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的今天,發生了一件改變歷史的大事,今天的台灣人,都不知道了。
1950年的 10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以《人民志願軍》的名義,高唱著 “雄赳赳氣昂昂,跨越鴨綠江” 的歌,自遼寧丹東,大舉進入朝鮮,與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 “16 國聯軍”,進行了爲時約二年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殊死之戰。
中國的抗美援朝司令員,是毛澤東所謂的《誰能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的彭德懷將軍。彭德懷在解放軍的地位,一向是排名第二,僅次於 “紅軍之父” 的朱德。
隨彭德懷入朝作戰的三位副司令員,鄧華、洪學智、與韓先楚,都是解放戰爭時期的 “四野” (第四野戰軍)名將。四野的司令員,是黃埔四期的林彪。在解放戰爭時期,四野戰績赫赫,一路從東北的黑龍江,打到海南島。林彪因爲巨大戰功,在1955年中共十大元帥授勛時,排名第三,僅次於朱德與彭德懷,超越了革命資歷比他深的劉伯承與賀龍等。
林彪是黃埔出身的軍事天才。當年的黃埔校長蔣介石,對於這位濃眉瘦小,沉默寡言的湖北青年學生,似乎沒有給予什麽關注。
毛澤東決定出兵朝鮮,林彪不認同這個決定。一是因爲美國有原子彈,太過强大,解放軍無法匹敵。二是因爲 1950年的中國,歷經戰亂,百廢待興,實在不應在此時,介入國際戰爭。
林彪在東北與國民黨惡鬥三年,而朝鮮天候地形類似東北,所以毛澤東原先矚意由林彪挂帥,率四野雄師入朝對美作戰。但是林彪自稱身體不好,需要養病,拒絕挂帥出征。
毛澤東只好把坐鎮西安的 “一野” 司令員彭德懷請到北京,請彭德懷挂帥入朝。
當晚,彭德懷住在北京飯店,輾轉難眠。後來,他公開批露了那晚的心情:
“當晚,怎麼也睡不著,我以為是沙發床,此福受不了,搬到地毯上,也睡不著。想著美國佔領朝鮮與我隔江相望,威脅我東北;又控制我臺灣,威脅我上海、華東。它要發動侵華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藉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麼時候吃,決定於它的腸胃,向它讓步是不行的。它既要來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國主義見過高低,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是困難的。”
“爲本國建設前途想,也應當出兵。"
***********
中國出兵朝鮮,並非正式對美國或是聯合國宣戰,所以用的名義是《人民志願軍》,不是《人民解放軍》。
抗美援朝的司令員,是轉戰大西北的彭德懷,而手下的骨幹軍團,是轉戰東北白山黑水的四野精銳。
1950年的10月19日,志願軍的五個軍三個炮兵師,約二十萬部隊,高唱著《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歌》,入朝作戰。軍歌的歌詞很簡單: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
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至於入侵韓國的 16國聯軍,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美軍。這次戰爭,可以説是美軍與中國解放軍的直接對抗。聯軍(或説美軍)統帥是美國的二戰英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將軍。美軍的裝備精良,補給充分,尤其是占盡了空軍優勢。
1950年,彭德懷將軍53嵗,麥克阿瑟將軍 70嵗了。
在戰雲密佈時期,中共在議決出兵的前一天(10月3日),中國總理周恩來,就請印度駐中國大使潘尼加告知美國,如果美軍越過三十八度綫,中國 “不會坐視”。換句話説,中國希望美軍 “維持現狀”,不要越綫。中國希望中美之間,各自克制,避免一戰。
美國總統杜魯門認識到問題嚴重,要求與聯軍統帥麥克阿瑟討論戰局。麥克阿瑟要求杜魯門飛越大半個太平洋到威克島來 ,雙方面談。
杜魯門最關心的兩件事,一是美軍是否要超越三十八度綫,如果越綫,中共是否會出兵;第二,如果中共出兵,美軍如何應對?
麥克阿瑟十分的狂妄自大,認爲:
1. 美軍應趁勢北上,摧毀金日成政權,協助南韓大統領李承晚統一韓國。中韓國界定於鴨綠江。
2. 中共只是虛張聲勢,根本不敢出兵。就算出兵,也是不堪一擊。
3. 在11月底感恩節前,就可以徹底消滅北韓(朝鮮)政權,結束韓戰。美軍可以安心回家準備慶祝聖誕節了。
杜魯門在得到了麥克阿瑟的保證之後,很滿意的回到了華府,批准了麥克阿瑟的作戰計劃。
杜魯門與麥克阿瑟的威克島會談,是在 10月15日。他們都低估了中共的決心與戰鬥力量。四天之後,人民志願軍大舉入朝參戰。
中美雙方在朝鮮戰場持續惡鬥了二年九個月之久。美軍三度更換總司令,由麥克阿瑟而李奇微,而克拉克。一直到 1953年7月2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聯合國軍,三方在板門店簽署《朝鮮停戰協定》,韓戰才告一段落,南韓北韓《維持現狀》,雙方的邊界綫,依舊訂在韓戰前的三十八度綫。
狂妄自大的麥克阿瑟在韓戰中,面對人民志願軍的介入,踢到鐵板,屢遭敗績。他一直無法理解,爲什麽他這麽一個西點軍校畢業的高材生,高大英俊的五星上將,又是二戰期間太平洋戰區的盟軍總司令,戰敗强敵日本,竟然在韓戰戰場,屢屢敗給了一個啃地瓜的、貌似鄉下老農民的山溝土共彭德懷?
