灣的恩主公,也是在大陸廣受歡迎的《川建國》同志。 ********************* 兩岸之間,近年來,在很多問題上,都是意見相悖。兩岸網民,在媒體上,經常是以各種各樣的惡毒語言相向,仿佛有不共戴天之仇。 不過,我發現一個現象,十分有趣。就是兩岸的網民,都很愛戴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今天中國大陸人大常委會以162票全票通過《港版國安法》。香港爲時一年多的動亂,很快就《傳檄而定》。香港動亂的爲首份子,有的宣佈退休,有的改口聲稱支持中央的《一國兩制》,有的千方百計企圖出逃,有的紛紛退出原屬的所謂民主政黨等等。孔子有句話《草上之風,必偃》。意思是説“小人的行爲道德水平,好像小草一樣。只要風一吹,就趴倒了。”香港問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06-24 18:32:12)

近來常有朋友與我談到“兩岸何時統一”的問題。我想在此,説説我的看法。 記得在兩年多前,我參加一個團體,與大陸涉台工作單位座談。座談會中,我提出問題“大陸對於兩岸統一問題,是否有時程表?” 一位頗有知名度的涉台學者回答説,“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回答,你要問中央軍委。” 事實上,我很清楚,我的問題,所謂的涉台“學者&rd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06-21 18:46:25)

很多人對川普都有負面評價。我姑且不論正面負面,且從川普的性格,來分析他的治國之道。 川普的性格,與傳統的政治人物不同。他有幾大性格上的特色: 1)他是歷經大起大落的企業家。他有巨大成功經驗,也經歷過幾次巨大的挫敗,數度宣告破產。 2)企業家的本質,是以盈利多寡,作爲工作成敗的指標。他的做法是很直接的追求實效,不喜歡談形而上學的東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以來,兩岸曾經兩次兵戎相向。一次是1949年10月的金門古寧頭戰役,一次是1958年的八二三金門炮戰。 這兩次戰役,台灣都頂住了對岸的猛烈攻勢。這兩次戰役的金門指揮官,都是國民黨名將胡璉將軍。 我認爲,胡璉是對於台灣安危,做出最大貢獻的國軍將領。 胡璉在駐防金門期間,思考如何可以發展金門經濟。金門風大又乾旱缺水,無法種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20-06-11 18:59:50)
本文是從中國歷史與文學的角度,來評述韓國瑜的潮起潮落。1.《殺君馬者,道旁兒也》在韓流風起雲湧,韓粉一片勸進韓國瑜出馬競選總統聲中,我的朋友李大師,就跟我説了一個典故,《殺君馬者,道旁兒也》。這個故事是説,“有人養了匹馬,頗爲神駿。路旁小兒看了,不停的稱贊喊好。要看馬兒奔馳。騎士就不停的策馬馳驅。這匹駿馬,最後就在道旁小兒的一片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