韓戰大大折損了麥克阿瑟的長勝將軍威望,他的“感恩節前結束韓戰”的軍事評估,成了笑談。他主張以原子彈轟炸中國東北,來贏得韓戰,被杜魯門否決。麥克阿瑟的桀驁不馴,終於導致了,他被杜魯門從韓戰戰場解除軍職 (炒魷魚),被迫退休的結局。
辛棄疾有首詞《賀新郎》,其中有《將軍百戰聲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的句子,用來形容麥克阿瑟在韓戰中的折旗解甲,也是恰如其分了。
有趣的是,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對於兩位美國佬特別偏愛。一位是主導簽訂《雅爾達密約》,以致外蒙古脫離中國而獨立的羅斯福總統;另一位就是主張對中國使用原子彈的麥克阿瑟將軍。
臺北市内有條幹道叫做羅斯福路,就是紀念羅斯福總統的;之前臺北通基隆的高速公路,叫做麥克阿瑟公路,是紀念麥克阿瑟將軍的。
國民黨對於這兩位美國佬如此推崇,是否違反了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思想?對這個問題,我想不通。我只能説,國民黨一向以美國馬首是瞻,美國人所崇拜的 大白人主義下的“英雄人物”,自然也就成爲國民黨所崇拜的英雄人物了。
韓戰的影響深遠,簡單而論,有以下幾點:
1. 韓戰打出了中國人的軍威。如果在軍事上無法與西方列强對抗,所謂的 “中國人站起來了“ 就只是句屁話。韓戰證實了中國人確實是站起來了。
2. 韓戰造成了南北韓,繼續以三十八度綫爲界。否則在美軍的支持下,南韓會統一北韓,美軍勢力,將直抵中國東北邊界,對於中國大陸,有直接的國安威脅。
3. 在1950年初,三野司令粟裕,已在規劃秋季攻臺。韓戰爆發,杜魯門下令第七艦隊協防台灣,中共被迫中止攻臺計劃。否則,兩岸在1950年秋,極有可能已經統一。
4. 韓戰使得中美關係劇變。中美兩國,在二戰時期,是並肩作戰的盟友,到了韓戰,成爲兵戎想向的敵國。中美關係,跌至谷底,影響中國融入國際社會。這個關係,一直到20年後,尼克森訪中,才發生了改變。
5. 中共在韓戰直接對抗聯合國的16國聯軍,等於與聯合國公然爲敵,也推遲了北京政府取得聯合國席位的時間。
6. 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在韓戰中被美國空軍轟炸犧牲。如果毛岸英在韓戰後回國,在毛澤東個人的巨大影響力之下,很有可能取代江青,成爲毛澤東欽定的接班人或是隔代接班人。中國政治局勢,很可能會有極爲不同的發展,甚至不會有文化大革命了。
曾經一度叱吒風雲的蔣介石,企圖利用韓戰,引發中共與美國的全面戰爭,並趁機反攻大陸,但是沒有得到杜魯門的支持。第七艦隊協防台灣,也遏阻了蔣介石的軍隊重返大陸。一代歷史人物蔣介石,反攻夢碎,在台鬱鬱而終。
在決定參戰時,毛澤東説了句聽起來好像是笑話,又好像不是笑話的話。他説 “美國跟我們丟原子彈,我們就跟他丟手榴彈。"
無論實力如何懸殊,中共與美國畢竟還是在朝鮮戰場,血拼了一場。70年後的今天,歷史又將會如何開展新頁?
本文寫於2020年10月19日,既是緬懷往事,又是憂患今朝。故稱之爲“人民志願軍入朝70周年祭“。
後記:
對於韓戰,我的最大疑惑,是為什麼金日成不等中共在“解放台灣”之後,再發動戰爭? 當時杜魯門已經發表“白皮書”,公開聲稱美國不會介入台海戰爭。台灣島内人心惶惶,島内地下黨組織,已準備好效法海南島解放經驗,與解放軍裏應外合。中共拿下台灣,應是水到渠成之舉。
據說,金日成發動韓戰前,去莫斯科拜訪斯達林,得到了斯大林的首肯。但是金日成事前並沒有與毛澤東磋商。中國成了金日成與史達林同謀發動韓戰,因受逼迫而出兵的“被動犧牲者”。
韓戰壞了中共統一台灣的歷史大業,以至於台灣成了,麥克阿瑟所謂的“美國佈防於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不沉的航空母艦”。兩岸之間,一直處於對峙狀態,迄今懸而未決。
韓戰之後,中共與美國成了仇家,中共在外交上,已無法與美蘇兩大强權,維持平衡與可操作的外交關係。中共除了向蘇聯老大哥“一面倒”之外,已別無選擇。
蘇聯以其高超陰狠的外交手腕,成了韓戰的最大贏家。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6035/202010/21767.html?#comments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702/202010/22459.html